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6

DOI:10.13941/j.cnki.21-1469/tk.2013.10.

027
第 31 卷 第 10 期 可再生能源 Vol.31 No.10
2013 年 10 月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Oct. 2013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骆 超 1,2, 马伟斌 1,2, 龚宇烈 1,2
(1. 中 国 科 学 院 广 州 能 源 研 究 所 , 广 东 广 州 510640 ; 2. 中 国 科 学 院 可 再 生 能 源 重 点 实 验 室 , 广 东 广 州
510640 )

摘 要: 为提高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的能量转换利用率,提出了两级地热闪蒸和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方
式,以单位热水发电量、热效率和产气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地热水温度对两种不同地热发电系统
性能指标以及地热尾水温度的影响,并对两种发电系统的选用条件作了论述。
关键词: 地热发电; 两级闪蒸; 双工质循环; 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 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 TK122 ; TK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5292 (2013 )10-0080-06

Th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two stage


geothermal power system
LUO Chao1,2, MA Wei-bin1,2, GONG Yu-lie 1,2

(1.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Key Lab of
Renewable Ene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o increase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geothermal resource , the paper proposes
two -stage geothermal power system , th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between two stage flash and
flash-binary power system is compared basing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power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Compared with two-stage flash geothermal pow-
er system, the flash-binary system tail geothermal water resource is of higher temperature , which could
be of higher efficiency on cascade utilization.
Key words: geothermal power ; two-stage flash ; binary cycle ; flash-binary power system ; ther-
mal efficiency

0 引言 蒸系统和低沸点有机工质的双工质循环系统。 前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地热资 者是通过闪蒸器将热水降压产生部分蒸汽, 后者
源按温度可分为高温(≥150 ℃ )、中温(温 90~150 是通过加热器把某种低沸点工质加热成蒸气,然
℃ )、低温(<90 ℃ )3 类,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仅分布 后在汽轮发电机组中通过朗肯循环将热能转换为
在滇藏和川西地区, 其余大部分为中低温地热资 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种能量转换过
源。目前,我国仅有广东丰顺邓屋一座中低温地热 程可根据不同的热水资源来选择不同的能量转换
电站在运行, 我国大部分中低温地热水主要采用 系统。为使余热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供热、洗浴等低品位的利用方式,使得大量热能白 提高余热发电的经济性, 可采用两级能量转换系
白浪费 [1]~[3]
,因此,研究高效能量转换技术可以更 统[4]~[9]。
好地开发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 从理论上讲,热水发电的能量转换级数愈多,
热水发电有两种基本的能量转换系统, 即闪 发电量就愈大,但级数越多,发电量增加有限,而
收稿日期: 2013-05-06 。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2012AA053003 )。
作者简介: 骆 超(1982- ),男,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 E-mail :luochao@ms.giec.ac.cn

·80·
骆 超,等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设备投资则增加较大,故一般以两级为好。本文对 汽产量: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 地热闪蒸 - 双工质发电 qm(hg-h1′)
qm1= (3 )
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和比较 [10]~[15]
,并对选用条件进 h1″-h′
行论述。 第一级闪蒸器的产汽率:
1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 qm1 hg-h1′
m1= = (4 )
1.1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 qm h1″-h1′
两级闪蒸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图如图 1 所示。 第二级闪蒸器的蒸汽产量:
由生产井出来的地热水直接进入第一级闪蒸器, (qm-qm1)(h1′-h2′)
qm2= (5 )
产生 “一次蒸汽” 后进入混压式汽轮机高压缸作 h2″-h2′
功;剩余的饱和水进入第二级闪蒸器,产生压力更 第二级闪蒸器的产汽率:
低的“二次蒸汽”后进入同一台混压式汽轮机低压 qm2 (1-m1)(h1′-h2′)
m2= = (6 )
缸作功, 第二级闪蒸器闪蒸后的热水则进入回灌 qm h2″-h2′
井。 其热力循环图如图 2 所示。 两级闪蒸发电净功率:
[qm1(h1″-h3)+(qm1+qm2)(h4-h5)(1-X)]
qm1 t1 h1″ 1″ Pnet= ηoiηmηg(7)
汽轮发电机组 3.6
每吨热水净发电量:
地热水 qm2 t2 h2″ 2″
一级闪蒸器
qg tg hg 5′ [m1(h1″-h3)+(m1+m)(h4-h5)(1-X)]
1′ Ne= ηoiηmηg (8)
3.6
深井泵 qm-qm1 t1 h1′
二级闪蒸器 凝汽器
电站净热效率:
2′ 6
qm-qm1-qm2 h2′ t2′ 3.6P2,net 3.6Ne
ηnet= = (9 )
生产井 回灌井 qm(hh-h6) hh-h6

