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10

六合螳螂简介及起源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u He Tang Lang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Liu He Tang Lang Quan is one of Tang Lang Quans schools of
thought,
过去在山东黄县、招远等地盛极一时,演练者甚众,
In the past you could find plenty of Instructors in Shandong’s Huang
(Yellow) District,
而今演练者已不多见,能掌握全部套路者、
But now it’s hard to find an Instructor, who as a grasp of all sets
精通全部手法者寥寥无几了。
And all the shoufa (applications)
六合螳螂拳与其它各种螳螂拳种相比较,
LHTLQ surpasses all the other TLQ Sub styles,
有其特殊之处,
It has his special place [in between the substyles]
由外形上看偏柔,
From it’s outward appearance it looks only soft,
而动作中含暗刚暗柔劲,
But the movements contain concealed hard and concealed soft power,
很少有暴发力,
Seldom they contain baofali (outbreaking power)
其劲为内敛,
It’s power is gathered internally,
故有人称为软螳螂。
In the past it was sometimes called soft TL.

在身法上要求要求胸宽腹实,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henfa (bodymethods) are a lenient
chest and solid abdomen,
松肩探膀,
Relaxed Shoulders stretching out to the upper arms
腰如鉆杆,
Waist and “treasure” (genital area?) like a pole (aligned)
手似机轮。
Hands in a [seemingly] random rotation.
并要求内外兼修,意形并重。
Another important part is the simultaneous cultivation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here must be equal attention paid to the mind.
步法灵活多变。
Bufa (steppingmethods) is agile and “fickle”.
手型有拳、掌、勾、爪、指五种。
There’s five types of hand patterns: fist, palm, hook, claw and finger.
握拳时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锥子锤。
While making a fist the middle finger bulges out, this is called pointed
fist or piercing fist.
手法上有十六字即
The Shoufa contains 16 keywords, namely
勾搂刁采,
gou lou diao cai
崩砸挂劈,
beng za gua pi
沾黏贴靠,
Zhan nian tie kao
闪赚腾挪。
Shan zuan teng nuo
有冲捶、圈捶、栽捶、
There are dashing fist, circling fist, imposing fist,
崩捶、穿捶、反背捶、
Bursting fist, penetrating fist, “overturning the back” fist
扑肋、勾打、肘打、胯打、膝撞、掌打等等。
Bending rip, hook strike, elbow strike, hip strike, knee strike, palm
strike etc.
并多缠绕旋转及风扫劲的手法。

所以说有:”鲤鱼扫尾,□牛之鞭”

(□音困是抽的意思,是山东地方语)的劲法。

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

抄踹摆踢,

以及反尖脚、
斧刃脚等。

在技击使用手法时其特点是,

突出表现在,

快近严密,

手发连环,

连击不止,

怎练怎用。

五漏之手(提漏、顺漏、滚漏、底漏、身漏)、

缠丝之手,

随时可用。

暗手也不少,使发不及觉。是技击性很强的一种短打型拳术。

六合螳螂拳所以有人称为”马猴螳螂”,因其动作似马猴,

两臂松柔而长,松肩探膀,放长击远。故有”马猴形象,

螳螂技巧”之说。演练起来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非常连贯紧凑,亦很舒展大方。称为六合是手与脚合,

