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102

國立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 Ele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偏心蝶閥流固耦合與噪音分析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and Noise Analysis of

Eccentric Butterfly Valve

研究生:吳庭君

Graduate Student:Ting-Jiun Wu

指導教授:蔡國忠博士 

Advisor : Gwo-Chung Tsai Ph. D.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 

June 2013
 

 
 

   
 

摘要 
本研究利用數值分析模擬偏心蝶閥流場、結構與噪音分析,另外也進

行流量控制實驗以驗證模擬分析的準確性,在流場模擬部分使用計算流體

力學(CFD)軟體對偏心蝶閥流場進行分析。蝶閥開度由10%(9度)開始,每次

增加10%直至100%(90度)的完全打開,模擬分析可得到各個開度下的流量係

數(CV值)。由後處理結果可得到壓力、流速向量與擾流分佈的情況。過程

中使用到K-Ɛ與Reynolds Stress Method(RSM)的紊流模型,並研究其適用的

開度範圍;將流場得到的壓力分佈作為有限元素法之流固耦合分析的負載

並施加固定面;在噪音分析中是以流場速度分佈作為其噪音源負載,探討

在人耳最敏感的頻率750Hz至3000Hz下蝶閥所產生的噪音。

研究結果發現開度由40%至60%使用RSM紊流模型與開度70%至100%使

用K-Ɛ紊流模型流量係數值較為精準。而CV值隨著開度由10%至100%成正

比的關係。本研究並依據ANSI/ISA 75.02 1996 Flow Coefficient(CV) Test進

行CV值的實際量測。分析結果與實驗值比較,除奇異點外誤差值皆在5%之

內。在蝶閥結構裏,閥瓣與閥軸交界面會產生應力集中現象,雖未達到降

伏應力但該處最有可能發生疲勞破壞。噪音分析得到的結果在750Hz以80%

至100%開度產生最大噪音約44dB,而管內噪音與管外一公尺處量測的噪音

所相差最大的分貝值為22dB。

關鍵字:偏心蝶閥、噪音分析、計算流體力學、流量係數、流固耦合分析。

I
 
 

Abstract

The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in the research to simulate the fluid fiel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noise of eccentric butterfly valve. The fluid flow
volume control tes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he opening of butterfly valve will start
from 10% (9 degree) and increase 10% each analytical or experimental step till
to 100% (90 degree). In each step, the flow coefficient (CV) can be calculated.
The pressure, fluid vector and turbulence distribution will be observed from the
post processing of CFD. In CFD analysis, K-Ɛ and Reynolds Stress Method
(RSM) turbulent models are used and also judged to fit which opening. The
pressure obtained from CFD will become the input loading on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In noise analysis, the fluid velocity distribution will become the source
to study the noise (the sound level for ear will be from 750 Hz to 3000 Hz)
produce from the butterfly val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SM turbulent model is suitable to the opening
from 40% to 60% and K-Ɛ turbulent model is better in the opening of 70% to
100%. The test based on ANSI/ISA 75.02 Flow coefficient test will measure the
CV valu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ith that of experimental data except
the singular poin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i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valve disc and axis. As though the stress
do not reach the yielding point, there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the fatigue
failure. The sound level of 44 dB is observed from the noise analysis with the
opening of 80% to 100% with 750 Hz. The sound level between the inside tube
and 1m outside of tube has a difference of around 22 dB.

Keywords: Eccentric Butterfly Valve, Noise Analysi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Analysis, Flow Coefficient (CV),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

II
 
 

誌謝 
在國立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研究所的一年之中,得以順利完成本篇論

文,首先誠摯的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國忠博士,無論是在研究上的協助或

是生活上細心地叮嚀我們的安全與健康,使我在各方面獲益良多。再者,

感謝盧永華教授、葉豐輝教授、蔡慧駿教授、李經綸教授於口試時給予寶

貴的建議,使論文內容能夠更加嚴謹完善,在此深表感謝;亦感謝捷流閥

業公司在專業上的指導與設備上的提供。

在就學期間內也感謝系上每位老師與行政人員,並感謝實驗室的夥伴

哲維、振明、建雄、鼎權、葦庭、彥維、昆運、家齊和孫任,在研究過程

與生活上給予很大的協助;另外也感謝我五年同窗的室友鈞評、政修和群

諺,以及在這些年陪伴的好友怡伶、玲君、汝靜、寶心、哲宇、意均和凰

名。

最重要的是感謝我的父母與家人,從大學一路支持我到研究所,無私

的奉獻,使我在研究這條路上得以無後顧之憂。最後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

人。感謝你們!

吳庭君 謹誌

國立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 一百零二 年 六 月

III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圖目錄 .............................................................................................................. VII 

表目錄 .............................................................................................................. X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前言 ................................................................................................... 1 

1.2  閥門簡介 ........................................................................................... 4 

1.2.1  閥門總類 ................................................................................ 4 

1.2.2  偏心蝶閥零件 ........................................................................ 6 

1.2.3  閥門全球市場分析與製造技術 ............................................ 9 

1.3  文獻回顧 ......................................................................................... 15 

1.4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7 

1.5  論文架構 ......................................................................................... 19 

第二章 基本理論 .............................................................................................. 20 

2.1  有限元素法 ..................................................................................... 20 

2.2 守恆方程式 ..................................................................................... 23 

2.3  紊流模型 ......................................................................................... 25 

IV
 
 

2.4  伯努利定律 ..................................................................................... 27 

2.5  聲音能量與聲壓方程式 ................................................................. 29 

第三章  閥門流量性能實驗 .............................................................................. 31 

3.1 流量係數 ......................................................................................... 31 

3.2 閥門性能評估 ................................................................................. 32 

3.2.1 等百分比特性 ...................................................................... 33 

3.2.2 線性特性 .............................................................................. 33 

3.2.3 快開特性 .............................................................................. 33 

3.3 流量控制測試平台 ......................................................................... 34 

第四章  流場模擬分析 ...................................................................................... 35 

4.1  計算流體力學 ............................................................................... 35 

4.2  模型建立 ....................................................................................... 36 

4.3  網格化 ........................................................................................... 38 

4.4  邊界條件 ....................................................................................... 40 

4.5  求解收斂 ....................................................................................... 42 

4.6  結果討論 ....................................................................................... 44 

第五章  流固耦合模擬分析 .............................................................................. 53 

5.1 流固耦合分析 ................................................................................. 53 

5.2 模型建立 ......................................................................................... 54 

V
 
 

5.3 網格化 ............................................................................................. 55 

5.4 邊界條件 ......................................................................................... 56 

5.5 求解收斂 ......................................................................................... 58 

5.6 結果討論 ......................................................................................... 59 

第六章  噪音模擬分析 ...................................................................................... 65 

6.1 噪音模擬分析 ................................................................................. 65 

6.2 模型建立 ......................................................................................... 66 

6.3 聲音場網格化 ................................................................................. 68 

6.4 邊界條件 ......................................................................................... 69 

6.5 求解收斂 ......................................................................................... 71 

6.6 結果討論 ......................................................................................... 72 

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 84 

7.1  結論 ............................................................................................... 84 

7.2  未來展望 ....................................................................................... 85 

參考文獻 ............................................................................................................ 86 

VI
 
 

圖目錄 
圖 1.1 William Fisher 製造的泵調節器-自力式控制閥 .................................. 2 

圖 1.2 人體對噪音反應圖 ................................................................................ 2 

圖 1.3 手動控制蝶閥 ........................................................................................ 5 

圖 1.4 電動控制蝶閥 ........................................................................................ 5 

圖 1.5 蝶閥爆炸圖 ............................................................................................ 7 

圖 1.6 雙偏心蝶閥剖面圖 ................................................................................ 8 

圖 1.7 2010 年全球閥門市場成長分析 ......................................................... 10 

圖 1.8 2010 年統計出閥門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 10 

圖 1.9 單座閥 .................................................................................................. 12 

圖 1.10 雙座閥 .................................................................................................. 12 

圖 1.11 直軸對稱蝶閥瓣 .................................................................................. 13 

