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7

教作文如搭台阶

罗树庚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作文是有技能的,而且是可教的。
小学生写话、习作处于起步阶段,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引导。写话、习作作为一项语文运用能力,
自然离不开技巧、方法指导。模仿不可少,步子迈得小,读写很重要,方法读中找,观察怎可少,
思维也可教,是我长期实践的一些体会。
作文要不要教?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作文怎么教?绝对是有方法的。有些老师,教的口干舌燥、絮
絮叨叨,学生却如坠云里雾里;有些老师三言两语,四两拨千斤,学生如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著
名学者马正平教授认为,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能成为能力。
那么,作文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教授说,第一是作文兴趣,第二是作文意志,第三是人
格背景,第四才是作文技能。既然作文是有技能的,而且是可教的,那怎么教才能事半功倍?才能
提升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呢?
 模仿不可少
许多人对模仿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觉得模仿缺少创意,没有自主创新精神。其实不然,翻开仿
生学,我们就会发现有多少发明、发现都是在模仿中实现的呀。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雷
达,从青蛙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从蜻蜓翅膀得到启示改良了飞机的机翼,从鱼身上得到
启发发明了潜水艇等等,数不胜数。我觉得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有模仿才有创新,可以说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发明。
在写话、习作指导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的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有时不是缺乏
素材,而是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我时常把学生习作比作烹饪美味佳肴。
写作素材就像是做一道菜的原材料,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就像是烹饪的方法。如果我们一点
不懂烹饪方法,恐怕再好的原材料给我们做,做出来的菜都是不会好吃的。反之,如果我们按照大
厨师介绍的烹饪方法,亦步亦趋地学着做,即便最后达不到大厨做出来色香味俱佳的效果,但也能
八九不离十,有那么一股专业味。同样道理,指导学生习作,就像烹饪菜肴。因此,我始终坚持小
学生学写话、习作要从模仿起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范式,让学生能规范、
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譬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要
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如果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
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难度不大,但如果要让学生用习作介绍“传统文化”,难度就不小。怎么巧
用“模仿”策略,让学生掌握这次习作训练呢?我从浙教版教材中找到了一篇《五月端阳》的课文作为
学生仿写的范文。这篇文章主要讲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挂菖蒲艾草,接着介绍端午节姑娘们做香
袋,小伙子们赛龙舟,妇女们包粽子,老人们给小孩讲屈原的故事。课文结构简单,脉络清晰,语
言通俗。教学时,我先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到底有哪些?等学生说过之后,我和学生一起
对传统文化进行归类,然后聚焦传统节日,让学生说一说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最盛大?通过交流
讨论,大家觉得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春节到了,妈妈会做什么,爸爸会做什么,奶奶会做
什么,爷爷会做什么,小朋友们会做什么?师生完成一份以春节为核心的思维导图。等孩子们把思
维导图绘制好后,我给学生发放《五月端阳》一文,让学生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
《五月端阳》的行文方式、篇章结构非常利于学生模仿,学生看了以后,一下子明白了可以“依样画
瓢”。《五月端阳》中老人们给小孩讲屈原的故事,春节讲什么故事合适呢?我又给学生推荐了浙教版
中的《爆竹声声》一文,端午节老人给小孩讲屈原的故事,春节咱们就改为老人给小孩讲“年”的故事。
运用“模仿”策略,轻轻松松就把原本感觉很难的一次习作教简单、教容易了。
习作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因此,往往需要有多种形式的范例供借鉴。课程标准
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文学大师巴金爷爷在谈到写文章经验时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
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
么回事。”许多前辈、教育专家都曾阐述过关于小学生写话、习作要从模仿起步。我们过去使用的教
科书安排的习作例文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多年
了,现在单元整组安排中取消了习作例文,但对习作例文的积极影响,不容我们怀疑。现行的习作
要求以及习作指导都比较笼统、简单,作文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行使起课程建设者的重任,能根据
不同的习作要求,为学生选取典范的例文引路。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写话练习以及第二学段的段的训
练。
翻开吴忠豪教授编著的《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我们不难发现,英、法、美、俄、日、
新加坡等国家在母语教育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模仿训练,不论是句式,还是段落与篇章。正如贾志
敏老师所说,作文有两类,一类是练习作文,一类是生活作文。当学生还不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的
时候,老师要在课堂里教学生,从写好一个句子、一段话开始,让他们抄写、听记、复述、改写……
这个过程就是教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的过程。这是不必可少的训练,这种
训练有可能由于统一指导,学生写成的作文大同小异,似曾相识,这很正常。因为这是在进行习作
训练,不是创作文学作品。因此,依样画瓢,模仿在小学写话、习作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当然,
模仿不是教学生写八股文,模仿不是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模仿只是训练、提高学生写话、