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共为六合。

六合螳螂拳起源於山东省招远县的林世春。
招远地区练武的风气就很盛,与河北省的沧州不相上下。林世春
在当地以务农为业,习有家传的武术。他的祖父曾养过一名军犯,
由此军犯处学得六合短捶。到了林世春练武的时期,林的父亲又
请了魏三为家教,教林世春六合螳螂拳。 魏 三魏三从来不对人
说他的名字,也不提他的师承,只说他是王朗的再传弟子。由於
魏三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连在一起,外人给他一个绰号叫
鸭子把掌魏三。魏三一生浪迹於江湖,很少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
以上。平日沉默寡言,但是教拳教到高兴时,则喋喋不休的讲解。
如果有人打岔问问题,他会很生气的责骂。据说他能日行八百里
路。在林家教武的十几年,魏三来去无时,有时住两三天就走,
有时出门要一年半载才回来,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有一次魏三
回来,拿了一只猫耳枪的枪头给林世春看,并且对林说:他在东
北一座山里,遇到一位拿著木棍的少年。少年问他是魏三吗?魏
三答是。这位少年说:我找你好几年了!然后由怀里拿出这只枪
头装在棍上,和魏三连打了两日夜。魏三几乎打不过这少年的枪
法,最后魏三孤注一掷,将刀脱手射出才将此少年刹死。魏三感
慨的对林世春说:『我在关内、外闯荡了六十年,从没有遇到敌
手,现在年纪大了,不行了!』从此魏三在林家专心客徒,不再
外出。一年多后,於九十余高寿去世。 林 世 春林世春的拳术在
招远当地很有名。尤其一次赶市集与人发生口角,最后动手打了
起来。林世春一用力,腰带就断了。无奈一手挽著裤子,一手和
二十余名壮汉周旋,把对手都打跑了。由此一战,林在当地更是
出名,想要从学的人很多。不过林很保守,只教一些本族的至亲
和好友。终其一生,得其真传的只有招远当地的赵同书和黄县的
王吉臣与丁子成三人而已。 丁 子 成丁子成是山东黄县的富户,
他家在山东省执典当业的牛耳,而有丁百万的外号。丁子成自幼
爱好武术,从族人学习三通拳。典当业一般在店铺里都有招请武
术家做为保镖、护院。及长,借著招请保镖、护院的机会,接触
了相当广泛的武术。丁和好友王吉臣在学习六合螳螂拳以前,已
经小有名气。两人听说了林世春的六合螳螂拳以后,连袂访问林
世春。两人和林一交手都输了,於是聘请林到黄县家中任教,两
人专心学习六合螳螂拳。 丁子成在铁沙掌方面有特别的成就;一
般的石头,只要他一拳下去就被打得粉碎;也可以用小臂像打棒
球般的将拳头大小的铁球挥击飞出,所以外人也称他为铁胳臂。
先师刘公到黄县拜访其师兄张骧伍将军时,一日在公园内见到一
位老先生在那练拳,练习时两肘始终不离开两胁。先师觉得很不
一样,所以上前要求和他试手。没想到先师一出手,就被这老先
生一招展拍摔在地上。就此结了师徒缘,先师留在当地练了三年
的六合螳螂拳(详情请见刘公云樵生平逸事)。 原本都是黄县当
地的富家子弟随丁子成练武,后来为了发扬武术,1926 年丁子成
在黄县东城的丁家花园成立黄县国术研究所,从学的弟子多为至
亲好友,或者是官、商的子弟。1928 年将此研究所并於黄县民众
教育健康部,在当地孔庙两侧扩大招生。丁公并商得教育局的同
意,将国术正式列入体育课程,而由研究会免费派员教授。 民国
初年(1911 年左右)黄县发生了大地震,死伤无数。丁宅也完全
被震毁,丁公被正屋大梁压在胸膛,而丁公双手顶著大梁,得以
不死。他被救出来以后,发现两耳已经被震聋。 丁公为人和蔼可
亲,对穷苦的人善乐好施,加上丁公两耳垂肩、满面笑容,乡里
的人都称他为『活菩萨』。一生常以「不生事、不省事、不欺人、
不让人」来训勉弟子。 先 师 和 六 合 螳 螂 拳据先师对作者说,
