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6

第 25 卷 第 4 期 湘 潭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 Vol. 25 No.

4
2001 年 8 月 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Aug. ,2001

Ξ
“东方学”
与“西方学”
———读萨义德《东方学》

颜  敏
( 湘潭大学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 :东方学是以二元对立论的思维方式和本质主义为基础的权力话语 。东方世界也存在这种思维方式和
本质主义 ,与西方优势文化遭遇时则产生了西方学 。西方学有其东方的本土结构 , 它与东方学共同建构了统治
全球的文化霸权 ,启蒙与解放就是为了摆脱其奴役的努力 。
关键词 :萨义德 ; 东方学 ; 西方学 ; 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 :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981 ( 2001) 04 - 0017 - 06

   爱 德 华 ・ W ・萨 义 德 ( Edward W ・Said , 在《东方学》出版 16 年后 , 萨义德为之写了一个


1935 —
——) ,美籍巴勒斯坦人 ,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 长长的“后记”,其中详叙了该书在作者的故乡 —
——伊
较文学教授 , 其《东方学》( 又译东方主义 ) ( Oriental2 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遭遇 。在那里 , 人们认为 , 该书
ism ,1978) 一书在东方和西方同时引起了巨大的关 论证了“伊斯兰是完美无缺的”、
“整个西方就是阿拉
注。 伯和伊斯兰或者伊朗 、
中国 、
印度和其它遭受西方殖
萨义德的“东方学”
有三层含义 。其一 ,东方学是 民和偏见的非欧洲民族的敌人”。他们认为萨义德是
西方“作为学术研究的一门学科”, 是西方“关于东方 在支持伊斯兰主义或穆斯林原教旨主义 。在那里 ,
和东方人的各种教条和学说”。其二 , 东方学又是一 《东方学》
一书被解读成“对伊斯兰和阿拉伯的系统的
种思维方式 , 它以“东方”( t he Orient ) 与“西方”( t he 辩护”
和对西方文明的攻击 。一句话 , 他们断定 《东
,
Occident) 二者之间“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区分 方学》
是一种“反西方论”[ 1 ] ( P425~435) 。
为基础”。其三 , 东方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力话语或 但是 ,萨义德在“后记”中严正声明 , 上述看法是
文化霸权 ,它广泛分布于西方生活各个方面 ,如文学 、 “简单化的”“
、漫画式的”和“极为错误的”, 不但与他
历史学 、
政治学 、
语言学 、
生物学等学科 ,以及学校 、
图 的想法“几乎完全背道而驰”,而且是他“最想克服的”
书馆 、
博物馆 、
殖民政府 、
外贸公司 、
教会 、
军队等各种 [ 1 ] ( P425~435) 。
机构 。它通过对东方和东方人进行整体化 、
类型化 、 一  从《东方学》
到“西方学”
本质化和符码化 , 形成关于东方的集体观念 、
专业权 哲学诠释学认为 ,理解具有本体论的性质 。海德
威、
话语体系和社会体制 。其实它是一种想象视野和 格尔指出 , 理解应以前有 、
前见和前设作为前结构形
过滤框架 ,是对东方的“妖魔化”和“东方化”, 是西方 成释义学循环 “决定性的不是要走出这个循环
, ,而是
控制 、
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 , 是一种殖民主义 要以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 。
”[ 2 ] ( P149) 加达默尔
和帝国主义的工具和意识形态 [ 1 ] ( P3~4) 。 区分了“使理解得以可能的生产性前见”和“阻碍真理
《东方学》
出版后立即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尽管 并导致误解的前见”。加达默尔进一步说 , 要获得理
其中也不乏有人表现出“极大的敌意”。这不足为奇 , 解 ,就需要对自己的前见作“基本的悬置”[ 3 ] ( P379 ,
毕竟此书是对西方文化的一个尖锐的批判 。然而 ,东 383~384) 。
方人对此书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 海德格尔与加达默尔都反对主客二分的本体论