图1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简图
1.2 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wo-flash system 如图 3 所示, 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实
T 际上是将闪蒸器产生的蒸汽直接用于发电, 产生
的饱和水则用于低沸点有机工质发电。 这种特殊
g

1′ qm1 1″
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闪蒸系统发电和双工质循环
T1
2′
1
qm2 4 2″
发电两部分,能使地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热力
T2
2 3 3′
T3
6 qm1+qm2 循环图如图 4,5 所示。
5 5′
qm1 t1 h1″
汽轮发电机组

闪蒸器 1″
S6 S2″ Sg S1″ S4 S

图2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热力循环图 qm-qm1
qmo to1 ho1 2′
qm tg hg
Fig.2 Thermodynamic cycle of two-flash system 4 凝汽器
3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过程及其 蒸 发 器 o1
深井泵 汽轮发电机组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5 o6 o2
第一级最佳闪蒸温度:
3 预热器 o3
T1,op= 姨Tg2Tc (1 ) 凝汽器
工质泵
o5 o4
第二级最佳闪蒸温度: 6

生产井 回灌井
3
T2,op= 姨TgTc2 (2 )

忽 略 闪 蒸 器 中 压 降 (或 温 降 )所 产 生 的 不 可 图 3 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
逆 损 失 ,根 据 能 量 平 衡 ,可 得 第 一 级 闪 蒸 器 的 蒸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flash-binary system

·81·
可再生能源 2013 ,31 (10 )

T
电站净功率:
qm1(h1″-h2′)(1-X)
Pnet1= ηoiηmηg (14)
3.6
g
电站净热效率:
1′ qm1
1″
T1
1 3.6Pnet1
ηnet1= (15)
qm(hg-h3)
3
Tc
2 2′ ②双工质循环
4
参看图 3 及图 5, 由蒸发器及预热器热平衡
可得工质质量流量:
S3 Sg S1″ S
(qm-qm1)(h4-h6)
qmo= (16)
图4 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热力循环图 (ho1-ho5)
Fig.4 Thermodynamic cycle of flash system ho5=ho4+wp,wp=(Po1-Po4)vo4/(103ηp)
Tc 双工质循环的发电净功率:
4 qmo[(ho1-ho2)-(ho5-ho4)](1-X)
Pnet2= ηoiηmηg (17)
3.6
Δtpp 5
电站净热效率:
6 o1
qmo
To1 3.6Pnet2
o6 ηnet2= (18)
qmo(ho1-ho5)
o5
qmo o3
o2 闪蒸 -双工质循环发电净功率:
Toc
o4 Pnet=Pnet1+Pnet2 (19)
预热 凝发
每吨地热水净发电量:
So4 So3 So1
So6 S Pnet Pnet1 Pnet2
Ne= = + =Ne1+Ne2 (20)
qm qm qm
图5 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热力循环图
Fig.5 Thermodynamic cycle of binary system
2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的比较
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参数, 利用
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
式 (1) ~(20)计 算 两 级 地 热 发 电 系 统 的 热 力 学 参
过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数。 地热水温度为 80~150 ℃ ;冷却水进口温度为
闪蒸系统最佳闪蒸温度:
20 ℃ ,传热端部温差 Δtpp=5 ℃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
T1= 姨TgTc (10) 系统的闪蒸温度取最佳值, 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
t1=T1-273 合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参数取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最
双工质循环最佳蒸发温度: 大值时的数值;取厂用电率 X=0.3;两级地热发电
To1= 姨T1Toc (11) 系统各效率取 ηoi=0.76,ηm=0.98,ηg=0.97; 双工质
to1=To1-273 循环所用工质为 R245fa 。
由式(11)可知,工质的最佳蒸发温度 to1 与最 以电站单位热水净发电量、 电站净效率和尾
佳闪蒸温度 t1 是有关联的。 确定了最佳温度 t1 及 水温度为性能指标,分析地热水温度的影响,其中
to1 之后,联合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参数计算如下。 分别单独计算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
①闪蒸系统 闪蒸发电系统和双工质发电系统的电站净效率。
参见图 3,4, 根据闪蒸器的热平衡可得闪蒸 2.1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单位热水净发电量的比较
器的蒸汽产量: 图 5 给出了地热水温度对两种不同发电系统
qm(hg-h4) 单位热水净发电量的影响。从图 5 可以看出,地热
qm1= (12)
h1″-h4
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随着地热水温度的
闪蒸器的产汽率:
升高而增加,其中,地热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
q h -h
m1= m = g 4 (13) 统的发电量随热水温度的升高增加得更快。 当地
qm1 h1″-h4