先师在练六合螳螂拳期间,由於同门师兄弟的人数较多、年岁相
若,所以很喜欢往丁师祖处跑。但是每天一大早,李师祖书文就
来叫他起床,逼著先师和他练大枪对扎或是拳脚对打。先师只有
早早起床,在李师祖来之前就溜出去。 先师早上七、八点到丁师
祖家,每日的功课大致如下:压腿、溜腿、踢腿和练习拳套路大
约二到三个小时。然后练习单招,以及和老师、师兄弟试手。下
午除了练习试手而外,也练习六合螳螂的硬功夫,如铁沙掌之类。
傍晚,丁师祖再教授拳套,或者讲解手法应用。先师在离开黄县,
往烟台随宫师祖宝田学习八卦掌前,丁师祖亲手抄『六合螳螂拳
手法秘籍』一本授与先师。 先师来台以后,在偶然的场合再与其
黄县同门的张师兄详三相遇。由於张师伯以教六合螳螂为专业,
基於同门相敬的义气,先师在台从未公开传授六合螳螂拳。若有
学生想要学六合螳螂拳,先师都将其介绍给张师伯。在作者离台
赴美读书前,先师将『六合螳螂拳手法秘籍』覆印一份送余,嘱
余钻研练习。1982 年先师来多伦多,余执秘籍向其请教六合螳螂
手法,先师随问随即示范,手法极熟练。之后,更正余所学的几
趟拳套,先师练拳套的风格非常松、柔,与之对练时,看似柔软,
但是触手如钢,劲道非常雄厚而含蓄。 马 汉 清 先 生马老师是北
京人,中共立国后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会长,并曾以吴氏太极拳
得过全国冠军。马老师的六合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师承於陈云涛
和单香陵两位。陈、单两人都是黄县人,也是丁师祖的入门弟子,
单老师特别以善打闻名当时,曾在擂台比武时将对手打死。 马老
师的六合螳螂拳和先师所练的虽然相差了一代,时间上也间隔了
三、四十年,但是两人六合螳螂拳的风格极为相近,是少数能够
保存黄县六合螳螂原貌的人。他的手法非常严密、快速,他自云
在练完全部六合螳螂拳套以后,又和陈、单两位老师专门练了七
年的手法,当时陈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马老师随传随到,两人
得空就练手法;而单老师每月由黄县到北京一次,三个人见面就
是专练手法应用。 作者於 1996 年见到马老师,先分别自述师承。
当马老师知道我是刘公云樵的入门弟子时,颇为吃惊。他说:
『我很早以前就听说刘师伯的大名,知道他去了台湾。』当我告
诉他,先师曾在 1991 年来过北京,他颇为叹息缘悭一面。 第一
次见面,马老师要我做磨盘、铁轮、藏花等等手法的应用,并且
考问我那些手法在拳套里有,但是没有记载在手法秘籍里?而我
受先师的影响,以往练六合螳螂拳比较专注在手法应用上,所以
很容易的回答了。通过他的考试以后,这才承认为同门。之后,
余多次赴北京拜访,彼此将手上的『六合螳螂拳手法秘籍』相互
交换。余认识马老师时,他的身体已经很衰弱了。每次看到我,
都紧握著我的手叹息说:『相见恨晚!早来几年就好了!』马老
师於 1997 年年底去世。虽然认识和相处的时间很短,马老师将
全部的六合螳螂拳套为余讲解并示范用法,而余为马老师代笔写
了折手圈、掀手奔和叶底藏花三本书,将其一生的手法精华记录
其中。 马老师的六合螳螂的手法特别熟练。虽然晚年一目失明,
他和人试手玩玩时,仍然可以准确的掌握到对方的反应。他常说:
『六合螳螂拳最难练就是这个劲儿!最厉害也是这个劲儿!』和
他试手玩玩,没两下子两臂就遍处青紫。 在这个先师的纪念专栏
里,特别将马汉清老师的资料加入,以示同门之谊,并表彰前辈
的努力和贡献。 六 合 螳 螂 拳 口 诀出手闪电独一家,提拖滑步
实堪夸,勾搂刁采缠丝手,崩砸挂劈螳螂爪,粘黏贴靠力推山,
闪赚腾挪危后安,里外磨盘杯中抱,随手底漏法无边,手下有手
叶底花,随形捉影镜里花,顺提倒牵飞擒手,霹雳斩关挑进手,
败步似退实是进,旋身展拍左右分,指似钢钩劈点打,点捶乘隙
上下中,子母连环三尖照,腰似龙形身法妙,步步向前世无敌,
手步相因门不抛。