Ξ 收稿日期 :2001 04 13
   作者简介 : 颜敏 (1969 -  ) ,男 ,湖南衡阳人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8

和认识论 ,认为它们其实是貌似客观的自然科学未加 本质的伊斯兰或东方 “


, 二者之间的这一契合是发人
反思而很令人怀疑的基础 ,它由柏拉图肇始而完成于 深思的”。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
笛卡尔 ,正是它导致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在之遗忘”。 伊斯兰革命 、
以巴战争 、
巴勒斯坦暴动 、
东西冷战 、

所以 ,对这种二元论的前见应作基本的悬置 。 军入侵阿富汗 、
海湾战争等等一系列悲剧“极大地加
在《东方学》
中 ,这种二元论的前见就体现为对东 剧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迫宣称归属为西方人或东
方与西方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区分 。东方和东方 方人心中的受迫害感”“
, 强化 、
深化和僵化”
“人们对
人是客体 ,西方和西方人是主体 ,所以 ,萨义德借用马 自我身份的感觉”
以及“
‘我们’
与‘他们’的这一对立”
克思的话说 ,对于东方和东方人而言 “他们无法表述
, [ 1 ] ( P428~430) 。
自己 ; 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
”[ 1 ] ( P28) 东方一旦被当 东方世界中 , 这些强烈而僵化的自我身份认同 ,
作客体 , 当然无法表述自己 , 只有等待西方这个主体 与西方的尖锐而恒在的对立感 、
敌对感 、
受迫害感 ,这
来描写 、
研究 、
评判 、
图示以及控制 、
变构和惩戒 。 些本质主义及其有关的所谓的爱国主义 、
狂热的民族
然而 ,这种二元论并非西方独有 , 东方世界也广 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 ……就是与西方学或西方主义
泛而深厚地存在着这种传统 。一般而言 ,西方文化以 相应的“西方学”
或“西方主义”( Occidentalism) 。它是
天人相分为主流 ,而东方文化以天人合一为主导 。但 东方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 , 又为现实政治所强化 、

既然只是“主导”,就意味着天人相分的二元论是草灰 化和僵化 。它与东方学一样 , 是东方对西方的整体
蛇线地隐伏在东方传统之中的 。张世英先生在其《天 化、
妖魔化 、
西方化 , 是东方对西方的想象视野 、
过滤
人之际 —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中 , 描述了中国 框架 、
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 , 也是东方误解 、
歪曲 、