习作的一种手段。我想规范与自由表达从来都不是矛盾对立的。
 步子迈得小
有个童话故事叫《青蛙看海》。一只青蛙很想去看大海,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那座山,就
能看到大海了。”青蛙被吓坏了,它倒吸了一口冷气说:“天呐,这么高的山,我怎么可能爬上去
呢!”正当它要放弃的时候,跑过来一只松鼠。“一个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
阶。“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后终于
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如果把苍鹰和松鼠比作老师的话,我觉得松鼠简直就是世界上最高明的导
师。我们要向松鼠学习教作文。步子小一点,一步一步来,指导具体一点,细致一点。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教材都很简明、简单,无法给教师、学生提供清晰、详细的教与
学的思路与过程。就拿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来说吧,内容描述如下: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
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
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读了上
面这段话的描述,我们只知道本次的习作要求,对于怎么才算是 “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并不清
楚。许多老师拿到这个习作内容后,对学生指导非常笼统、简单,结果导致学生犹如“老虎吃天”无
从下手。
“一口吃不了一锅米饭”,习作指导应该把步子迈得小一点,指导具体、细致一些。我们可以让学生
先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学会某样本领的?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先、接着、然后”等一
些连接词。这时候,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概括出,看来,要把“不会到会”说清楚,可以用上一些连接
词。等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这一策略后,我们再来引导学生关注第二个问题——用上动作词。学某样
本领,不可避免会用到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这就像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
中“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一系列表示动
作的词语。学某样本领,必定会用到连动句。学会了某样本领,你有什么感受?学某样本领,有趣
吗?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很清楚“要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需要有步骤、有动作、有感受。有
步骤,用上连接词;有动作,可以连着写;有感受,真情实感说出来。把一个含糊的“不会到会写具
体”变成三小步,原本一个巨大的台阶,一下子就变成了适合孩子们攀登的小楼梯,习作的难度一下
子就降下来了。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行的习作教材缺少序列,具体到每一次习作,要求又比较模糊,训练重点与
目标又不够明确。因为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许多一线教师对习作过程的指导严重缺失。习作指导
过程中,对学生定位偏高,以部分优秀学生为起点,指导过程过于简单、笼统。好像指导得过细就
会违背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殊不知,长此以往,恰恰造成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削弱,造
成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因此,习作指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准确洞察学生习作的困难之所在,
找到自己任教学生的习作起点,从学生起点出发去寻求化解学生困难的策略。把步子迈得小一点,
指导具体一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习作指导教学中的切实体现。
 读写很重要
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众所周知,读写结合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不论是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
等提出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还是潘新和教授等提出的“写作本位”“写作是阅读的目的”,都向我
们传递出一个重要思想,即“读写互动”是语文教学重要特征。在潘新和教授的“写作本位”读写观里,
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把从
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真正
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或者进行随文练笔,或者进行“评点式阅
读”“批注式阅读”。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课题,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至六年级的每一篇课文
都设计了三个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练习。通过随文练笔、评点批注等策略,提高学生言语表达水
平,收到良好的效果。譬如,在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时,许
多人觉得小学生才开始学文言文,读写结合是否“勉为其难”了。然而,实际尝试下来,却让我们颇
感意外。教学《伯牙绝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随文练笔的练习:
请你想象,你是那个日思夜想,希望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琴声的伯牙,意外幸会如此懂你的钟子期,
你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感慨?请你将句子补写完整。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 。”(可以模仿课文,用古人说话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
来说。)
学生甲——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昔我往矣,世无知音,今我来此,已遇知音。此乃天意也,
吾等不可有意为之。不如,我二人结为布衣之交。”
学生乙——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哪!几番苦苦等待,吾等
终觅得知音也!尔即为吾等之知音也!”
学生丙——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众里寻汝千百度,今日终相逢,实属不易啊!妙哉,汝竟听
懂吾之心,可谓吾之知音焉!”