Resource: http://gqgf.com/lybbs/dispbbs.asp?boardid=27&id=4383

Original
六合螳螂簡介及起源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系中的一個流派,過去在山東黃縣、招
遠等地盛極一時,演練者甚眾,而今演練者已不多見,能掌握全
部套路者、精通全部手法者寥寥無幾了。六合螳螂拳與其它各種
螳螂拳種相比較,有其特殊之處,由外形上看偏柔,而動作中含
暗剛暗柔勁,很少有暴發力,其勁為內斂,故有人稱為軟螳螂。
在身法上要求要求胸寬腹實,鬆肩探膀,腰如鉆杆,手似機輪。
並要求內外兼修,意形並重。步法靈活多變。手型有拳、掌、勾、
爪、指五種。握拳時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錐子錘。手法上有十六
字即勾摟刁采,崩砸掛劈,沾黏貼靠,閃賺騰挪。有沖捶、圈捶、
栽捶、崩捶、穿捶、反背捶、扑肋、勾打、肘打、胯打、膝撞、
掌打等等。並多纏繞旋轉及風掃勁的手法。所以說有:”鯉魚掃
尾,掍牛之鞭”(掍音困是抽的意思,是山東地方語)的勁法。
腿法與腳法有彈蹬掃掛,抄踹擺踢,以及反尖腳、斧刃腳等。在
技擊使用手法時其特點是,突出表現在,快近嚴密,手發連環,
連擊不止,怎練怎用。五漏之手(提漏、順漏、滾漏、底漏、身
漏)、纏絲之手,隨時可用。暗手也不少,使發不及覺。是技擊
性很強的一種短打型拳術。 六合螳螂拳所以有人稱為”馬猴螳
螂”,因其動作似馬猴,兩臂松柔而長,鬆肩探膀,放長擊遠。
故有”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說。演練起來綿綿不斷,一氣呵
成,非常連貫緊湊,亦很舒展大方。稱為六合是手與腳合,肘與
膝合,肩與胯合此為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此為內三合,共為六合。 六合螳螂拳起源於山東省招遠縣的林世
春。招遠地區練武的風氣就很盛,與河北省的滄州不相上下。林
世春在當地以務農為業,習有家傳的武術。他的祖父曾養過一名
軍犯,由此軍犯處學得六合短捶。到了林世春練武的時期,林的
父親又請了魏三為家教,教林世春六合螳螂拳。 魏  三魏三從
來不對人說他的名字,也不提他的師承,只說他是王朗的再傳弟
子。由於魏三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連在一起,外人給他一
個綽號叫鴨子把掌魏三。魏三一生浪跡於江湖,很少在一個地方
居住一年以上。平日沉默寡言,但是教拳教到高興時,則喋喋不
休的講解。如果有人打岔問問題,他會很生氣的責罵。據說他能
日行八百里路。在林家教武的十幾年,魏三來去無時,有時住兩
三天就走,有時出門要一年半載才回來,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
有一次魏三回來,拿了一只貓耳槍的槍頭給林世春看,並且對林
說﹕他在東北一座山裏,遇到一位拿著木棍的少年。少年問他是
魏三嗎?魏三答是。這位少年說﹕我找你好幾年了!然後由懷裏