哲学史上二分思维的地位和发展线索 。从杨朱 、
后期 构西方的前结构 、
前见和文化传统 ,是“认为西方正在
墨家 、
荀子 、
王充 , 到柳宗元 、
刘禹锡 ……二元论不绝 对付整个非西方世界”
的观念体系 [ 5 ] ( P11) 。
如缕 ; 天人 、
君臣 、
华夷 、
物我 、
理欲 ……这些传统哲学 二  西方学的本土结构
概念也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只是随着专制极权政 西方学或曰西方主义 ( 下简称“西方学”
) 一方面
治逐步加强 ,天人相分的思想才被压抑下去了 。到王 以吸取西方文化的名义充分利用东方学资源 ,另一方
夫之提出“能所”思想时 , 主客二分式思维又重新抬 面以东方本土资源或传统文化为基础 。对中国近现
头 ,鸦片战争后 ,天人相分思想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甚 代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进行考察 , 可以发现 , 中国的
至取得了主导地位 。因此 “中国近代哲学可以说就
, “西方学”
虽然不够系统 ,没有像东方学那样形成一门
是发展主客二分思维的哲学 。
”[ 4 ] ( P15 ) 既然二元对 专业学科 ,但同样广泛而深刻地存在着 。
立、
主客二分的思维在西方产生了东方学 , 而中国具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西学大家 ,他对当时以至现在
有同样的思维方式 , 其传统也十分悠久 , 并且在与西 的影响之大自不待言 。他虽然打心眼里认定自由是
方对立的情况下迅速取得了主导地位 , 那么 , 这种思 个好东西 ,但在对中西文化作了许多本体论上的区分
维方式在中国又产生了什么呢 ? 后 ,结论竟是 “
: 顾彼 ( 西方 —
——引者注 ) 民之能自治而
萨义德在《东方学》
之“绪论”中指出 ,东方学这种 自由者 , 皆其力 、
其智 、
其德诚优者也 。
”[ 6 ] ( P224 )
文化霸权不仅对西方优势文化中的作家 、
思想家进行 “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 , 实大乱之道也 。
”[ 7 ]
“内在控制”, 而且“在弱势方也产生了生成性”[ 1 ] ( P366)
( P19) 。在该书的最后一章最后一节中 ,他又说“东方 梁启超前期为维新变法可以赴汤蹈火 ,但变法失
地区 ……知识阶层与帝国主义之间”发生了汇合 , 指 败后便落入了中西本质不同论和西优我劣论的陷阱 ,
出“现代东方参与了其自身的东方化”这种令人担忧 得出中国不能建立自由民主制度的结论 “
: 共和国民
的现象 [ 1 ] ( P413~418) 。他认为 《东方学》
, 一书在东 应有之资格 ,我同胞虽一不具 。
”[ 6 ] ( P192)“共和共和
方之所以遭到误解和歪曲是由于两个原因 。首先 ,当 ……吾与汝长别矣 。
”[ 6 ] ( P192)
一种传统文化在面临“不断被建构和解构时”“
, 爱国 由于本质主义式的文化相对主义 ,中国人得出了
主义 、
极端惧外的民族主义以及彻头彻尾且令人讨厌 中西文化根本不同 、
二元对立且不可改变的文化哲
的民族沙文主义是面临这一威胁时所做出的普遍反 学 。这种文化哲学指导下 , 一旦面临优势文化的挑
应”,并且 ,萨义德在此特别指出 , 虔诚的穆斯林信徒 战 ,便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然而 , 自卑和自
群体同东方学家群体一样 ,支持东方学所建构的一个 大往往是结伴而行的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9

郑观应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家和实行家 , 其《盛世 率也要保住内圣之学 [ 6 ] ( P200) 。辜鸿铭说得更是明