·82·
骆 超,等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热水温度为 130 ℃ 时,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和


5.50
闪 蒸 - 双 工 质 联 合 发 电 系 统 的 净 发 电 量 接 近 ;当 5.00

电站净热效率 /%
热水温度为 80~130 ℃ 时,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 4.50
4.00
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 3.50
统 多 19.4% ; 当 地 热 水 温 度 为 130~150 ℃ 时 ,闪 3.00
2.50
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 2.00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多 5.5%。 1.50

7.00 1.00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6.50
6.00
地 热 闪 蒸 -双 工 质 联 合 发 电 系 统 地热水温度 /℃
热水净发电量 /kWh·t-1

5.50
5.00 图 7 地热水温度对双工质电站净热效率的影响
4.50
4.00
Fig.7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water temperature on
3.50 binary thermal efficiency
3.00
2.50 2.3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尾水温度的比较
2.00
1.50 图 8 为地热水温度对两个地热发电系统尾水
1.0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温度的影响。 从图 8 可以看出,地热水温度越高,
地热水温度 /℃
尾水排放温度越高, 闪蒸 - 双工质联合系统的尾
图5 地热水温度对单位热水净发电量的影响
Fig.5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water temperature 水温度比两级闪蒸系统高 10℃ 左右。 因此,可以
on power output 考虑利用联合发电系统的尾水进行供热、洗浴等,
2.2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净热效率的比较 以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率。
图 6 为地热水温度对两级闪蒸和联合发电系 75.0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
统中闪蒸发电净热效率的影响。由图 6 可以看出, 70.0 地 热 闪 蒸 -双 工 质 联 合 发 电 系 统
电站尾水温度 /℃

两级闪蒸的净热效率明显高于联合系统单级闪蒸 65.0
60.0
的净热效率。随着地热水温度的升高,两级闪蒸发
55.0
电系统的发电净热效率逐渐增加, 闪蒸 - 双工质 50.0
联合发电系统的闪蒸发电净热效率先增加后减 45.0

小。 图 7 为地热水温度对联合发电系统中双工质 40.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发电净热效率的影响, 双工质发电净热效率随着 地热水温度 /℃

地热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联合发电系统的最大 图 8 地热水温度对电站尾水温度的影响


发电量是由闪蒸和双工质发电两部分组成, 在给 Fig.8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water temperature on
定地热水温度的情况下, 联合发电系统中闪蒸发 tail water temperature

电净热效率并不一定是最佳值。 2.4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产汽率的比较


4.50 图 9 给出了地热水温度对闪蒸系统产汽率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
4.00 地 热 闪 蒸 -双 工 质 联 合 发 电 系 统
9.00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一级产汽率
3.50
电站净热效率 /%

8.00
发电系统产汽率 /%

两级地热闪蒸发电二级产汽率
3.00 地 热 闪 蒸 -双 工 质 联 合 发 电 产 汽 率

2.50 7.00
2.00 6.00
1.50
1.00 5.00
0.50 4.00
0.0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3.0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地热水温度 /℃
地热水温度 /℃
图 6 地热水温度对闪蒸电站净热效率的影响 图 9 地热水温度对闪蒸系统产汽率的影响
Fig.6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water temperature on Fig.9 The influence of geothermal water temperature on
flash thermal efficiency steam production rate

·83·
可再生能源 2013 ,31 (10 )