圖 1.12 偏心蝶閥瓣 .......................................................................................... 14 

圖 1.13 模擬平台架構圖 .................................................................................. 18 

圖 2.1 伯努利定律示意圖 .............................................................................. 27 

圖 3.1 流量-開度特性曲線圖 ........................................................................ 32 

圖 3.2 流量體積控制實驗平台圖 .................................................................. 34 

圖 3.3 流量體積控制實驗配置圖 .................................................................. 34 

圖 4.1 流場模型圖 .......................................................................................... 36 

VII
 
 

圖 4.2 閥瓣實體圖 .......................................................................................... 37 

圖 4.3 閥瓣實體圖(含控制器) ...................................................................... 37 

圖 4.4 各型態流場網格圖 .............................................................................. 38 

圖 4.5 流場網格生長區域圖 .......................................................................... 39 

圖 4.6 流場邊界條件型態圖 .......................................................................... 40 

圖 4.7 開度 60%網格測試曲線圖 .................................................................. 42 

圖 4.8 開度 60%步階與質量流率變化收斂曲線圖 ...................................... 43 

圖 4.9 開度 100%與 90%流速向量圖 ............................................................ 45 

圖 4.10 開度 80%與 70%流速向量圖.............................................................. 45 

圖 4.11 開度 60%與 50%流速向量圖 .............................................................. 46 

圖 4.12 開度 40%與 30%流速向量圖.............................................................. 46 

圖 4.13 開度 20%與 10%流速向量圖.............................................................. 47 

圖 4.14 開度 100%與 90%流速分佈圖 ............................................................ 47 

圖 4.15 開度 80%與 70%流速分佈圖.............................................................. 48 

圖 4.16 開度 60%與 50%流速分佈圖.............................................................. 48 

圖 4.17 開度 40%與 30%流速分佈圖.............................................................. 49 

圖 4.18 開度 20%與 10%流速分佈圖.............................................................. 49 

圖 4.19 開度 100%與 90%壓力分佈圖 ............................................................ 50 

圖 4.20 開度 80%與 70%壓力分佈圖.............................................................. 50 

VIII
 
 

圖 4.21 開度 60%與 50%壓力分佈圖.............................................................. 51 

圖 4.22 開度 40%與 30%壓力分佈圖.............................................................. 51 

圖 4.23 開度 20%與 10%壓力分佈圖.............................................................. 52 

圖 4.24 Cv 曲線圖 ............................................................................................. 52 

圖 5.1 單向流固耦合分析架構圖 .................................................................. 53 

圖 5.2 流固耦合模擬模型圖 .......................................................................... 54 

圖 5.3 流固耦合網格圖 .................................................................................. 55 

圖 5.4 流固耦合固定面圖 .............................................................................. 56 

圖 5.5 流場閥瓣壓力分佈圖 .......................................................................... 57 

圖 5.6 流固耦合壓力分佈向量圖 .................................................................. 57 

圖 5.7 流固耦合網格收斂圖 .......................................................................... 58 

圖 5.8 開度 100%應力集中圖 ........................................................................ 59 

圖 5.9 開度 90%應力集中圖 .......................................................................... 60 

圖 5.10 開度 80%應力集中圖 .......................................................................... 60 

圖 5.11 開度 70%應力集中圖 .......................................................................... 61 

圖 5.12 開度 60%應力集中圖 .......................................................................... 61 

圖 5.13 開度 50%應力集中圖 .......................................................................... 62 

圖 5.14 開度 40%應力集中圖 .......................................................................... 62 

圖 5.15 開度 30%應力集中圖 .......................................................................... 63 

IX
 
 

圖 5.16 開度 20%應力集中圖 .......................................................................... 63 

圖 5.17 開度 10%應力集中圖 .......................................................................... 64 

圖 5.18 各開度下應力變化圖 .......................................................................... 64 

圖 6.1 噪音模擬模型圖 .................................................................................. 66 

圖 6.2 噪音模型規格圖(mm) ......................................................................... 67 

圖 6.3 噪音網格圖 .......................................................................................... 68 

圖 6.4 流場速度分佈圖 .................................................................................. 69 

圖 6.5 流速向量圖 .......................................................................................... 70 

圖 6.6 噪音分析網格收斂圖 .......................................................................... 71 

圖 6.7 開度 100%聲壓分佈圖 ........................................................................ 72 

圖 6.8 開度 90%聲壓分佈圖 .......................................................................... 73 

圖 6.9 開度 80%聲壓分佈圖 .......................................................................... 73 

圖 6.10 開度 70%聲壓分佈圖 .......................................................................... 74 

圖 6.11 開度 60%聲壓分佈圖 .......................................................................... 74 

圖 6.12 開度 50%聲壓分佈圖 .......................................................................... 75 

圖 6.13 開度 40%聲壓分佈圖 .......................................................................... 75 

圖 6.14 開度 30%聲壓分佈圖 .......................................................................... 76 

圖 6.15 開度 20%聲壓分佈圖 .......................................................................... 76 

圖 6.16 開度 10%聲壓分佈圖 .......................................................................... 77 

X
 
 

圖 6.17 開度 100%分貝分佈圖 ........................................................................ 77 

圖 6.18 開度 90%分貝分佈圖 .......................................................................... 78 

圖 6.19 開度 80%分貝分佈圖 .......................................................................... 78 

圖 6.20 開度 70%分貝分佈圖 .......................................................................... 79 

圖 6.21 開度 60%分貝分佈圖 .......................................................................... 79 

圖 6.22 開度 50%分貝分佈圖 .......................................................................... 80 

圖 6.23 開度 40%分貝分佈圖 .......................................................................... 80 

圖 6.24 開度 30%分貝分佈圖 .......................................................................... 81 

圖 6.25 開度 20%分貝分佈圖 .......................................................................... 81 

圖 6.26 開度 10%分貝分佈圖 .......................................................................... 82 

圖 6.27 距離蝶閥 1 公尺之頻率響應圖 .......................................................... 82 

圖 6.28 比較不同量測距離之頻率響應圖 ...................................................... 83 

XI
 
 

表目錄 
表一 人體暴露在噪音環境下的極限時間 .................................................... 3 

表二 流場網格配置圖 .................................................................................. 39 

表三 蝶閥各開度下平均元素與節點數 ...................................................... 39 

表四 邊界型態表 .......................................................................................... 41 

表五 出口與入口壓力實驗數據 .................................................................. 41 

表六 開度與紊流模型關係表 ...................................................................... 41 

表七 電腦設備規格 ...................................................................................... 42 

表八 流固耦合網格品質表 .......................................................................... 55 

表九 不鏽鋼 304 材料特性表 ...................................................................... 56 

表十 聲場網格品質表 .................................................................................. 68 

表十一 聲場材料特性表 .................................................................................. 70 

XII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

控制閥的發展由遠古時期人類為了調節河流或小溪的水流量,採用大石

塊或樹幹來阻止水的流動或流向。埃及和希臘文明發明了幾種原始的閥門,

用於灌溉作物等。古羅馬人為了耕作灌溉而開發相當複雜的水閥,採用旋

塞閥與柱塞閥,並具有逆止閥功效。文藝復興時期在藝術家和發明家達文

西(Leonardo da vinci)設計城市溝渠時,將閥門雛型應用在大型水利系統中。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1712 年湯瑪斯 紐克曼(Thomas Newcomen)發明了第

一台工業蒸汽機,對蒸汽機運行提出了控制要求,之後對於流量的控制越

來越被人們重視。最早的控制閥是 1880 年由威廉 費雪(William Fisher)製造

的泵調節器。如圖 1.1,這是一種帶重錘的自力式控制閥[1],當閥後壓力增

大時,在重錘作用下使控制閥開度減小,從而達到穩定壓力的控制效果。

閥門發展至今已由控制較不易的直軸對稱式閥門,隨著製造技術的提升,

開發出利於控制的偏心蝶閥。現今社會注重生活的品質,圖 1.2 為噪音對人

體的反應。人耳所能聽見的音頻範圍為 20Hz~20KHz,而人耳對音頻最敏感

的範圍 750Hz~3000Hz。而人體在不同分貝下所造成的傷害由表一可了解

之。

1
 
 