危言》
当年发行就达 10 万册之多 。其中呼吁“中国宜 白 “借富
: 强以保中国 ,保中国即所以保名教。
”[ 6 ]
求格致之学”; 然而 ,另一方面他说 “
: 今天下竟言洋学 ( P387)
矣 ,其实彼之天算地舆数学化学重学光学汽学电学械 原来 ,中国存亡富强与否都只是手段而已 “保名
,
器兵法诸学 ,无一非暗袭中法而成 。
”[ 8 ] ( P354) 教”
才是真正的目的 、
最高的目的 。于是这种原教旨
不但如此 ,他还断言 , 泰西官民平等之风气中国 主义的另一面就是极端惧外 、
排外 , 甚至可能达到对
古已有之 ,西医也是中国传过去的等等 。我们知道 , 西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地步 ; 梁启超就说过“新学新政”
“我祖上比你阔多了”“
、古已有之”等论调正是鲁迅先 是“亡国之媒”[ 6 ] ( P197) 。萨义德是这样分析原教旨
生笔下的“阿 Q 精神”。 主义的 “
: ……结果 ,文化常常咄咄逼人地与民族或国
新儒家诸公大多是“西学”大家 。牟宗三连篇累 家绑在一起 ,把‘我们’与‘他们’加以区分 , 几乎永远
牍地对中西文化作了根本的区分 , 其结论是 : 中国文 伴随某种程度的仇视他国的情绪 。在这个意义上而
化是精神性的 , 西方文化是物质性的 , 而精神又高于 言 ,文化是民族同一性的根源 , 而且是导致刀光剑影
物质 。熊十力从所谓的哲学之“国民性”出发 ,断言西 的那一种根源 。正如我们从新近对文化和传统的‘回
方文化“自远于真理而终不悟”、
“蔽于用而不知体”, 归’
中看到的 。与这些‘回归’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令人
只有中国哲学才能安身立命 ; 还从“古已有之”论出 望而生畏的思想和道德行为规则 ,这些规则与多元文
发 ,宣称孔子的外王学就是民主理论 、
社会主义 ,老庄 化观和合成文化观这样一些比较开明的哲学所体现
是“盛倡自由”
的先驱 ……[ 6 ] ( P463~476) 的宽容精神水火不相容 。在原殖民地国家 , 这些‘回
这些古已有之论 、
西优我劣论或中优西劣论构成 归’
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宗教性质和民族主义性质的原
了西方学的弱者话语 。弱者话语是西方学与东方学 教旨主义 。
”[ 5 ] ( P164~165)
的不同之处 。它是弱势文化在面临优势文化的强大 但是 ,原教旨主义在现实中毕竟不能长久实行 ,
挑战时的本能反应 ,是长期处于自我封闭和超稳态结 一个具有超稳态结构的文化传统在强大的冲击下也
构中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遭遇另一强大文化侵袭时 势必会发生一些改变 。但这些改变也只是萨义德所
所采取的策略 。 说的“选择性反应”, 即挑选一些与自己同质的 、
类似
策略之一是文化自大 。郑观应以古已有之论劝 的、
至少是不太冲突的外来因素 , 把它们整合到自己
告国人学习西方的格致之学 ,以及梁启超前期之托古 的结构中来 ,而结构的中枢或核心并不发生改变 。这
改制以古已有之论提倡新学新政的做法 ,一方面可以 是第三种策略 ,也是最现实的策略 。中华文化有根深
看成是传统文化自大的表现 ,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对 蒂固的大同思想 、
平均主义以及在人间实现天国的天
自大的传统进行改造所采取的迂回战略 。日本作家 人合一的追求 , 因此 , 太平天国就历史地选择了基督
梅棹忠夫在其《文明的生态史观》中就指出了印度与 教作为旗帜 ,因为基督教也提倡平等 、
大同 ,还提倡对
中华文明的自大表现 [ 9 ] ( P26 ) 。事实上中国近现代 某一实体的绝对顺从 ; 而基督教的人间与天堂二极对
对西方文化的典型看法是 : 西方文化是物质性的 , 是 立的基本教义太平天国则忽略不计 。这就是所谓的
器用之学 、
格致之学 , 精神贫乏 , 伦理沦丧 ; 西方人是 中国现代化进程 , 在 19 世纪如此 , 到 20 世纪仍然如
凶恶成性 、
攻击性极强的食肉动物等等 。这就是萨义 此 ,不过是把基督教换成别的什么东西罢了 。这种历
德所说的“妖魔化”和“整体化”。辜鸿铭留学西方多 史事实也破灭了中西调和主义的泡沫 。梁漱溟声称
年 ,但传统文化仍控制着他 。他说 , 西人只知“敬天” 对西方的科学民主要“全盘接受”,另一方面又认为西
“尚力”
而不“敬人”
“崇德”, 专重势利而不言义理 , 只 方文化不以伦理为本位 , 故不可取 [ 6 ] ( P393 ~ 394 ) ;
会求知而不会闻道 , 因此 “异日世界之争必烈
, , 微中 康有为要维新变法 ,也提议要以东方伦理补救西方之
国礼教不能弥此祸”, 就是说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 。 缺 [ 6 ] ( P180) 。但是 ,一旦落实到政治现实 ,本来面目
[ 6 ] ( P382~387) 。 就不得不暴露出来 。严复翻译约翰・穆勒《群己权界
策略之二是原教旨主义 。这是弱势文化在感到 论》“群己权界”
, 即“自由”, 可是辛亥革命爆发后 , 却
优势文化挑战和威胁过于强烈急剧时所采取的一种 很悔 恨 以 前 所 发 表 的 倡 导 自 由 民 主 的 言 论 [ 6 ]
极端激进的自救措施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狂热即生 ( P238) 。
于此 。梁启超惧怕中学被西学吃掉 ,认为宁可牺牲效 这些弱者话语及其种种策略本来是弱势文化及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