的影响。随着地热水温度的升高,两级闪蒸发电系 电系统多 5.5%。


统的闪蒸蒸汽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增加速度较 ②随着地热水温度的升高, 两级地热闪蒸发
快, 而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闪蒸蒸汽量 电系统的发电净热效率逐渐增加, 闪蒸 - 双工质
增加缓慢。 两级闪蒸发电系统一级产汽率为 3.5% 联合发电系统的闪蒸发电净热效率先增加后减
~8.8% ,二 级 产 汽 率 为 3.1%~6.8% ,闪 蒸 - 双 工 质 小,地热水温度越高,对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
联合发电系统的产汽率为 3.6%~5.8%。 两级闪蒸 统中的双工质发电就越有利。
发电系统闪蒸发电产汽量总和约为闪蒸 - 双工质 ③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闪蒸产汽量总和约
联 合 发 电 系 统 的 2~3 倍 ,地 热 水 温 度 越 高 ,两 者 为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闪蒸产汽量的 2~3
之间的差值就越大。 倍,地热水温度越高,两者之间的差值就越大。
当地热水温度低于 130 ℃ 时, 虽然两级地热 ④ 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尾水温度高
闪蒸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较大, 但是由 于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 可以考虑梯级利用地
于两级闪蒸的压力都较低(尤其第二级),因此整 热尾水,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率。
个机组都在负压下运行,蒸汽的质量体积很大,将
造成设备体积庞大,设备造价过高;闪蒸 - 双工质 符号表:
联合发电系统不但最佳蒸发温度有所提高, 而且 h—流体质量焓,
—— kJ/㎏;
闪蒸产生的蒸汽质量约为两级闪蒸发电系统的一 h"—饱和汽质量焓,
—— k/㎏;
半,这不仅有利于减少设备体积,还有利于双工质 h′—饱和液质量焓,
—— kJ/㎏;
提高发电量和发电净热效率。因此,在地热水温度 Ne—每吨地热水净发电量,
—— kWh/t;
低于 130 ℃ 且水量较大时, 可以考虑采用地热闪 P—电站功率,
—— kW;
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 Pnet—电站净功率,
—— kW;
当地热水温度高于 130 ℃ 时, 两级地热闪蒸 qm—热水质量流量,
—— t/h;
发电系统存在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小的缺点, 但是 qm1—一级闪蒸的蒸汽质量流量,
—— t/h;
两级闪蒸地热发电系统可以在正压下运行, 且资 qm2—二级闪蒸的蒸汽质量流量,
—— t/h;
源利用率较高。 因此,在地热水温度高于 130 ℃且 qmo—工质质量流量,
—— t/h;
不凝气体质量含量较少时, 可以考虑采用两级地 s—流体质量熵,
—— kJ/(㎏·K);
热闪蒸发电系统。 我国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就是 s"—饱和汽质量熵,
—— kJ/(㎏·K);
采用这种系统,该系统在技术上已较为成熟,能长 s′—饱和液质量熵,
—— kJ/(㎏·K);
期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t1—闪蒸或蒸发摄氏温度,
—— ℃;
3 结论 t01—双工质循环最佳蒸发摄氏温度,
—— ℃;
为了有效地利用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和提高 tc—冷凝温度,
—— ℃;
地热发电的经济性, 本文提出地热水发电的两级 tg—热水温度,
—— ℃;
能量转换系统, 并对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和闪 Tc—冷凝开尔文温度,
—— K;
蒸-双 工 质 联 合 发 电 系 统 的 单 位 热 水 净 发 电 量 、 Tg—地热水的开尔文温度,
—— K;
电站净效率等热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得出如下结 T1,op—级闪蒸的最佳闪蒸开尔文温度,
—— K;
论。 T2,op—二级闪蒸的最佳闪蒸开尔文温度,
—— K;
①与 两 级 地 热 闪 蒸 发 电 系 统 相 比 , 地 热 闪 T01—双工质循环最佳蒸发开尔文温度,
—— K;
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单位热水净发电量随地 m1—一级闪蒸的产汽率,
—— %;
热水温度的升高增加得更快。 当地热水温度为 m2—二级闪蒸的产汽率,
—— %;
80~130 ℃ 时,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 mo—联合发电系统闪蒸的产汽率,
—— %;
净发电量比闪蒸 - 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多 19.4% ; Po1—蒸发器蒸发压力,
—— Pa;
当地热水温度为 130~150 ℃ 时,闪蒸 - 双工质联合 Po4—凝汽器冷凝压力,
—— Pa;
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两级地热闪蒸发 vo4—冷凝工质的质量体积,
—— m3/㎏;