圖 1.1Willliam Fisheer 製造的泵


泵調節器-自力式控
控制閥

參考資料: Fisher Vaalve)


(圖片參

圖 1.22 人體對噪
噪音反應圖

(圖
圖片參考資
資料:我國
國行政院環
環保署)

2
 
 

表一
一 人體暴露
露在噪音環境下的
的極限時間

(圖表參考
考資料:美國
國健康管
管理局)

3
 
 

1.2 閥門簡介

本章節首先介紹閥門總類[3],以及介紹蝶閥各主要零件組合與功能,

最後提及閥門的全球市場調查與閥門製造技術的演進,以對閥門能有更詳

細完整的了解。

1.2.1 閥門總類

閥門是用來控制管內流量的裝置,利用開度的不同,來改變流體通過

閥門的截面積,以達到調整流量、壓力與流速等為目的。其應用範圍如化

工、採礦、石油、天然氣、船舶、食品、建築、自來水管路、發電廠冷卻

系統管路與工業流體輸送管路等,使用這些閥門因操作用途依環境去選擇,

應用在化工廠的管路中,在材質上需耐抗酸鹼能力,控制流量較大的散熱

管路中需要求結構安全,控制其旋轉時可由手動或電動控制器,如圖 1.3

與圖 1.4;而閥門依據其作動原理分為:

A. 四分之一旋轉控制

由全開至全關行程為 90 度來控制流量,這類型的閥因為操作簡單且重

量輕、在小空間下可安裝、容易自動化與維修,如蝶閥、球閥與塞閥等。

B. 直線運動閥

以關斷裝置來上身或下降的直線運動來改變流體通過面積,以控制流

量或阻止流體通過,如閘閥與隔膜閥等。

4
 
 

圖 1.3 手動控
控制蝶閥

(圖片參
參考資料:捷流閥業
業)

圖 1.4 電動控
控制蝶閥

(圖片參
參考資料:捷流閥業
業)

5
 
 

1.2.2 偏心蝶閥零件

蝶閥各零組件如圖 1.5 所之包含[4]A.閥體(Body)、B.閥瓣(Disc)、C.閥

軸(Stem)、D.閥座(Seat)與 E.壓環(Retainer)等,基本零件說明如下。

A. 閥體

閥體是閥瓣的外殼,用來連接上下兩端管路的零件,需承受流體的壓

力以及支撐閥瓣的扭矩,另外有負責支撐控制器的功能,其結構強度需承

受管內壓力。

B. 閥瓣

偏心蝶閥其名稱由來,因閥瓣外觀像似蝴蝶翅膀而得名,在設計時會

將閥軸中心線與閥瓣中心線作偏移。如圖 1.6,使閥瓣受壓時產生不平衡力,

而這些力可使開啟時所需的力矩較小。本研究閥瓣規格為直徑 6 英吋,利

用開啟角度不同,可直接控制流體通過面積,用來控制流量大小,也是蝶

閥影響流量最關鍵的零件。

C. 閥軸

控制閥門必須由外部手動輪盤或自動控制器藉由閥軸連結至閥瓣同步

開關。

6
 
 

D. 閥
閥座

閥座為固
固定閥瓣的
的外環, 可使閥瓣
瓣與閥體間
間更加密合
合,達到止
止漏,為

求堅
堅固牢靠的
的密封效果
果,通常使
使用軟性
性與彈性材
材質,如鐵
鐵氟龍、尼
尼龍與橡

膠等
等。

E. 壓
壓環

壓環是將
將閥座固定
定於閥體
體上,避免
免閥座脫離
離於閥體。

圖 1.5 蝶閥
閥爆炸圖

(圖片參
參考資料:捷流閥業
業)

7
 
 

圖 1.66 雙偏心蝶
蝶閥剖面圖

(圖片參考
考資料:上
上海寶豐閥
閥門)

8
 
 

1.2.3 閥門全球市場分析與製造技術

A. 閥門全球市場分析

美國諮詢公司 ARC Advisory Group[5]在 2010 年的閥門全球市場成長分

析。由圖 1.7 可看出閥門全球市場在逐漸成長,在圖 1.8 中可了解歐洲與中

東國家佔最大貿易地區,ARC 報告中提到中東(Middle East)國家為主要產石

油大國,使其在原油管路中閥門需求量為全球占最大數。生產製造部份由

美洲與亞洲為最大閥門製造地區,在閥門市場各產業佔有率以化工為第一,

美國閥門最大的市場領域為化工領域,化工領域閥門需求前 10 位的國家為

(1) 美國(2) 日本 (3) 德國 (4) 中國(5) 英國 (6) 法國 (7) 南韓(8) 義大利

(9)台灣 (10)加拿大;而能源工業在閥門市場佔有率為第二,特別是燃氣輪

機,中國和美國為燃氣輪機的大國,也是電廠閥門的最大用戶,閥門的更

換也是個很大的市場,美國占世界燃氣輪機容量的三分之一,是閥門維修

的最大市場區域;石油工業是閥門的第三大市場,其銷售市場石油工業包

括其上游產業採油和天然氣,以及它的下游產業煉油,中東為石油領域中

閥門最主要的市場。

9
 
 

圖 1.72010 年
年全球閥
閥門市場成
成長分析

(圖
圖片參考
考資料:美國 團 ARC Advisory
國諮詢集團 A G
Group)

圖 1.82010 年統
統計出閥門
門全球貿易
易市場分析

(圖
圖片參考
考資料:美國 團 ARC Advisory
國諮詢集團 A G
Group)

10
 
 

B. 閥門製造技術

在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研製單座閥[6]與雙座閥[7]等產品,如圖 1.9 與

圖 1.10。由於機械工業落後,機械加工精度低,因此,產品洩漏量較大,

但尚能滿足當時工業生產過程的一般控制要求。70 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生產

規模的擴大,工業過程控制要求的提高,當時控制閥產品已不能適應生產

過程控制的要求,例如對高壓力、高壓降、低溫、高溫和腐蝕等介質的控

制要求。70 年代後期,一些製造廠已開始仿製偏心旋轉閥等產品。80 年代

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和落實,一些控制閥製造廠引進了國

外著名控制閥廠商的技術和產品,使我國控制閥產品的品種和質量得到明

顯提高,並開始研製精小型控制閥。90 年代開始,我國的控制閥工業也在

引進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後開始飛速發展,一些合資和外資的控制閥生

產廠相繼生產有特色的產品,填補了一些特殊工業控制的空白,使我國控

制閥工業的水平大大提高,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隨著現場總線技術的應

用,在 2l 世紀初,採用現場總線技術的控制閥產品問世,國外一些現場總

線的控制閥和相關的產品,例如自控閥門定位器等,開始在國內一些新建

工程中應用,國內一些廠商也開始研製有關產品。

11
 
 

圖 1.9 單座閥

(圖片參考
考資料:FLOW SER
RVE)

圖 1.10 雙座閥

(圖片參考
( 考資料: SP
PIRAXSA
ARCO)

12
 
 

1.2.44 偏心蝶閥
閥特性

蝶型閥在
在工業界為
為最常見閥
閥門之一
一,在操作
作上可方便
便開啟與關
關閉,達

到快
快速調節流
流量,使用
用在冷卻系
系統中即 調整溫度。 圖 1.11 與圖
即可迅速調 與 1.12

為直
直軸對稱蝶
蝶閥與偏心
心蝶閥,前
前者在開
開關時較後
後者所需的
的扭矩還要
要小,有

助於
於蝶閥的控
控制能力。閥瓣外表
表曲面如
如同跑車流
流線外型具
具有整流的
的效果,

流體
體能快速通
通過閥瓣表
表面,可減
減少通過
過閥門時的
的壓力損失
失。閥門長
長期使用

會使
使閥瓣與週
週圍管壁產
產生侵蝕現
現象[7],使得閥門
門結構受到
到破壞,在
在全關時

無法
法達到密封
封狀態。閥
閥門控制發
發展由使
使用機構控
控制到智慧
慧化電動控
控制,可

適時
時調節水量
量高、提高
高便利性及
及敏捷性
性應用在各
各控制系統
統。閥門設
設計上考

量到
到氣蝕現象
象以及噪音
音[8]問題
題,目前也
也有很大的
的改善,增
增加其安全
全及使用

壽命
命。

圖 1.11 直軸對
對稱蝶閥瓣

(圖片參
參考資料:捷流閥業
業)