其所化的读书人对强势文化入侵的本能的反应 ,是一 物 ,都对东方或者西方进行整体化和妖魔化 , 都是宰


种自卫 、
自保 、
自怜的行为 , 但是 , 弱势文化当中也有 制各自人民思想的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 。
政治权力 , 也有占据了经济 、
政治优势地位的利益集 如西方学断言 ,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根本不同 ,
团 。萨义德说 ,东方学与粗俗的政治权力虽没有直接 这个根本不同并且无法改变 , 因为各种文化都有其
的对应关系 ,但二者之间存在着种种交换 [ 1 ] ( P16 ) , “国民性”“
、民族性”,都是其“民族生活的样法”,这是
因为东方学的东方观念本身就存在“可以用于政治的 由悠久的历史或地理环境或其它什么神秘力量决定
这一可能性”[ 1 ] ( P125) , 使得东方学归根到底是“从 的 ,故不可改变 。东方学则宣称 “
, 一般说来 , 东方人
政治的角度察看现实的一种方式”[ 1 ] ( P54 ) 。其实 , 的行为方式 、
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欧洲人截然不
可以进一步说 , 政法权力或某个利益集团常常利用 、 同”[ 1 ] ( P48) “东方人的每一构成元素都展示出东方
,
甚至是粗暴地利用某一学说 、
主义来达到自己目的 。 性 ,程度如此强烈 , 以至作为东方人的身份特征压倒
这也是一个经验的事实 , 萨义德所引述的“东方是一 了任何与其相对的特征”, 因为东方人与西方人不同
种谋生之道”
这句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殖民官员和帝 是由人类学或“生物学的真理”决定的 [ 1 ] ( P294 ~
国商人很难免除利用 、
放大和歪曲东方学的成果实现 297) 。二者真是不谋而合 。
自己私利的可能性 。在东方 ,政治权力和利益集团就 吉内 、
马西农等东方学家以及 19 世纪的传统都
常常操弄西方学的观念来维持 、
巩固或发展自己的力 “将东方视为治疗西方的良药”[ 1 ] ( P347 ) , 这与梁启
量。 超“大洋彼岸尚有几千万人在哀哀欲绝”地喊东方救
西方学认为西方文化是物质性的 , 是一些“权谋 命的宣称和辜鸿铭只有中国礼教才能救世界的论断
术数”“
、奇技淫巧”,中国文化才是精神性 、
伦理性 、
道 如出一辙 。
德崇高的 ,这正是清末顽固派那些王侯将相们坚持他 辜鸿铭的最高理想并非是中国富强 ,而是要保护
们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论基础 。弱者话语及其 “名教”
这一东方特色 。东方学家也是如此 。他们“所
原教旨主义的逻辑结论和情绪的倾向都可导致中西 惧怕的大灾难并非西方文明的解体 ,而是分隔东方与
对立论甚至是中西敌对论 ,义和团运动就以此为出发 西方的界限的消失”以及“得以保持其东方特征的那
点 ,对西方进行整体妖魔化 , 提出惧外 、
排外 、
仇视和 些内在结构”
会遭到破坏 ,他们担心的是“东方变得与
报复等等主张 , 以致于倒向专制和极权的满清王朝 , 西方无异”[ 1 ] ( P336) 。
而满清王朝的代表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利用更是人 严复 、
梁启超等关于中国人无资格享受民主自由
所共知的 。 的判决也得到了东方学家们的有力支持 。“比如 , 穆
太平天国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利用西方学 。洪秀 勒在其《论自由》( On Liberty) 和《代议制政府》( Repre2
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清剿 , 宣布儒家经典是 sentative Government) 中即公开表明 “
: 书中的观点并
“妖书”,孔子是“妖人”。另一方面则大树西方文化的 不适用于印度 ……因为印度人即使不在种族上也在
旗帜 ,推崇基督教义 , 并对之进行粗暴的改造 、
利用 。 文明程度上低英国人一等 。
”[ 1 ] ( P99 ) 曾任英国首相
如洪自称为上帝的亲生儿子 ,抛弃基督谦卑忍耐的精 和外交大臣的贝尔福说道 “
: 首先 ,让我们来看一看有
神 ,要“手持三尺定山河”, 最后竟建立了一个与历代 关的事实 。西方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具有自
王朝同样专制的帝国 。这种托名某种西方文化来维 我治理的能力 ……显示出自身的长处 ……。我们可
护自身的手段 ,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政治权力和利益 以看看那些经常被人们宽泛地称作‘东方’的民族的
集团屡试不爽的成功法宝 。 整个历史 ,然而却根本找不到自我治理的痕迹 。
”[ 1 ]
三  东方学与西方学的合谋 ( P40)
东方学与西方学确实存在许多相互矛盾 、
相互排 就这样 ,东方学与西方学二者互为资源 , 文本相
斥的地方 ,如 ,东方学把西方当作主体 ,把东方当作客 互涉指 ,形成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和一个互文共生而
体 ,而西方学则反过来 , 以东方为主体来观察作为客 对称的结构体 。萨义德说 ,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其实是
体的西方 ; 东方学对东方是一种权力话语 , 而西方学 相互依存 、
同舟共济的 [ 5 ] ( P174) ,殖民经验具有共享
对西方却是一种弱者话语 ; 东方学认为西方才是中 性 “被支配话语”
, 与“支配话语”携手合作共同压制
心 ,西方学有时候则断定东方比西方优越 ……然而 , “其他历史”[ 5 ] ( P286) 。于是 ,殖民者与被殖民者 、