学生言语生成的能力,让我们看到什么叫“无限可能”。阅读的结果转化为写作表达,写作又进一步
促进阅读理解。因此,我认为读写互动,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路径之一。我们要克服阅读教学课堂上
“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写话练习。每篇课文学完
后,要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
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基于课文情境的写话训练,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
个语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作家,都是先当读者再成为作家
的。” 写作能力的生长,写作方法的获取,离不开海量的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
吟。”阅读厚积的不仅是言语素材,同时生长的是遣词造句、构段成篇等言语运用的方法。写作方法
的获取,不仅仰仗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更离不开课内的阅读教学。入选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绝大多数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我们应该把表达方法的获得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丰富学
生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经验,学会遣词造句的策略。
方法读中找的例子举不胜举,下面我就以写人习作中常常要用到的动作描写为例,来做个说明。习
作教学中,但凡遇到写人的习作练习,老师们常常会念叨、提醒学生,写人要注意语言、动作、神
态、外貌、心理活动等等。但具体要怎么注意呢?方法往往是欠缺的。其实,只要深入研读教材,
我们就会发现课文中藏着许多习作方法。譬如下面这四个片段,均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
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
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
这是描写人物动作极其典型的四个片段。《全神贯注》描写的是罗丹修改塑像的过程,采用的方法是
“看到的加想到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描写的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形,采用的
方法是“交替描写”;《狼牙山五壮士》描写的是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两个场景。通过《全神贯
注》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掌握单一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即看到加想到的;《小嘎子和
胖墩儿比赛摔跤》则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遇到写两个人活动时,则可以选择交替描写的方法;《狼
牙山五壮士》中“痛击敌人”这个片段,可以让学生懂得遇到描写多个人的习作时,可以采用逐一描写
的方法,而“英勇跳崖”这个片段,学生则可以懂得“在点面结合的基础上,重点刻画一个”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不外乎“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和一类人”这么四种情况。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就会
发现,编者在选编写人的课文时,均考虑到这四种情况的写作方法。写一类人的课文,人教版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和田的维吾尔人》便是一篇典范之作。相信,通过我这么一说,大家对
“方法读中找”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的确,教材的使用,阅读材料“核心教学价值”的确定是一件极
其见教师功底的活儿。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写作意识”,就能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找寻出习作的方法,
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学写”。
 观察怎可少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
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维果茨基说:“作文是感知、观察、表达、思维、想象和语言
能力的表现,是智力因素与语文特殊能力的糅合叠加。”鲁迅则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语
文课程标准(2011 版)》在四个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均强调了“观察”能力培养的要求。但很遗憾的是,
这么重要的观察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至六年
级,六十二次的习作训练,竟然没有一次是专门针对观察能力培养的。我非常期望,这种情况能在
新编部编版教材中得到改变。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
察,是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
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譬如,我们拿到一个橘子,可
以通过看、闻、摸、掂、尝,通过询问了解产地等一系列行为,对其感知。这些行为都是“观察”。
茅盾曾说:“为初学者设想,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
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的发展。观察力是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的智力,就要重视培养人的观察力。因此,小
学写话、习作教学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观察力培养。
我们要有意识地借助一花一草,一事一物,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
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科学现象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反复观察,并能将观
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联系起来。倘若小学语文教材中缺乏观察能力培养的写话、习作训
练,我们可以自主设计一套一至六年级观察能力培养写话、习作计划,去弥补现行教材之不足。
 思维也可教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
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
应过程。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顿悟等思维形式。思维的技巧就更多了,
如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对比思维、横向思维等数十种。
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不仅是数学教学、阅读教学关注的重点,同样,在写话、习作教学中,
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技巧。譬如,我们可以通过围绕某个话题,组织
学生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话题,组织学生去找寻证据,进行论证,
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同一专题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信息资料
中导出一定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郭学萍是一位“创意写作”的倡导者、实践者,她经常开发一些创意写作指
导课,着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引导与提升。在她的课堂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在转化、在提
升。譬如,她在《我的第一本提问书》创意指导课上,为了引发一年级小朋友发散性思维,她在课件
里设计了这样四张 PPT,第一张是白底背景下,密密麻麻放了许多像小蚂蚁般大小的“问号”;第二
张也是白底,问号变大了一些;第三张还是白底,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问号;第四张依然是白底,一
个问号都没有了。面对这样四张 PPT,她分别询问了四个问题:
出示第一张课件,问:这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要说和别人不一样的。
出示第二张课件,问:这会儿问号像什么?
出示第三张课件,问:一个大问号会让你想到什么?
出示第四张课件,问:怎么回事,是不是一场大雪把所有的东西都盖起来了?发挥你的想象。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四张课件,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但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在她的
引导下,思绪一下子被打开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这些原本难以捉摸的东西,仿佛一下子呈现在
我们面前。在她的课堂上,我们能感受到她给孩子营造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思维原野,孩子们在她的
引导下,信马由缰,放牧思想。听着她和孩子们的交流,犹如置身于一望无垠的草原,身心是那么
的放松,思绪是那么的无拘无束。自由、惬意、任思想的骏马恣意驰骋。
她让学生用手朝空中,抓一把风,轻轻放在鼻子下闻一闻,看看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学生因
为手心里有汗,说:“我闻到了一股酸味。”郭老师马上接话,说:“哦,我明白了,你刚刚吃过草莓,
手上留着草莓酸酸的味道。”学生在她的引导下,说:“臭臭的,是榴莲的味道。”“咸咸的,是海水的
味道。”这种思维的跳跃性、幻想性一下子就打开了。
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周海中说:“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
珍贵的无形遗产。”看似不可捉摸的思维,其实,在写话、习作教学中同样可以教。
小学生写话、习作处于起步阶段,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引导。这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指出的“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并不
矛盾。写话、习作作为一项语文运用能力,自然离不开技巧、方法指导,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使
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
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因此,我以为,写话、习
作离不开老师的教。具体怎么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几个方面,也仅仅是我长期实践的一些
肤浅体会。教作文如给学生搭梯子,这些就好比是梯子上的横档,我相信一把梯子不会只有这么六
个横档。教作文如给学生搭台阶,这些就好比是一阶一阶的台阶,学生踏着这些台阶,走向言语书
面表达的更高境界。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