13
 
 

圖 1.12 偏心
心蝶閥瓣

(圖片參 業)
參考資料:捷流閥業

14
 
 

1.3 文獻回顧

現今在設計蝶閥之前,必須考慮到蝶閥流量特性以及結構強度與噪音

評估,為了能探討這些現象所產生的問題,因而進行文獻探討研究。

1989 年 Morris 與 Dutton[9]研究發現,因雙凸圓盤的引導角比平板閥瓣

小且較圓滑,所以分離現象(separation)與再接觸現象(reattachment)較慢發生,

使得雙凸圓盤比平板閥瓣對上下端壓差變化較小。平板閥瓣後方所產生的

低壓尾流區(wake region)比雙凸圓盤大,因此現今蝶閥閥瓣的設計多為雙

凸圓盤的外型。

陳文龍[10]利用數值模擬分析研究蝶閥流場分析且使用上風法(Upwind

Method)對空間微分項做離散,發現在下游端的漩渦現象隨著開起角度的增

加,旋渦現像也就越小。流體流經圓管內單一蝶閥與雙蝶閥時,流體在蝶

閥前方壁面產生高壓的區域,並且流體通過噴嘴側與孔口時,因為流動截

面積的減小使得流體流動速度增快,壓力下降,在蝶閥後方因有低壓的區

域,使得通過噴嘴側與孔口的流體向這些低壓區產生迴現象。

鄭崑鳳[11]利用驗方法得到隨著蝶閥角度開度減少,損失係數隨之放

大並與流速平方成反比。蝶閥開度越大,其所造成後端迴流與漩渦的現象

越小能量損失係數相對減少。蝶閥的能量損失係數隨著雷諾數增大而減小,

此現象印證雷諾數與流速成正比關係,損失係數與流速平方成反比關係,

15
 
 

及能量損失係數與雷諾數呈負相關。

Weerachai Chaiworapuek [12]使用 RNG K–ω (Renormalization Group K–ω)紊

流模型以及 RSM(Reynolds Stress Model)紊流模型可得到流量係數最精準的

結果,其中 RSM 紊流模型較適合用在雷諾數較高的流場環境中。

Song[13][14]發現隨著開度越小如果使用 K-Ɛ 紊流模型,則 Cv 分析

值與實驗值的誤差會隨之放大。洩壓閥在不穩定流動流體之間相互作用和

壓縮振盪不穩定的負載,這使得閥瓣振盪受力,提高了閥上的升力。

Tse[15]研究發現表面非流線型蝶閥,流體沿著筏瓣邊緣產生分離而

擾流增強,若下游尾流區裝設消散器,破壞擾流產生因而減少噪音分貝。

16
 
 

1.4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製閥業中其閥門表面曲度大多設計為正圓以利於開模,將製成的閥

門經由體積控制實驗量測出其流量係數(Cv 值),如有設計不良的閥門則將

再重新設計開模,如此一來浪費許多時間、人力、金錢與材料等,透過電

腦輔助工程軟體,可經由電腦設計建模與模擬分析後得到數據,經過模型

修改後再鑄造製成,可節省許多成本與資源;本文針對美國標準協會/工業

標準架構體系(ANSI/ISA)中 S75.02-1996[2]閥門體積控的實驗規範環境條件

下進行數值模擬,並在不同閥門開度下進行研究。

目前國外閥門製造大廠,在設計製造上皆大量投入電腦輔助工程(CAE)

與電腦輔助製造(CAM)的方法進行設計製造,提高閥門產品的品質,而國

內在設計上使用估算的流量經驗公式設計,準確性較差,而本研究利用流

固耦合方法,由流場模擬得到的壓力分佈作為負載來源,使結構模擬更加

準確。因生活品質需求提升,閥門噪音問題目前在業界也漸漸的投入相關

研究,為了能將此議題作為閥門設計考量中,在模擬上由流場得到的速度

分佈作為噪音源進行分析。

本研究希望藉由實行偏心蝶閥流場、結構與噪音三方向的模擬研究,

模擬平台架構如圖 1.3,最後透過模擬所得到的現象與數據做為偏心蝶閥設

計參考依據,以提升我國製閥業製造品質。

17
 
 

圖 1.13 模擬平
平台架構圖

18
 
 

1.5 論文架構

本篇論文內容,共分七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將介紹閥門背景概況、蝶閥閥門零件、相關文獻回顧以及

本研究動機。

第二章基本理論整理出有限元素理論、守恆方程式、紊流模型、伯努

利定律以及聲音能量與聲壓關係式,藉由這五大理論公式,透過模擬方法

得到結果。

第三章介紹閥門的流量特性如等百分比特性、線性特性與快開特性,

並且介紹流量測試實驗平台。

第四章經由電腦模擬流場分析,並由後處理可得到實驗無法觀察到的

現象,探討各開度下迴流、擾流、速度分佈和壓力分佈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透過流場分析所得到的壓力負載進行流固耦合分析,由模擬得

到各開度下的應力集中分佈關係情形。

第六章 噪音分析是由流場分析得到的速度分佈作為噪音源,探討各開

度下的分貝值關係。

第七章 最後希望能以本研究所建立的模擬平台能得到閥瓣外型設計

與降噪之最佳化。

19
 
 

第二章 基本理論

2.1 有限元素法

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16]為一種數值分析的方法,

基本觀念為將一個原有無限自由度的物理問題,透過網格化使其由無限自

由度轉換為有限自由度的物理系統來近似。

透過有限元素法之離散過程所得到之聯立代數方程組,可利用矩陣法

求解之[17]。例如,一組合力分量 , , , , , ,…, , , ,

作用於結構體不同之 1,2,3,…,n 個節點上,其對應之一組節點為一分量為

, , , , , ,…, , , , ;而元素及整體結構勁度矩陣

[K]可由構成系統之不同元素疊加組合而成,定義如式 2-1:

. . . .
. . . .
.
{F}= . {d}= . {K}= . (2-1)
. . .
. . .
. . . . . .

20
 
 

外力{F}與位移{d}的關係式表示如下:

{F}=[K] {d}

上式稱為整體作用力方程式

[K]為勁度影響係數。

若微小變形問題,則三維度之應變/位移及應力/應變關係之定義如式 2-2:

Ɛ
Ɛ
Ɛ
{Ɛ}= = (2-2)
γ
γ
γ

Ɛ:應變,Ɛ :x 方向應變,Ɛ :y 方向應變,Ɛ :z 方向應變

γ :xy 方向剪應變,γ :yz 方向剪應變,γ :zx 方向剪應變

:x 方向位移量, :y 方向位移量,w:z 方向位移量

若材料為線彈性,則應力/應變關係遵守虎克定律如下式 2-3:

21
 
 

Ɛ 1 0 0 0
Ɛ 1 0 0 0
Ɛ 1 0 0 0
{Ɛ}= = 0 0 0 2 1 0 0 (2-3)
γ
γ 0 0 0 0 2 1 0
γ 0 0 0 0 0 2 1

E:楊式係數, : 浦松比, : 方向應力, : 方向應力, : 方向應力

:xy 方向剪力, :yz 方向剪應力, :zx 方向剪應力

以下介紹三種求取元素勁度矩陣及方程之方法[18]:

1.直接平衡法:

勁度矩陣及元素程式是由基本元素之力平衡方程中節點力、節點位移

關係獲得。

2.能量法:

最常用的能量法包括虛功法、最小總勢能法及 Castigliano 理論等。

3.權餘法:

在解微分方程時針對微分方程之正解進行近似,先假設出近似於正解

之函數為近似解,而原方程式中之微分運算元則仍予保留,不做任何修改,

權餘法及為此概念。就方法論而言,有限元素法、邊界元素法之基本概念

均可視為權餘法之延伸。

22
 
 