二者都是以二元对立为思维方式 ,都是本质主义的产 配话语与被支配话语 、
权力话语与弱者话语 、
东方学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1

与西方学共同建立了一个互相支持 、
逻辑严密并笼罩 元化或简单化描述的企图都注定要落空 。
”[ 1 ] ( P447)
全球的文化霸权 。 各种文化不但具有历史性 、
相对性 、
杂交性 ,而且
这是一种合谋 。种族主义 、
民族主义 、
国家主义 、 还具有公共性 。“贝多芬不仅属于德国人 , 也属于西
原教旨主义 、
复仇主义 、
霸权主义等等灾难就因此而 印度人 ,因为他的音乐已成为人类财富的一部分 。

起 ,它鼓动西方反对东方 ,又迫使东方与西方敌对 ,人 [5 ] ( P179) 面对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 、

们在此灾难中似乎无路可逃 。 家主义的狂热 ,萨义德说 “
: 提高人类群体的知识和自
四  启蒙与解放 由这一共同目的比种族 、
民族和国家差异更重要 。

合谋的东方学与西方学就是我们大家共享的一 [1 ] ( P421) 文明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 现代文明是全球
种传统 。这种传统认为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截然 各种文化多元化 、
杂交化与公共化的辩证统一之结
不同且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事实上 ,文化也应该是 晶 。例如 ,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经济文化 , 但违背生态
不断流变 、
不断生成的 ,这就是文化的历史性 ,因此才 规律发展经济是反文明的 ,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政治文
有文化传统 、
历史传统 。加达默尔说 “
: 不管是认识者 化传统 ,但侵犯基本人权是不文明的 。
还是被认识物 , 都不是‘本体论上的现成事物’, 而是 孔子曰 “
: 天下为公”。今天的天下不再是一家一
‘历史性的’,即它们都具有历史性的存在方式”。[ 3 ] 姓的中华帝国 ,而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 。“天下为公”
( P336~337) 因此 ,对历史性的文化传统 ,作为历史性 之“公”
应是全球关怀意识 , 是世界公共理性 、
公共伦
的人 ,我们对之进行理解就要具备效果历史意识 。效 理 。胡适说 “
: ( 世界上) 无论什么文化 ,凡可以使我们
果历史意识具有两重性 “
: 它一方面用来指在历史进 起死回生 , 返老还童的 , 都可以采用 , 都应该充分采
程中获得并被历史所规定的意识 ,另一方面又用来指 用。
”[ 6 ] ( P351) 康有为正是遵循“天下为公”的原则 ,
对这种获得和规定的意识 。
”[ 3 ] ( 第二版序言 , P11 ) 东 从孔子的“性相近 , 习相远”的理论出发 , 才得出人性
方学与西方学恰恰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其自身只是在 与人道是评价文化的标准 , 人之自主权和平等权是
历史进程中获得并被历史所规定的意识 ,即没有意识 “无中外之殊”
的几何公理 、
实理这样的结论 [ 6 ] ( P166