拿出這只槍頭裝在棍上,和魏三連打了兩日夜。魏三幾乎打不過
這少年的槍法,最後魏三孤注一擲,將刀脫手射出才將此少年剎
死。魏三感慨的對林世春說﹕『我在關內、外闖盪了六十年,從
沒有遇到敵手,現在年紀大了,不行了!』從此魏三在林家專心
客徒,不再外出。一年多後,於九十餘高壽去世。 林  世  
春林世春的拳術在招遠當地很有名。尤其一次趕市集與人發生口
角,最後動手打了起來。林世春一用力,腰帶就斷了。無奈一手
挽著褲子,一手和二十餘名壯漢周旋,把對手都打跑了。由此一
戰,林在當地更是出名,想要從學的人很多。不過林很保守,只
教一些本族的至親和好友。終其一生,得其真傳的只有招遠當地
的趙同書和黃縣的王吉臣與丁子成三人而已。 丁  子  成丁
子成是山東黃縣的富戶,他家在山東省執典當業的牛耳,而有丁
百萬的外號。丁子成自幼愛好武術,從族人學習三通拳。典當業
一般在店鋪裏都有招請武術家做為保鏢、護院。及長,借著招請
保鏢、護院的機會,接觸了相當廣泛的武術。丁和好友王吉臣在
學習六合螳螂拳以前,已經小有名氣。兩人聽說了林世春的六合
螳螂拳以後,連袂訪問林世春。兩人和林一交手都輸了,於是聘
請林到黃縣家中任教,兩人專心學習六合螳螂拳。 丁子成在鐵沙
掌方面有特別的成就;一般的石頭,只要他一拳下去就被打得粉
碎;也可以用小臂像打棒球般的將拳頭大小的鐵球揮擊飛出,所
以外人也稱他為鐵胳臂。先師劉公到黃縣拜訪其師兄張驤伍將軍
時,一日在公園內見到一位老先生在那練拳,練習時兩肘始終不
離開兩脅。先師覺得很不一樣,所以上前要求和他試手。沒想到
先師一出手,就被這老先生一招展拍摔在地上。就此結了師徒緣,
先師留在當地練了三年的六合螳螂拳(詳情請見劉公雲樵生平逸
事)。 原本都是黃縣當地的富家子弟隨丁子成練武,後來為了發
揚武術,1926 年丁子成在黃縣東城的丁家花園成立黃縣國術研
究所,從學的弟子多為至親好友,或者是官、商的子弟。1928
年將此研究所併於黃縣民眾教育健康部,在當地孔廟兩側擴大招
生。丁公並商得教育局的同意,將國術正式列入體育課程,而由
研究會免費派員教授。 民國初年(1911 年左右)黃縣發生了大
地震,死傷無數。丁宅也完全被震毀,丁公被正屋大樑壓在胸膛,
而丁公雙手頂著大樑,得以不死。他被救出來以後,發現兩耳已
經被震聾。 丁公為人和藹可親,對窮苦的人善樂好施,加上丁公
兩耳垂肩、滿面笑容,鄉里的人都稱他為『活菩薩』。一生常以
「不生事、不省事、不欺人、不讓人」來訓勉弟子。 先  
師  和  六  合  螳  螂  拳據先師對作者說,先
師在練六合螳螂拳期間,由於同門師兄弟的人數較多、年歲相若,
所以很喜歡往丁師祖處跑。但是每天一大早,李師祖書文就來叫
他起床,逼著先師和他練大槍對扎或是拳腳對打。先師只有早早
起床,在李師祖來之前就溜出去。 先師早上七、八點到丁師祖家,
每日的功課大致如下﹕壓腿、溜腿、踢腿和練習拳套路大約二到
三個小時。然後練習單招,以及和老師、師兄弟試手。下午除了
練習試手而外,也練習六合螳螂的硬功夫,如鐵沙掌之類。傍晚,
丁師祖再教授拳套,或者講解手法應用。先師在離開黃縣,往煙
台隨宮師祖寶田學習八卦掌前,丁師祖親手抄『六合螳螂拳手法