2.2 守恆方程式

最初守恆定律應用於封閉系統的質量守恆方程式(式 2-4),後來延伸至

所謂的控制體積(Control Volume),得到動量守恆方程式(式 2-5,式 2-6,式 2-7),

守恆關係有時亦稱為平衡方程式,因為關係式總是討論某個物理量的平

衡。

質量守恆方程式[19]:

(2-4)

:入口質量流率, :出口質量流率, :控制體積內的質量,t:時間

動量守恆方程式:

x 方向動量方程式:

∙ ρ V (2-5)

y 方向動量方程式:

∙ ρ V (2-6)

z 方向動量方程式:

∙ ρ V (2-7)

23
 
 

P:流體平均壓力,u: 流體在 x 方向的流速,v: 流體在 y 方向的流速,

w 流體在 z 方向的流速,V:平均流速, :流體在 xy 方向剪力,

:流體在 yz 方向剪應力, :流體在 zx 方向剪應力。

24
 
 

2.3 紊流模型

紊流模型在流場分析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發展眾多的紊流模

型,在這些模型中只有最合適的模型而沒有最好用的,也就是說若無使用

適用的紊流模型,則流場模擬結果將無法得到該有的特性,造成與實際情

況 的 誤 差 。 部 分 的 計 算 流 體 力 學 軟 體 (CFD) 使 用 直 接 數 值 模 擬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 [20],直接對各種尺度的不穩定紊流現象進行模

擬,此法甚為耗時,以目前電腦的運算速度仍不實用,紊流模型則是完全

以模式預估紊流效果,以達到快速且維持很高的準確的,使得 CFD 能有效

地解決工程上的問題。本實驗所使用到的紊流模型包含 K-Ɛ 紊流模型(2-8)

與 Reynolds Stress 紊流模型(2-9)如下[21]。

K-Ɛ 紊流模型:

∙ (2-8)

1

K:動能係數,Ɛ: 消散係數,ρ:流體密度,

:環境產生的動能消散律, 紊流動能產生率, :時間尺度,

:紊流黏滯係數, 、 、 、 :紊流模型常數。

25
 
 

Reynolds Stress 紊流模型:

(2-9)

2
3

:內力合, :雷諾波動應力, :流體黏滯係數。

26
 
 

2.4 伯努利定
定律

定律(Bernoulli's Prinnciple)是流
伯努利定 流體力學
學中的一個
個定律,描述
述流體沿
沿

著一
一條穩定、
、非粘滯、不可壓縮
縮的流線 為,如圖 22.1 與式 2-10。
線移動行為

圖 2.11 伯努利定
定律示意圖

考資料:Deesign Kom
(圖片參考
( mpany) 

伯努
努力定律:

流體
體受力所得
得的能量:
:

∆t
∆ ∆t

流體
體因重力做 失的能量 :
做功所損失

mgh
h mgh ∆t ∆t

流體
體所得的動
動能可改寫
寫為:

1 1 1 1
∆t ∆t
2 2 2 2

27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流體因受力所得到的能量+流體因重力所做功損失的能

量=流體所得到的動能。

∆ ∆ ∆ ∆
1 1
∆ ∆
2 2


∆ ∆t
2

∆ ∆t
2

由連續方程式可得知:
.

另 const.=∆V

兩邊同除以∆t 與∆V 可得

ρ .(2-10)

28
 
 

2.5 聲音能量與聲壓方程式

噪音分析包含流體與結構相互作用的問題,也就是利用結構力學與流

體連續方程式進行求解,為了要簡化繁雜的聲波方程式 2-12,採用以下的

假設[22];

A. 聲波介質是可壓縮的(聲壓變化影響介質密度的改變)。

B. 流體是不穩定的流動。

聲波方程式:

聲波方程式是以 Helmholtz Equation(線性方程式)作為基礎理論(式 2-11)

0 (2-11)

加入整理過後的非均質質量源

1 1 4 1 4
∙ p
3 3

C:聲速, :介質平均密度, :流體動黏滯係數,

P:流體介質聲壓,Q:流體介質源,t:時間。

29
 
 

與結構噪音耦合剛度矩陣:

p ,t Re p

p:壓力振幅,j: √ 1,ω 2πf,

f:壓力振盪頻率。

整理後得到

∙ p (2-12)

30
 
 

第三章 閥門流量性能實驗

3.1 流量係數

透過流量性能實驗目的是為了得到流量係數(CV 值),其定義為單位壓

降下的流量大小,CV 值越大代表著流體通過閥瓣造成的損失較小,相反的

CV 值越小閥瓣所造成流體的壓損也就越大;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口徑的閥門

其 CV 值也不同,口徑越大 CV 值也越大,其 CV 值定義公式如式 3-1。

Flow Coefficent CV (3-1)


√∆

q:流量[Gallon per Minute (GPM)], 1(單位轉換常數)

, 1(管路口徑轉換常數) :1(水比重),∆ :上下游端壓力差[Psi]。

31
 
 

3.2 閥門性
性能評估

經過閥門
門的壓降恆
恆定時,隨
隨著截流
流元件(閥瓣
瓣)從關閉
閉位置運動
動到額定

行程
程的過程中
中流量係數
數與截流元
元件行程
程(開度)之
之間的關係
係。這些特
特性可以

繪製
製在曲線圖
圖上,其水
水平軸用百
百分比行
行程表示,而垂直軸
軸用百分比
比流量(或

CV 值)表示。
。由於閥門
門流量是閥
閥門行程
程和通過閥
閥門的壓力
力降的函數
數,在恆

定的
的壓力降下
下進行流量
量特性測
測試提供了
了一種比較
較閥門特性
性類型的系
系統方法
法。

用這
這種方法測
測得的典型
型的閥門特
特性有線
線性、等百分
分比和快開 如 3.1。
開特性,如圖

圖 3.1 流
流量-開度
度特性曲線
線圖
 
 
 

32
 
 

3.2.1 等百分比特性

額定行程(開度)的等量增加會理想地產生流量係數(CV)的等百分比的

改變。等百分比流量特性也叫做指數或對數特性,是當行程變化一個單位

量時,流量變化的百分比相同的一種特性。這種形式的控制特性,是在開

啟度由 10%變至 20%時流量的變化為 10%,而開啟度由 60%變到 70%時流

量的變化同樣是 10%。

3.2.2 線性特性

可以用一條直線在流量係數相對於額定行程的長方形圖上表示出來。

因此,行程的等量增加提供流量係數的等量增加。

3.2.3 快開特性

快速開啟閥通常是截止閥,只用較短的閥桿行程就可達到全流量,因

為在行程接近閥座直徑的 1/4 時,閥座和閥瓣之間的環形面積等於閥座口徑

的流通面積。快速開啟閥大部分都用於壓力調節。它們也可以用來進行開

關控制或用於不需要閥門位置經常變化的恆壓壓力系統。

33
 
 

3.3 流量控
控制測試平
平台

閥門流量
量實驗是作
作為不同類
類型閥門
門性能評估
估依據,本
本研究實驗
驗設備由

金屬
屬工業研究
究發展的閥
閥類製品國
國際檢測
測中心,實 是根據 AN
實驗規範是 NSI/ISA

75.002 的 Capaacity Testing,其實 23]如下圖


實驗平台[2 圖 3.2,流量
量體積控制
制實驗配

圖 3.3。
置圖

圖 3.2 流
流量體積控
控制實驗平
平台圖

(圖片參
參考資料:Instrumenntation, Sy
ystems, an
nd Automaation Socieety) 
 

圖 3.3 流
流量體積控
控制實驗配
配置圖

(圖片參
參考資料:Instrumenntation, Sy
ystems, an
nd Automaation Socieety)

34
 
 