到自身的历史性 ,才会追求某个东方本性或西方本性 ~176) 。谭嗣同说 ,天下之道 ,不为圣人独有 ,不为中
的“幽灵”,故不能“在对象中认识它自己的他者 ,并因 国私有 “彼外洋莫不有之”
, ,道非独有 ,学有共性 。这
而认识自己和他者 。
”[ 3 ] ( P384) 共同的“道”
或“学”是什么 ? 就是他极力倡言的平等
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提倡一种文化差异论 与自由 。平等自由是“天下达道”, 故他呼吁通学 、

或文化相对主义 。确实 ,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千姿百 政、
通教 ,走向世界大同 , 让我们每个人“同生此地球
态 ,我们正是要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但是 , 本质 而为人”[ 6 ] ( P212 ~ 220 ) 。或许当今有人笑他们幼
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的文化相对主义却认为 ,各文化 稚、
迂阔 , 但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残
之间是根本不同并且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但萨义德 酷压迫之时 ,他们的胸怀尚如此开阔 、
宽容 ,眼光如此
问道 “
: 文化 ( 或种族 、
宗教 、
文明 ) 差异这一概念是否 深邃 、
长远 ,尚有如此泱泱气度 。
行之有效 ,或者 ,这是否总是与沾沾自喜 ( 当谈到自己 萨义德生于巴勒斯坦 ,长于英国 、
法国和美国 ,一
的文化时) 或敌视和侵犯 ( 当谈到“其它”文化时 ) 难解 直在东方学与西方学控制下的东西方的张力之间生
难分 ? 文化 、
宗教和种族差异是否比社会经济差异和 存、
思考 、
写作和流浪 。他说 “
: 我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
政治历史差异更重要 ?”[ 1 ] ( P418) 试图沟通这两个世界 。
”[ 5 ] ( P176 ) 他自称为“流放
各种相对差异的文化在其历史流变中是相互作 者”,写的书也是“流放者的书”。尽管他对西方学的
用、
相互影响 、
相互交流 、
相互杂生的 ,绝没有“铁板一 批判不及对东方学的批判那样系统 、
深入 , 尽管他的
块”
的东方或西方 , 也没有永恒不变的西方本质或东 视野没有把中国 、
俄国及其领土上 20 世纪所发生的
方根性 。
“一切文化都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没有任 悲剧作为重点纳入其中 ,尽管他没能清楚详细地描绘
何一种文化是孤立单纯的 , 所有文化都是杂交性的 ,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 但是 , 他毕竟还是以最尖锐的方
混成的 ,内部千差万别的 。
”[ 5 ] ( P179)“现代文化理论 式提出了问题 ,呼吁全球人文学者和知识分子应该把
的重大进展之一是认识到 —
———这一点几乎得到了 启蒙与解放当作全球化时代的主题和议程 , 并且誓
普遍的认同 —
——文化是杂生的 , 多样的 ; 各种文化和 言 ,对解放和启蒙作理论认识是他“别无选择”的选择
文明 ……如此相互联系 , 相互依赖 , 任何对其进行一 [ 5 ] ( P309~312)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2