·84·
骆 超,等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wp—压缩功,
—— kJ/㎏; 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tudy of high enthalpy tech-
Δtpp—传热温差,
—— ℃; nologies[J]. Energy , 2012 , 42 :10-18.
[7] MORTAZA YARI. Exergetic analysis of various types of
wp—压缩功,
—— kJ/㎏;
geothermal power plants[J]. Renewable Energy , 2010 ,
X—厂用电率,
—— %;
35 :112-121.
ηnet—电站净效率,
—— %;
[8] ALESSANDRO FRANCO , MARCO VILLANI. Optimal
ηoi—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 %; design of binary cycle power plants for water-dominat-
ηm—机械效率,
—— %; ed , medium -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s [J].
ηg—电机效率,
—— %; Geothermics , 2009 , 38 :379-391.
ηp—工质压缩泵的效率,
—— %。 [9] JALILINASRABADY S , ITOI R , VALDIMARSSON P.
Flash cycle optimization of Sabalan geothermal power
参考文献: plant employing exergy concept [J]. Geothermics ,
[1] 王 集 暘 . 地 热 利 用 技 术 [M]. 北 京 : 化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 2012 , 43 :75-82.
2004. [10] MICHAELIDES E E , SCOTT G J. A binary -flashing
[2] LUO C , HUANG L C , GONG Y L , et al. Thermody- geothermal power plant[J]. Energy , 1984 (9 ):323-331.
namic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geothermal pow- [11] PASEK A D , FAUZI SOELAIMAN T A , GUNAWAN
er plant systems and case studies in China[J]. Renew- C. Thermodynamics study of flash -binary cycle in
able Energy , 2012 , 48 :155-160. geothermal power plant[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3] ENRICO BARBIER. Geo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Energy Reviews , 2011 , 15 :5218-5223.
current status : an overview [J]. Renewable and Sus- [12] 吴治坚,龚宇烈,马伟斌,等 . 闪蒸 - 双工质循环联合地
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02 (6 ):63-65. 热发电系统的研究 [J]. 太阳能学报,2009 ,30 :316-321.
[4] 吴 治 坚 .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利 用 [M]. 北 京 :机 械 [13] Y CERCI.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single -flash
工业出版社,2007. geothermal power plant in Denizli Turkey [J]. Energy ,
[5] ZHANG SHENGJUN , WANG HUAIXIN , GUO TAO. 2003 , 28 :27-35.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of [14] H ROSYID , R KOESTOER , N PU TRA. Sensitivity
sub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 and transcriti- analysis of steam power plant-binary cycle [J]. Energy ,
cal power cycle system for low-temperature geothermal 2010 , 35 :3578-3586.
power generation [J]. Applied Energy , 2011 , 80 : [15] KANOGLUA M , BOLATTURKB A. Performance and
2740-2754. parametric investigation of a binary geothermal power-
[6] CHAMORRO C R, MOND?JAR M E, RAMOS R, et al. plant by exergy [J]. Renewable Energy , 2008 , 33 :
World geothermal power production status : energy , en- 2366-2374.
!!!!!!!!!!!!!!!!!!!!!!!!!!!!!!!!!!!!!!!!!!!!
(上接第 79 页) 的最优化研究 [J]. 可再生能源,2010 ,28 (1 ):6-10.
performance of large boreh ole heat exchanger fields [8] 刘 文 学 ,唐 志 伟 ,魏 加 项 ,等 . 地 源 热 泵 间 歇 制 热 运 行

with unbalanced seasonal loads and groundwater flow[J]. 的试验研究 [J]. 可再生能源,2008 ,26 (1 ):59-61.

Energy , 2012 , 38 (1 ): 66-77. [9] GAO QING , LI MING , YU MING.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mittent-
[5] LI SHUHONG , YANG WEIHUA , ZHANG XIAO -
ly-controlled ground heat exchanges [J]. Renewable
SONG. Soi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ound a U -tube
Energy , 2010 , 35 (6 ): 1169-1174.
heat exchanger in a multi-function ground source heat
[10] 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清华大学建筑
pump system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
技 术 科 学 系 . 建 筑 热 环 境 分 析 专 用 气 象 数 据 集 [M]. 北
2009 , 29 (17-18 ): 3679-3686.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1-89.
[6] TRILLAT BERDAL V , SOUYRI B , ACHARD G. Cou- [11]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S].
pling of geothermal heat pumps with thermal solar col- [12] 陶 文 铨 . 数 值 传 热 学 [M]. 西 安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出 版 社 ,
lectors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 2007 , 27 2001.
(10 ): 1750-1755. [13] 朱林楠 . 高原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 [J]. 冰川
[7] 陈 雁 ,孙 德 胜 . 串 联 式 太 阳 能 辅 助 地 源 热 泵 供 暖 系 统 冻土,1988 ,10 (1 ):8-14.

·85·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