秘籍』一本授與先師。 先師來台以後,在偶然的場合再與其黃縣
同門的張師兄詳三相遇。由於張師伯以教六合螳螂為專業,基於
同門相敬的義氣,先師在台從未公開傳授六合螳螂拳。若有學生
想要學六合螳螂拳,先師都將其介紹給張師伯。在作者離台赴美
讀書前,先師將『六合螳螂拳手法秘籍』覆印一份送余,囑余鑽
研練習。1982 年先師來多倫多,余執秘籍向其請教六合螳螂手
法,先師隨問隨即示範,手法極熟練。之後,更正余所學的幾趟
拳套,先師練拳套的風格非常鬆、柔,與之對練時,看似柔軟,
但是觸手如鋼,勁道非常雄厚而含蓄。 馬  漢  清  
先  生馬老師是北京人,中共立國後曾任北京市武術協會會長,
並曾以吳氏太極拳得過全國冠軍。馬老師的六合螳螂拳和梅花螳
螂拳師承於陳雲濤和單香陵兩位。陳、單兩人都是黃縣人,也是
丁師祖的入門弟子,單老師特別以善打聞名當時,曾在擂台比武
時將對手打死。 馬老師的六合螳螂拳和先師所練的雖然相差了一
代,時間上也間隔了三、四十年,但是兩人六合螳螂拳的風格極
為相近,是少數能夠保存黃縣六合螳螂原貌的人。他的手法非常
嚴密、快速,他自云在練完全部六合螳螂拳套以後,又和陳、單
兩位老師專門練了七年的手法,當時陳任國家建設部副部長,馬
老師隨傳隨到,兩人得空就練手法;而單老師每月由黃縣到北京
一次,三個人見面就是專練手法應用。 作者於 1996 年見到馬老
師,先分別自述師承。當馬老師知道我是劉公雲樵的入門弟子時,
頗為吃驚。他說﹕『我很早以前就聽說劉師伯的大名,知道他去
了台灣。』當我告訴他,先師曾在 1991 年來過北京,他頗為嘆
息緣慳一面。 第一次見面,馬老師要我做磨盤、鐵輪、藏花等等
手法的應用,並且考問我那些手法在拳套裏有,但是沒有記載在
手法秘籍裏?而我受先師的影響,以往練六合螳螂拳比較專注在
手法應用上,所以很容易的回答了。通過他的考試以後,這才承
認為同門。之後,余多次赴北京拜訪,彼此將手上的『六合螳螂
拳手法秘籍』相互交換。余認識馬老師時,他的身體已經很衰弱
了。每次看到我,都緊握著我的手嘆息說﹕『相見恨晚!早來幾
年就好了!』馬老師於 1997 年年底去世。雖然認識和相處的時
間很短,馬老師將全部的六合螳螂拳套為余講解並示範用法,而
余為馬老師代筆寫了折手圈、掀手奔和葉底藏花三本書,將其一
生的手法精華記錄其中。 馬老師的六合螳螂的手法特別熟練。雖
然晚年一目失明,他和人試手玩玩時,仍然可以準確的掌握到對
方的反應。他常說﹕『六合螳螂拳最難練就是這個勁兒!最厲害
也是這個勁兒!』和他試手玩玩,沒兩下子兩臂就遍處青紫。 在
這個先師的紀念專欄裏,特別將馬漢清老師的資料加入,以示同
門之誼,並表彰前輩的努力和貢獻。 六  合  螳  螂  
拳  口 訣出手閃電獨一家,提拖滑步實堪誇,勾摟刁采纏絲
手,崩砸掛劈螳螂爪,粘黏貼靠力推山,閃賺騰挪危后安,里外
磨盤杯中抱,隨手底漏法無邊,手下有手葉底花,隨形捉影鏡裏
花,順提倒牽飛擒手,霹靂斬關挑進手,敗步似退實是進,旋身
展拍左右分,指似鋼鉤劈點打,點捶乘隙上下中,子母連環三尖
照,腰似龍形身法妙,步步向前世無敵,手步相因門不拋。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