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3

拆題起 line 的第一步︰拆題 的流程

經常會有辯論隊在比賽後不服評判的仲裁,覺得評判聽不懂己方說理,或者評判有立
場偏見。筆者不細論評判的問題,祇想提醒一點︰

在有評判 的比賽當中, 評判永遠是對 的。

當你抱怨評判沒聽懂你的說理時,應反過來想想︰你的陳辭表達得是否足夠清晰,令
評 判 在 三 到 四 分 鐘 的 短 促 時 間 限 制 內 聽 得 懂 呢 ?
當你抱怨評判對辯題立場有偏見時,又應反過來想想︰你的說理分析是否理據充分、強
而 有 力 , 而 足 以 令 評 判 折 服 呢 ?
因 此 , 辯 論 拆 題 起 line 的 第 一 準 則 就 是 ︰ 是 否 有 利 於 說 服 評 判 。
第二準則是︰這條 line 的難度,辯論隊隊員的水平是否足以表達得了。

明 白 了 上 面 的 參 賽 前 提 後 , 可 以 按 以 下 步 驟 拆 題 起 line ︰
1. 分析關鍵詞的定義

如筆者上篇文章所言,定義關鍵詞不僅僅要合乎邏輯的,更要有策略。因為辯論題目的
關鍵詞通常不止一種定義,每種定義都可以是合乎邏輯,那麼就必須在不同定義之間
作出對己方立場最有利的選擇。

以 下 列 題 目 為 例 ︰
“香港學校實施校本管理有利於提高教育水平”

關 鍵 詞 是 “ 校 本 管 理 ” 。 這 個 詞 至 少 有 三 種 定 義 ︰
-官 方 定 義 ,也就是目前的<<校本管理條例(草案)>> ,應找來原文,全文閱讀﹔
-學術定義 ,“校本管理” 是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可翻查教育學的辭典獲
得 ﹔
-日常理解 ,也就是一般人通過傳媒報導所得的對“校本管理” 的印象式的理解,可
透過報紙雜誌報導獲得。

再 看 以 下 題 目 ︰
“ 香 港 學 校 實 施 << 校 本 管 理 條 例 ( 草 案 )>> 有 利 於 提 高 教 育 水 平 ”
這條題目是純政策性題目,因此只有兩種定義選擇︰官方定義和日常理解。

再 看 最 後 一 題 ︰
“ 香 港 教 育 應 全 面 落 實 校 本 管 理 這 項 教 育 理 念 ”
這條題目是非政策性題目,因此也只有兩種定義選擇︰學術定義和日常理解。
是否利於評判理解,既取決於定義,也取決於辯論員的表述。故此,應該不斷提高辯論
員的表達能力。只有在辯論員水平無法再提高的情況下,才純粹考慮定義對評判理解的
利弊影響。參考以下利弊分析表︰

官方定義 學術定義 日常理解


利 界 定 精 確 , 容 易 起 界 定 精 確 , 容 易 起 評判最容易理解,辯
line。 line。 論員最容易表述。
弊 內 容 繁 雜 , 不 利 評 判 內 容 通 常 較 抽 象 , 辯 界定模糊、片面,容易
短時間內理解。 論員不易表述。 被駁倒。

2. 分 析 題 型
根據<<辯論小貼士之一>>,有至少三種題型︰應/不應、同一政策利弊比較和不同政策
的 比 較 。
題 型 一 ︰ 應 / 不 應
如果是政策性題目,例如“政府應 /不應採取某政策” ,那麼至少考慮以下三點︰
- 需 要 性 。 該 政 策 解 決 什 麼 問 題 ? 在 多 大 程 度 上 能 解 決 ?
-可行性。目前的法律許可嗎?要花多少資源?社會認同它嗎?
-副作用。該政策雖然解決了問題,但會帶來新問題嗎?

如果是非政策性題目,例如“子 女 應 供 養 父 母 ” , 那 麼 可 以 按 下 列 思 路 展 開 ︰
-區分這個“應/不應” 後面所指,是目的還是手段︰例如,子女供養父母的行為本身
就 是 目 的 , 還 是 供 養 只 是 達 至 孝 道 目 的 之 手 段 ?
-若是目的,為何要確立這個目的?例如,供養行為本身就是目的。那為何要子女供養
呢 ? 為 何 不 能 要 求 政 府 、 社 會 、 甚 至 自 己 供 養 呢 ?
若是手段,這手段是否滿足此目的之最佳手段呢?例如,體現孝道一定要通過供養嗎 ?

題 型 二 ︰ 同 一 政 策 利 弊 比 較
這 類 題 型 有 三 點 要 分 拆 整 理 好 ︰
-利弊的對象。也就是說對誰有利、對誰有弊?是社會大眾有利,還是對個別階層、團體
有 利 ?
- 利 益 的 時 效 。 也 就 是 說 是 長 遠 有 利 , 還 是 短 期 利 益 ?
-利弊的衡量標準,這是最重要的。分為︰可量度的,例如金錢、民意傾向、環境保護水
平等﹔不可量度的,例如社會道德水平的變化等。

題 型 三 ︰ 不 同 政 策 比 較
這類題型要謹記目標為本,例如︰“精英教育比普及教育更有利於社會發展”一題。“
精英教育” 、“普及教育” 、“社會發展” 是關鍵詞,定義方式參考上文。這裡要提醒
的是,“社會發展” 是目標,前兩者只是手段而已。整條 line 必須緊扣這個目標,不
可變成純粹比較兩種手段哪種更好。

上文按策略利弊和不同題型來羅列拆題步驟,讀者看上文可能覺得頗為繁瑣。這裡再次
提醒,如果想進行一場高質素的辯論比賽,如果想藉著辯論比賽學到更多的東西,那
麼請謹記一點︰

為什麼辯論要強調理性呢?如果把 “ 理性 ” 理 解為 科 學化 地 思考 和 系統 地 操作 ,
那 麼 上 文 拆 題 (以 及 下 次 談 起 line 和 反 駁 準 備 ) 的 操 作 流 程 , 就 是 辯 論 比 賽 的 理
性之處。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