第四章 流場模擬分析

4.1 計算流體力學

計算流體力學[24](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簡稱 CFD)是 21

世紀流體力學領域的重要技術之一,使用數值方法在計算機中對流體力學

的控制方程式進行求解,從而可預測流場的流動。目前有多種商業 CFD 軟

體問世,比如 CFX、FLUENT、Flotherm、FLOW-3D 等。目前在工程領域

CFD 方法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CFD 最基本的考慮是如何把連續流體在計

算機上用離散的方式處理。一個方法是把空間區域離散化成小網格,以形

成一個立體網格或者格點,然後應用合適的演算法來解運動方程式,對於

不粘滯流體是歐拉方程式(Euler-Lagrange Equation),對於粘滯的是納維-斯

托克斯方程式(Navier-Stokes Equation),大多數的流體力學問題相當複雜且

難解,求解析解有賴進一步的近似假設與電腦的輔助,而 Navier-Stokes

Equation 為流體運動的數學模型方程式。另外,這樣的一個網格可以是不規

則的,例如在二維由三角形組成,在三維由四面體組成或者是規則的四邊

形和六面體網格。

35
 
 

4.2 模型建立

體模型由 PRO/E 建
先將實體 建立,物理
理模型由捷
捷流閥業股
股份有限公
公司所提

供,模 入至 ANSY
模型匯入 YS Design Model 進行
行模型修
修補,在影響
響不大的前
前提下,

去除
除網格生長
長品質較差
差的面積 ,例如螺
螺紋牙與工
工件標號, 產生流場
場模型,

圖 4.1,閥
如圖 圖如圖 4.2 、控制器
閥瓣實體圖 圖如圖 4.3 。
器與蝶閥圖

圖 4.1 流場
場模型圖

36
 
 

圖 4.2 閥瓣
瓣實體圖

圖 4.3 閥
閥瓣實體圖
圖(含控制
制器)

37
 
 

4.3 網格化

格元素為 Fluid142,為了節省
流場網格 省求解時間
間且擁有較
較高品質的
的網格,

在網
網格設計上
上加入了求
求解時間較
較快收斂 體網格(Hexxahedron))、網格較
斂的六面體 較

容易
易生長在高
高曲度幾何 體網格(Teetrahedron
何的四面體 n)與可提高
高壁面計算精準

度的 脹層(Inflattion Layerrs)如圖 4..4,並配合


的邊界膨脹 合不同網格
格的特性去
去選擇生

長在 位置如圖 4.5,本流
在適當的位 4 流場模擬網
網格配置如
如表二,最
最後得到蝶
蝶閥各開

度下
下平均的元
元素與節點
點如表三 。

圖 4.44 各型態流
流場網格圖

38
 
 

圖 4.5 流
流場網格
格生長區域
域圖

表二
二 流場網格配置圖

網格

四面體
體 六
六面體
特性


生長區域 閥瓣區
區域 出入口
口流道區域

適用
用特徵曲面
面 較複雜特
特徵 較簡
簡單特徵


收斂性 較差
差 較
較佳

表三
三 蝶閥各
各開度下平
平均元素與
與節點數

平均節
節點 60
0 萬個

平均元
元素 300
0 萬個

39
 
 

4.4 邊界條件

本模擬為
為穩態分析
析,不考慮
慮溫度影
影響並使用 Upwind Method)對
用上風法(U M

空間
間微分項做
做離散,分 在開度 10
分析閥門在 0%至 100%
%的情況下
下,每 10
0%分析一

次,求
求得各角
角度之流量 V 值),前後
量係數(CV 後壓差依據 據保持在 2.66psi,
據實測數據

在壁
壁面上使用 面(No slipp wall)也就
用無滑移面 就是壁面速
速度為零且
且不考慮
慮壁面粗

糙度
度,流場邊 型態如圖 44.6 與表四
邊界條件型 四,在進口
口與出口壓
壓力設定是
是依據實

驗所
所得到的數
數據輸入如
如表五;紊
紊流模型 含 K-Ɛ Moddel 較適用
型設定包含 用在雷諾

數較
較低的流域
域,使用在
在擾流影響
響較小雷諾 的開度 1000%-70%環
諾數較低的 環境下,

RSM
M 則適用在
在雷諾數 開度 60%-1
數較大的開 10%,在開
開度大小與
與所使用的
的紊流模

型如
如表六。

圖 4.6 流
流場邊界
界條件型態
態圖

40
 
 


表四 邊界型態表

B.C.  Inlett  Outleet  Walll 

Typee  Pressure Inlet  Pressure Outlet


O   No slip wall
w  

表五 出口
口與入口壓
壓力實驗
驗數據

表六 開
開度與紊流
流模型關係
係表

Travel 100%
%-70% 60%
%-10%
開度

Turrbulence Model
M K-Ɛ Model
M Reynoolds Stresss
M
Model
紊流模型

41
 
 

4.5 求解收斂

在流場網
網格收斂應
應考量到電
電腦設備如
如表七與求
求解時間
間以及硬碟
碟容量,本

研究
究在元素數
數量共取八 約 320 萬、190 萬、145 萬、 90 萬、50 萬、40
八點分別約

萬、30 萬與 20
2 萬,可
可由開度 660%網格數
數量與質量
量流率變
變化曲線圖
圖,如圖

4.7 得 元素約 300 萬時質量


得到在元 量流率變化
化趨於緩;在流場步
步階收斂與
與收斂關

可由圖 4.88 看出由步


係可 步階數 20 至 72 之間
間,質量流
流率平緩變
變化判定為
為收斂。

七 電腦設
表七 設備規格

CPU
U  RAM
M  Hard D
Disk 

I7-2600 CPU 4GB


B  WD-11T 
3.4GH
HZ 

圖 4.7 開度
度 60%網
網格測試曲
曲線圖

42
 
 

圖 4.8 開度 60%步
步階與質量
量流率變化
化收斂曲線
線圖

43
 
 

4.6 結果討論

由流速向量圖中可發現偏心蝶閥閥瓣下游端,在開度 100%與 90%迴流

現象最為明顯(逆流流速最大),隨著開度漸小迴流現象也減少,而迴流現象

會使流體通過受到阻礙使流量係數下降如圖 4.9 至圖 4.13,利用後處理將流

速分佈圖範圍顯示設定流速為負值的區域,可更清楚發現此現象如圖 4.14

至 4.18;在流場壓力分佈圖中,可發現迴流區與高低壓分佈有關,迴流現

象只發生在低壓區,高壓區不會發生如圖 4.19 至 4.23;由此現象可得了解

在設計閥瓣時,外型需減少壓變化的產生即可減少迴流現象,提高流量係

數。最後將各開度下的流量係數繪製出流量係數曲線圖(CV 曲線圖)如圖

4.24,將實驗值與模擬值作為比較,可發現透過 CFX 模擬在開度 40%至 100%

誤差可控制在 5%以內,開度 30%以下誤差因奇異點現象而提高,奇異點發

生在小開度時,因能夠通過的流量較大開度少,分析值與實驗值流量相差

微小,誤差會被放大。

44
 
 

圖 4.9 開度
度 100%與 90%流速
速向量圖

圖 4.10 開度
度 80%與 70%流速
速向量圖

45
 
 

圖 4.11 開度
度 60%與 50%流速
速向量圖

圖 4.12 開度
度 40%與 30%流速
速向量圖

46
 
 

圖 4.13 開度
度 20%與 10%流速
速向量圖

圖 4.14 開度
度 100%與
與 90%流速
速分佈圖

47
 
 

圖 4.15 開度
度 80%與 70%流速
速分佈圖

圖 4.16 開度
度 60%與 50%流速
速分佈圖

48
 
 

圖 4.17 開度
度 40%與 30%流速
速分佈圖

圖 4.18 開度
度 20%與 10%流速
速分佈圖

49
 
 

圖 4.19 開度
度 100%與
與 90%壓力
力分佈圖

圖 4.20 開度
度 80%與 70%壓力
力分佈圖

50
 
 

圖 4.21 開度
度 60%與 50%壓力
力分佈圖

圖 4.22 開度
度 40%與 30%壓力
力分佈圖

51
 
 

圖 4.23 開度
度 20%與 10%壓力
力分佈圖

圖 4.24Cv 曲線圖

52
 
 

