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2

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zx.2015.30.

051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06 14:49:4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5.1388.G4.20160106.1449.102.html

第 4 卷 第 30 期 教育观察 Vol.4 No.30


2015 年 12 月 Survey of Education Dec.2015
 

创设合理教学情境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马向阳
( 龙岩市长汀县馆前中心学校ꎬ福建龙岩ꎬ366306)

[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ꎬ在数学课堂中要努力营造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 空白” 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
操作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 喜悦” 情境ꎮ
[ 关键词] 小学数学ꎻ情境创设ꎻ主动探究
[ 中图分类号] G623.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2095 - 3712(2015)30 - 0104 - 02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合作用 10cm 的小棒与其他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ꎮ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 通过操作ꎬ学生发现任意两根其他小棒都不能与
系ꎬ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ꎬ又 10cm 的小棒搭成三角形ꎬ认为 10cm 的这根小棒太
服务于生活” ꎬ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ꎬ培养 长了ꎮ 这时教师追问:“ 如果把 10cm 的这根小棒
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潜力ꎮ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 换掉ꎬ其他小棒能搭成三角形吗?” 学生经过讨论、
事例都隐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ꎬ教师应创造性地使 操作ꎬ搭成了各种三角形ꎮ 在这个过程中ꎬ学生积
用教材和改编教材ꎬ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 极主动ꎬ兴趣盎然ꎬ初步感知了“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
发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ꎮ 于第三边” 的知识ꎮ 教师并没有直接点明这个知识
如教学第八册 « 分数初步认识» 一课时ꎬ教师 点ꎬ而是将其留给学生思考ꎬ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
可以设计引入情境:爸爸从市场买来一大筐苹果ꎬ 膀ꎬ主动探索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ꎮ
小华和小红都想吃ꎮ 爸爸说:“ 让我先考考你们才 三、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有的吃———要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你们ꎬ每人分几 充满疑问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
个? 怎么写这个数?” 小华和小红都大笑ꎬ说:“ 老 积极主动性ꎮ 在教学中ꎬ教师必须钻研教材ꎬ充分
爸ꎬ这也 太 容 易 了 吧! 不 就 是 ‘ 1’ 吗!” 爸 爸 接 着 把握教材潜在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特点ꎬ善于
问:“ 要是我把 1 个苹果平均分给你们呢? 每人得 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问题情境ꎬ让
几个? 请写出这个数ꎮ” 这时两个人你看看我ꎬ我看 学生主动质疑问难ꎬ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
看你ꎬ不知道怎么办ꎮ 那么ꎬ这个数到底应该怎么 的碰撞ꎬ进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ꎮ
写呢? 这时ꎬ课堂沸腾了起来ꎬ有的写“ 0.5” ꎬ有的 如教学进位加法 “ 34 + 28 = ?” ꎬ 教师让学生操
画一个圆分成两半ꎬ有的写“ 半个” ꎬ有的用“ 1 / 2” 作:先摆 34 根小捧ꎬ再摆 28 根ꎬ看看一共摆了多少
来表示ꎮ 这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数学教学情 根ꎮ 学生把单根合并后的十根捆成一捆ꎮ 这时教
境ꎬ既引出了分数概念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ꎬ同 师启发学生:“ 你在操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一
时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也被唤起ꎬ有利于学生创新 捆放在哪里?” 让 学 生 初 步 感 知 “ 满 十 进 一” 的 表
意识的培养ꎮ 象ꎮ 接着ꎬ学生自己列式计算ꎮ 学生经过思考后提
二、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 空白” 情境 出这样的问题:“ 个位相加ꎬ满十后ꎬ10 写在哪里?”
“ 教师 之 为 教ꎬ 不 在 全 盘 授 予ꎬ 而 在 相 机 诱 像这样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创设质疑情境ꎬ让学
导” ꎬ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在点拨上ꎮ 教师在教学中 生在特定的范围、环境中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
要留给学生再创造的广阔天地ꎬ 留给学生自由思 问题ꎬ对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
考、自主发挥的空间ꎬ让学生在创造知识上、心理上 效的ꎮ
有暂时性的“ 空白” ꎬ让学生自主探究ꎬ这样学生便 四、创设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操作情境
会得到更多ꎮ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ꎬ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ꎬ应先提高学 内在的思维活动要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ꎬ并把外显
生对“ 三角形的感性认识” ꎮ 课前准备 3 根 4cm 的 的操作抽象成数学思想ꎬ促进学生领悟并理解新的
小棒与 3cm、5cm 和 10cm 的小棒各一根ꎬ引导小组 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ꎬ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

[ 作者简介] 马向阳(1971—) ꎬ男ꎬ福建龙岩人ꎬ大专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馆前中心学校教师ꎬ小学高级ꎮ