他说 ,通过对东方学的揭露与批判 “使人们能对
, 反思与批判 、
启蒙与解放才能从被它们共同奴役的境
文化霸权的运作方式有更好的理解 ……激发人们以 况里摆脱出来 ,才能更好地筹划自身 、
筹划未来 ,达到
一种新的方式去处理东方 ……( 以至) 将‘东方’与‘西 “一种新的精神自由状态”[ 3 ] ( P335) 。
方’
这类概念完全抹除”, 这样 , 我们才能逐渐“抛除” 参考文献 :
“固有的支配模式”[ 1 ] ( P36) 。这种新的方式是“从自 [ 1 ] [ 美 ] 爱德华・W・
萨义德 . 东方学 [ M ] . 王宇根译 ,北京 : 三
由的 、
非压制性或非操纵的角度研究其他民族和其他 联书店 ,1999.

文化”。他指出 ,我们要“重新思考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 2 ] [ 德 ] 马丁・海德格尔 . 存在与时间 [ M ] . 陈嘉映等译 , 北


京 : 三联书店 ,1999.
这一极为复杂的问题”[ 1 ] ( P32) ,以实现一个“巨大文
[3 ] [ 德 ] 汉斯 - 格奥尔格 ・加达默尔 . 真理与方法 ( 上卷 )
化转变”,创造一种“新人文主义”, 使“全人类从帝国
[ M ] . 洪汉鼎译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主义思想或行为里解放出来”“并且以非帝国主义的
,
[ 4 ] 张世英 . 天人之际 —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 [ M ] . 北
方式重新思考人类的经验”[ 5 ] ( P291) 。
京 : 人民出版社 ,1995.
但是 ,萨义德或许没有意识到 , 我们不但要从帝
[ 5 ] [ 美 ] 爱德华・W・
赛义德 . 赛义德自选集 [ M ] . 谢少波 , 韩
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而且还要在本土的封建主 刚等译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义和专制主义的桎梏中进行艰苦卓绝的启蒙和解放 [ 6 ] 汪澍白 . 文化冲突中的抉择 —
——中国近代人物的中西文
运动 。 化观 [ M ] . 长沙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
加达默尔说 “
: 问题不在于我们做什么 ,也不是我 [7 ] 肖 父 , 李锦全 . 中国哲学史 [ M ]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们应当做什么 ,而是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 1983.
与我们一起发生 。
”[ 3 ] ( 第二版序言 P4 ) 东方学与西 [ 8 ] 郑观应 . 盛世危言 ( 上) [ M ]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6.

方学共同建起的世界性的文化霸权已与东方和西方 [ 9 ] [ 日 ] 梅棹忠夫 . 文明的生态史观 [ M ] . 王子今译 ,上海 : 上

的权力话语产生了紧密而牢固的联系 ,我们唯有通过 海三联书店 ,1998.


责任编辑 : 饶娣清

Orientalism and Occidentalism


———On“Orientalism”by Edward W・Said

YAN   Min
(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History and Cult ure , Xiangtan U niversity , Xiangtan , Hunan 411105 , Chi na)

Abstract : Orientalism is an aut horitative discourse based on dualism of opposites and essentialism , which also exists
in t he Occident . Occidentalism has came into being since encountering t he Occident culture of superiority. Occiden2
talism is featured by its native structure , and is integrated wit h Orientalism , which constructs a cultural hegemony
to govern t he eart h. To escape from t heir slavery , enlightenment and liberation is needed.
Key words : Edward W・Said ;orientalism ;occidentalism ;cultural tradition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