第五章
第 流固耦
耦合模擬
擬分析

5.1 流固耦合
合分析

流固耦合
合就是流體
體與固體之
之間的交
交互作用,本實驗為
為單向流固
固耦合分

構如圖 5.1
析,模擬架構 1,流固耦 文為 Fluid
耦合的英文 d-structuree interactio
on 或是

Fluid-solid intteraction。流固耦合
合可簡單分
分為單向
向及雙向耦
耦合,相關
關的計算

體有 ANSY
軟體 YS、ADIN
NA、ESII-CFD 以及
及 COMSOL 等。將
將流場分析
析所得到

的壓
壓力分佈數
數據,藉由
由數值分析
析求解器
器傳遞資料
料,負載邊
邊界條件至
至結構表

面,最後得到
到應力、應
應變以及變
變形量,可做為設
設計產品所
所承受載重
重之參考

依據
據。

圖 5.1 單向
向流固耦
耦合分析架
架構圖

53
 
 

5.2 模型建立

在流固耦
耦合模擬分
分析部分 ,本研究
究針對閥瓣
瓣與閥軸受
受流體負載
載影響較

大的
的零件做為
為研究探討
討,將模型
型簡化只保留閥瓣 如圖 5.2,並
瓣與閥軸如 並劃分出

與閥
閥體接觸區
區塊,以便
便邊界條件
件設定。

圖 5.2 流
流固耦合
合模擬模型
型圖
 
 
 
 
 
 
 
 
 
 
 
 

54
 
 

5.3 網格化

由於閥瓣
瓣曲面較複 圖 5.3 網格
複雜,如圖 格部分則使
使用較容易
易生長的四
四面體網

格最
最多;如表 數約 16.2 萬
表八節點數 元素約 7.9 萬個,結
萬與網格元 使用 Solidd
結構網格使

186。

圖 5 .3 流固耦
耦合網格圖

 

表八 流
流固耦合網格品質
質表
Node
e  1624886 
Element  794322 
 
 
 
 
 
 

55
 
 

5.4 邊界條件

材料設定
定閥瓣與閥 鏽鋼 304,其材料特
閥軸為不鏽 特性如表九
九,假設閥
閥軸與閥

體接
接觸為固定 固定支撐面如圖 5..4;在負載
定無滑動,設定為固 載則由流場
場分析得

到的
的閥瓣表面 佈如圖 5.55,透過資
面壓力分佈 資料傳輸轉
轉換為結構
構負載可使
使用的壓

力分 圖如圖 5.6
分佈向量圖 6,作為邊
邊界負載條
條件。

不鏽鋼 304
表九 不 4 材料特性
性表

密度(kg
密 m^
^3)  77
750 

楊式
式係數(M
MPa)  1.93 10

浦松比 0.31

降伏強度(P
降 Pa) 2.07 10

圖 5.44 流固耦合
合固定面圖

56
 
 

圖 5.5 流
流場閥瓣
瓣壓力分佈
佈圖

圖 5.6 流固
固耦合壓
壓力分佈向
向量圖

57
 
 

5.5 求解收斂

隨著元素
素數目增加
加,最大應
應力變化由
由振盪至 由圖 5.7 可觀
至平緩,由圖 觀察其網

格收 在元素 3.5
收斂結果在 5 萬個至 8 萬個時最
最大應力變
變化平緩
緩,最後控制
制流固耦

合分
分析所使用
用的元素數
數目約八萬
萬個。

圖 5 .7 流固耦
耦合網格收
收斂圖

58
 
 

5.6 結果討論

透過流固
固耦合分析
析後,發現
現各開度
度下的閥瓣
瓣與閥軸交
交界處產生
生應力集

中現
現象,也是 大應力處,如圖 5.8
是產生最大 8 至圖 5.1
17,而此處
處最容易產
產生疲勞

破壞
壞,各開度
度最大應力
力皆未達到
到降伏強
強度,並不
不會產生永
永久變形,
,將各開

度最
最大應力繪
繪製成各開
開度下應力 圖,由圖 5.18 可觀察
力關係圖 察到最大各
各開度最

大應 生在開度 100%。
應力會發生

開度 100%
圖 5.8 開 %應力集中
中圖

59
 
 

圖 5.9 開
開度 90%
%應力集中
中圖

圖 5.10 開度 80%
%應力集中
中圖

60
 
 

圖 5.11 開度 70%
%應力集中
中圖

圖 5.12 開度 60%
%應力集中
中圖

61
 
 

圖 5.13 開度 50%
%應力集中
中圖

圖 5.14 開度 40%
%應力集中
中圖

62
 
 

圖 5.15 開度 30%
%應力集中
中圖

圖 5.16 開度 20%
%應力集中
中圖

63
 
 

圖 5.17 開度 10%
%應力集中
中圖

圖 5.18 各開度下
下應力變化
化圖

64
 
 

第六章 噪音模擬分析

6.1 噪音模擬分析

本研究噪音模擬是為了得到蝶閥噪音聲壓位準(Sound Pressure Level)

也就是分貝(dB)大小。目前噪音分析可利用邊界元素法與有限元素法來進行

模擬方析,邊界元素法為數值方法中較後期發出來的,只需要對物體表面

做網格化就可進行分析與邊界設定得到頻譜分析。而本研究則使用有限元

素法,此方法準確度較高,本研究利用 ANSYS/Harmonic Response 諧波分

析的 Acoustics 模組作為分析工具,將流場得到的數據轉入作為聲壓源。蝶

閥管路所產生的噪音有流體力學與共振所帶來的影響,本研究針對水流之

影響作為考量的噪音源,忽略振動與氣蝕噪音源的影響;聲壓定義如式 6.1。

聲壓級方程式:

SPL: 10 log 20 log dB (6-1)

Prms:聲音源聲壓 [Pa]

Pref:人耳最小能聽到的聲壓大小 20 μPa)

65
 
 

6.2 模型建立

模型是將
將流場模型
型加入管壁
壁以及空氣
氣這兩種材 圖 6.1,管壁
材料如圖 壁厚度依

據美 試驗協會((ASTM)Scchedule40
美國材料試 0 規範,以 閥門口徑 6 吋需配
以本研究閥 配

置 77.1mm 厚度
度不鏽鋼管
管。而蝶閥
閥與測試噪
噪音距離根 國 CNS 712
根據我國 29 規範,

須距 物中心 1 公尺,所以
距離測試物 公 以將空氣
氣層直徑設 尺,如圖 6.2。
設為 2 公尺 6

圖 6 .1 噪音模
模擬模型圖

66
 
 

圖 6.2 噪
噪音模型 mm)
型規格圖(m

67
 
 

6.3 聲音場網
網格化

網格化在
在空氣場上
上使用六面
面體網格
格能有較好 性,如圖 6.3 流場網
好的收斂性 網

格設
設定如流場
場分析,如
如表十各開
開度下網
網格節點約
約 16 萬與元
元素約 10
0 萬個,

場網格為 Fluid
聲場 F 30。

圖 6.3 噪音
音網格圖

表十
十 聲場網格品質表

Node  1550133 
Eleme
ent  1052744 

68
 
 

6.4 邊界條件

由量場分
分析得到的
的速度分佈
佈作為噪 圖 6.4,經過
噪音源如圖 過數據轉換
換在噪音

模擬
擬上得到具
具有方向和
和大小的流 量圖如圖 6.5,最後即
流速向量 即可求解
解出聲壓;

材料
料設定上有
有管內的流
流體使用 25 的水
水、管壁使用
用不鏽鋼 304 與外層
層 25 的

空氣
氣層,模擬 圍為 750H
擬頻率範圍 Hz~3000H
Hz,參考壓
壓力為 1 大
大氣壓,材
材料特性

如表
表十一。

圖 6 .4 流場速
速度分佈圖

69
 
 

圖 6.5 流速
速向量圖

表十一
一 聲場材
材料特性表

材料
料  水  不鏽
鏽鋼 空氣

9998 775
50 1.20
04

質量密度[k
kg ] 

14 85 580
00 343.24

傳遞聲速[[m ]

70
 
 