104
程ꎬ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ꎮ 因此ꎬ在教学过程中ꎬ教 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ꎬ增强学习的信心ꎮ 所以ꎬ
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ꎬ创设一些开放性的操作 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容易成功的情境ꎬ让学生在
情境ꎬ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ꎬ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ꎮ
动脑思维、大胆创新ꎬ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ꎮ 如教学« 图形中的规律» 这节数学活动课ꎬ要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时ꎬ设计 让学生理解简单图形独立排列所需的小棒根数和
了如下的动手操作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操作ꎬ 所摆图形个数之间的关系ꎮ 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
看看罐头盒侧面的商标纸展开是什么形状ꎬ并说一 设:一个三角形需几根小棒? 2 个三角形呢? 5 个
说你们是怎样操作的ꎮ 通过操作讨论ꎬ学生列举了 呢? 50 个呢? 学生小组合作得出“ 在摆一排时它
以下几种情况:一类是沿着圆柱侧面上的一条斜线 们有一条公用边” ꎬ发现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获取不
剪开ꎬ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ꎻ一类是沿着圆柱 同的字母公式“3 + 2( n - 1) 、2n + 1、3n - ( n - 1) ” ꎮ 教
侧面上的一条弧线剪开ꎬ得到一个不规则图形ꎻ还 师对每个学生的答案都给予肯定和赞赏ꎬ让所有学
有一类是沿着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垂直线剪开ꎬ得到 生都获得了成功ꎬ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ꎬ感受到
一个长方形ꎮ 这时ꎬ教师进一步地引导:“ 那么ꎬ哪 了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ꎮ
一类的侧面展开方法便于我们计算呢?” 这样在操
作交流中ꎬ学生找到了不同的剪拼方法( 平行四边
形、长方形) ꎬ在争论与共鸣中ꎬ学生最后得出相同 参考文献:
的结论ꎬ创新灵感在思考中也被激活了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五、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 喜悦” 情境 [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2.
人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后ꎬ会产生不断追求的意 [2]   夏小刚ꎬ汪秉彝.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
的提出[ J] .数学教育学报ꎬ2003(1) .
念和力量ꎬ学生也如此ꎬ知识的获得、方法的理解、
技能掌握、探索的乐趣及教师的赞赏都能使学生在

 
( 上接 103 页)
的提问:( 1) 这些数字是怎样重复出现的? ( 引出 除此之外ꎬ课堂提问要真正发挥其在启发式教
“ 不断地” ) (2) 不断重复出现时有没有一定的顺序 学中的作用ꎬ还应该注意一些诱导方法ꎬ如:有些学
呢? ( 引出“ 依次” ) 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在既动脑又 生回答问题往往直接从问题通向答案ꎬ缺乏分析过
动口的前提下ꎬ使一般的认识“ 小数部分都有重复 程ꎬ教师要指明思维方向ꎬ引导其学会分析问题的
出现的数字” 向“ 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这一高层 基本思路ꎻ教师要启发学生答题时借助实物、插图、
次的认识飞跃ꎬ深刻理解循环小数的意思ꎮ 教具等直观演示手段ꎬ另外ꎬ提问时也要注意语气、
又如在教学“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中乘数 神态ꎮ
中间有零的乘法” 时ꎬ笔者在练习评讲时提出了这 课堂提问只是教学的一部分ꎬ它与具体的教学
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乘数中间的 0 省略不乘ꎬ还需 方式相辅相成ꎬ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
留给它一个位置呢?” 一个学生回答说:“ 用百位上 放矢ꎬ灵活选用ꎬ切忌固守一式ꎬ生搬硬套ꎮ 启发式
的数去乘ꎬ乘得的积的末位应该跟百位对齐ꎬ所以 教学源远流长ꎬ它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ꎬ激
十位应空着ꎮ” 其他学生听了也直点头ꎮ 这样ꎬ不仅 活学生的思维ꎬ于无疑处觅有疑ꎬ于有疑处求新知ꎮ
使学生理解了“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ꎬ乘得的积末 启发式教学离不开有启发性的、新颖的课堂提问ꎬ
位就要跟哪一位对齐” 这一知识点ꎬ而且减少了错 而课堂提问也必须以启发式教学为目标ꎬ合理、恰
误的发生ꎮ 当、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
三、设计疑问ꎬ为归纳总结设计发散式提问 维、化未知为已知的有效途径ꎮ 只有把这两者有机
发散式的问题具有联想性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 地结合起来ꎬ才能把素质教育深入到课堂中ꎬ真正
同的方面去思考、发散ꎬ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 提高课堂效率ꎮ
性ꎮ 例如教学« 商不变的性质» 一课时ꎬ当学生掌
握新知识后ꎬ可在练习中出示一道算式ꎬ先让学生
不计算ꎬ说出它们的商是否一样ꎬ 然后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若被除数和除数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ꎬ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商变还是不变? 若商变了ꎬ为什么? 它与被除数和 [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2.
除数的变化有没有联系?” 让学生带着悬念回家思 [2]   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J] .天
津:天津师范大学ꎬ2011.
考ꎬ鼓励学生探究变化的规律ꎬ以培养学生勤思考
的学习习惯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ꎮ

105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