6.5 求解收斂

在噪音分 格測試由 7 萬增加至


分析中網格 至 10 萬左
左右,測試 開度 100%
試模型為開 %

情況
況下,噪音
音分析網格 由圖 6.6 噪音分析網
格測試可由 噪 網格收斂 在元素 7.5
斂圖得到在

至 10 萬使
萬至 使分貝值變
變化平緩, 將此模擬
擬分析網格 制為 10 萬。
格元素控制 萬

圖 6.6 噪
噪音分析
析網格收斂
斂圖

71
 
 

6.6 結果討論

經由模擬
擬軟體將流
流場速度向
向量分佈
佈轉換為聲 如圖 6.7 至圖
聲壓分佈如 至 6.16,

再將
將聲壓換算
算為分貝值 圖 6.17 至圖
值分佈如圖 至 6.26,其中以開
開度 80%至
至 100%

開度
度下所產生 為 44dB 較
生的噪音為 較其他開度 圖 6.27 將
度大。如圖 將頻率、分
分貝與開

度三
三者之間關
關係繪製成
成頻率響應
應圖,可得
得到在距離 公尺頻率 750Hz(人
離閥門 1 公 7 人

耳對
對頻率最敏
敏感之頻率
率)下各開
開度蝶閥所
所產生的噪
噪音為最大
大值,將管
管內與管

外一
一公尺測得
得噪音分貝
貝關係繪製 圖 6.28,可
製成如圖 可發現不同
同距離最大
大分貝在

率 3000Hz 時約相差
頻率 差 22dB。

圖 6.7 開
開度 100%
%聲壓分佈
佈圖

72
 
 

圖 6.8 開
開度 90%
%聲壓分佈
佈圖

圖 6.9 開
開度 80%
%聲壓分佈
佈圖

73
 
 

圖 6.10 開度 70%
%聲壓分佈
佈圖

圖 6.11 開度 60%
%聲壓分佈
佈圖

74
 
 

圖 6.12 開度 50%
%聲壓分佈
佈圖

%聲壓分佈
圖 6.13 開度 40% 佈圖

75
 
 

圖 6.14 開度 30%
%聲壓分佈
佈圖

圖 6.15 開度 20%
%聲壓分佈
佈圖

76
 
 

圖 6.16 開度 10%
%聲壓分佈
佈圖

開度 100%
圖 6.17 開 %分貝分佈
佈圖

77
 
 

圖 6.18 開度 90%
%分貝分佈
佈圖

%分貝分佈
圖 6.19 開度 80% 佈圖

78
 
 

圖 6.20 開度 70%
%分貝分佈
佈圖

%分貝分佈
圖 6.21 開度 60% 佈圖

79
 
 

圖 6.22 開度 50%
%分貝分佈
佈圖

%分貝分佈
圖 6.23 開度 40% 佈圖

80
 
 

圖 6.24 開度 30%
%分貝分佈
佈圖

%分貝分佈
圖 6.25 開度 20% 佈圖

81
 
 

圖 6.26 開度 10%
%分貝分佈
佈圖

圖 6.27 距離
離蝶閥 1 公尺之頻率
公 率響應圖

82
 
 

圖 6.28 比較不
不同量測距
距離之頻率響應圖

83
 
 

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7.1 結論

1. 本研究運用電腦輔助工程(CAE)能夠快速得到偏心蝶閥的流量係數、閥

瓣結構強度與流場噪音分貝大小,在流量係數的分析值與實驗值之間的

誤差非常小。

2. 在流場分析中迴流現象分佈與高低壓分佈有關,在壓力較小的區域因流

體由高壓流向低壓,可明顯觀察出此現象;而開度與迴流現象的關係為

開度逐漸變小,迴流現象變的較不明顯。

3. 在流場分析中開度 10%至 60%使用 RSM 紊流模型以及 70%至 100%使

用 K-Ɛ 紊流模型來模擬流量結果非常精準。開度低於 30%時因雷諾數增

加,分析結果與金工中心的實驗值相比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4. 透過流固耦合分析,觀察到蝶閥應力集中於閥軸與閥瓣接觸面,使閥門

長期使用下最有可能會發生疲勞破壞之處。

5. 噪音分析中,得到距離閥門 1 公尺量測到最大噪音發生在頻率 750Hz

下,其中開度在 80%至 100%時發生最大的噪音。閥門測噪位置不同,

隨著頻率增加,噪音差異最大相差 22dB。

6. 本研究透過多種物理耦合方法實現流固耦合以及流場與噪音耦合方法,

使之可運用在蝶閥設計上,解決各種設計上的問題。

84
 
 

7.2 未來展望

本研究所建立的流固耦合與噪音分析模擬平台,可應用在偏心蝶閥閥

瓣外型曲線設計,由於閥瓣厚度影響流量係數,厚度越薄流量越大,但在

蝶片結構上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小,因此在未來希望能以流固耦合模擬分析

方法,同時兼顧流量與閥瓣結構強度,在尺寸參數上能以田口法得到閥瓣

外型最佳化;利用本研究噪音分析模擬平台,可探討蝶閥管路消音塞孔口

位置及數量對噪音分貝的影響,希望能藉此方法降低水流通過閥瓣所產生

的噪音。

85
 
 

參考文獻
[1] Fisher Valve Factory, “Providing Quality Products and Service Worldwide” ,
p2,1999.
[2] Béla Lipták, “ISA S75.02Capacity Testing”,p1-p5,2006.

[3] 洪文昭,“蝶型閥簡介”,化工技術,第五卷,第二期,p132-p138,1997。

[4] 徐梓亦,“蝶型閥有限元素法分析與研究”,國立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

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p7-p8,2011。

[5] ARC Advisory Group, “Control Valve Worldwide Outlook”, p1, 2012.
[6] Flow Serve, “Edward Valves”, p2-p9,2003.
[7] Alan H. Glenn, “U 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o Predict the
Onset of Cavitation”, Valve World Conference, p3, 2008.
[8] Alan H. Glenn, “Control valve exit noise and its use to determine minimum
acceptable valve size”, Valve World Conference, p2, 2008.
[9] Morris M.J, and Dutton J.C., “Compressibl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 of
Butterfly Valves,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the Fluids
Engineering December,Vol.111,p400-p407,1989.

[10] 陳文龍,“圓管內蝴蝶閥與流場交互作用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

文,p11、p28-p30,2000。

[11] 鄭崑鳳,“蝴蝶閥在小開度下之壓損特性探討”,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p11、p28-p30,2000。

[12] Weerachai Chaiworapuek, “The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Water


Flow past the Butterfly Valve”, Erasmus Mundus Mast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Memoire-Thesis,p53-p54,2007.
[13] Xue guan So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Butterfly Valve-Prediction of Flow

86
 
 

Coefficient and Hydrodynamic Torque Coefficient”, World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2007.
[14] Xue guan Song, “2-D Dynamic Analysis of a Pressure Relief Valve by
CFD”, Proceedings of the 9th WSEAS Int. Conference on Applied
Computer and Applied Computational Science,2010
[15] Man Chun Tse, “Butterfly Valve Noise Suppressor”, United States Patent,
No. US 6‚439‚540 B1,2002.

[16] 王新榮、陳時錦,“有限元素法及其應用",中央圖書,1999。

[17] 徐梓亦,“蝶型閥有限元素法分析與研究”,國立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

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p23-p25,2011。

[18] Rao, S.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Engineering”, 1998.

[19] 李文傑,“運轉狀態下風力發電之氣機之氣動力負荷數值研究”,國立台

北科技大學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p12-p12,2013。

[20] Yunus A. Cengel & John M. Cimbala, “Fluid Mechanic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First Edition, p840-p843, 2007.

[21] 李文傑,“運轉狀態下風力發電之氣機之氣動力負荷數值研究”,國立台

北科技大學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p14,2013。

[22] ANSYS, Inc., “ANSYS 14.5 Help”, Chapter 8.1.1,1998.


[23] ISA, “s75.02-1996”, Capacity Testing,, 2005.

[24] 蔡名軒,“節能液壓電磁閥與液壓邏輯閥分析設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p9,2011。

87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