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68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新 疆 大 学

论文题目(中文):《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部分词语本字研究

论文题目(外文):The research of some original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of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研 究 生 姓 名:马悦

学 科 专 业:中国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汉语言文字学

导师姓名 职称:李圃 教授

论文答辩日期 2018 年 月 日

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日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要

在方言里,有些词语我们能读能懂,却无法用文字书写,如“零干”、“劳

刀”这类字就是方言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对于本字的研究能够给方言词提供书写

规范,重现被人遗忘的方言口语词的本来面貌。帮我们将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间

架起一座桥梁,摸清现代汉语方言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为我们了解语音变化提供

思路。并且有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汉语方言史及其历史演变。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作为首部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代表成果,可谓深深影

响了一代语言学者,收词量大且释义较准确,提供了很多方言口语示例,很好地

传承和保护了新疆汉语方言。遗憾之处在于部分词汇并未采用其本字形式,很可

能是同音替代或民间俗字,用字不够准确,释义不够完整;另有部分仍然存在并

广泛流传和使用的方言词汇并未收录在书内。这都需要收集方言材料,并在理论

的指导下,进行穷尽式的考证。尽管西北片区方言本字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然而此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点方言研究,没有大的方言区的概念。特别是新

疆方言区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

为此,本文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周磊先生主编的《新

疆汉语方言词典》中的部分方言本字进行考证,共考证新疆汉语方言本字 93 条。

对考出的本字进行穷尽的搜索,利用所能找到的资料,尽可能多地系统整理出新

疆方言本字及其读音与意义,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力求在前人成果的基

础上有所补益。希望能为新疆方言区本字考证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本字;考证;新疆汉语方言;

I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Abstract
In dialect, there are some words that we can read and understand, but cannot be

written in words, which are the key points in the study of dialects. The study of this

word can help us build a bridge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and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rules of modern Chinese dialect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dictionar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vocabulary has deeply influenced a generation of language scholars,

large amount of vocabulary and meaning accurately, provides many dialects spoken

language exampl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ll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It is a pity that some words are not in the form of their own words, which are likely to

be homophonic substitutes or folk characters. The words are not accurate enough and

the meanings are not complete. The dialect words that are still in existence and widely

circulated and used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book, which requires the collection of

dialect materials and the exhaustive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Although the study of dialect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has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 the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single point of dialect study,

without the concept of large dialect area.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few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xinjiang dialect, and lack of systematic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To this end, this paper intends to carry out textual research on some dialects in

the dictionary of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edited by Mr. Zhou lei, and textual research

on 93 Chinese dialects in xinjiang. To test also will be end of search, using th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f the system of water as much as possible dialect also in

xinjiang and it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and we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shelving difference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xinjiang dialect.

Keywords: original words, textual research,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II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研究目的...................................................................................................... 1
2.研究意义...................................................................................................... 1
(二)研究概况..................................................................................................... 2
1.传统考证方法.............................................................................................. 2
2.传统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3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5
一、新疆汉语方言现状................................................................................................ 8
(一)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 8
(二)新疆汉语方言音系划分........................................................................... 10
1.声母............................................................................................................ 10
2.韵母............................................................................................................ 11
3.声调............................................................................................................ 13
(三)汉语方言本字无考情况介绍................................................................... 13
二、本字考示例.......................................................................................................... 15
编排体例和说明................................................................................................... 15
[p].................................................................................................................. 15
[p‘].............................................................................................................. 19
[m].................................................................................................................. 21
[f].................................................................................................................. 23
[v].................................................................................................................. 23
[ts]................................................................................................................ 24
[ts‘]............................................................................................................ 26
[s].................................................................................................................. 28
[t].................................................................................................................. 29
[t‘].............................................................................................................. 32
[n].................................................................................................................. 33
[l].................................................................................................................. 34
[tʂ]................................................................................................................ 36
[tʂ‘]............................................................................................................ 36
[ʂ].................................................................................................................. 37
III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ʐ].................................................................................................................. 37
[ʨ]................................................................................................................. 37
[ʨ‘]............................................................................................................. 38
[ɕ].................................................................................................................. 39
[k].................................................................................................................. 40
[k‘].............................................................................................................. 43
[x].................................................................................................................. 44
[a].................................................................................................................. 45
[i].................................................................................................................. 45
三、其他...................................................................................................................... 46
结语.............................................................................................................................. 54
(一)研究结果................................................................................................... 54
(二)研究的困难与展望................................................................................... 54
参考文献...................................................................................................................... 5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61
致谢.............................................................................................................................. 62

IV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在方言里,有些词语我们能读能懂,却无法用文字书写,如“头疼零干了”,

这句话其中的“零干”常用在西北地区的方言口语中,利用同音字代替本字,具

体的本字是什么,从何而来,这都是关于方言本字的考证问题。方言本字并非皆

为生僻字,有的其实极为通用,但由于词语的音义变化导致,字形脱离。

本字考证就是在音义和字形之间重建联系,找到本字,并尽可能的利用音韵

学原理来论证,利用古代文献材料做旁证。梅祖麟曾说过:“方言本字研究长久

以来是附属在《广韵》学、《尔雅》学、《说文》学底下的一门学科,也就是传

统的训诂学。 ”本字考据一向是研究方言的重要内容,关于本字的研究可以将现

代汉语同古代汉语间架起一座桥梁,探求方言语音与古代语音的演化关系,摸清

现代汉语方言的发展和规律,从而更好的研究汉语方言。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新疆方言口语本字的研究,尽可能多的系统整理

出新疆方言本字及其读音与意义。尽管西北片区方言本字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然而此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点方言研究,没有大的方言区的概念。特别是

新疆方言区内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本文拟对周磊先生主编的

《新疆方言词典》中的部分方言本字进行考证,对考出的本字将进行穷尽的搜索,

利用所能找到的资料,系统的整理各方言点未考出本字的读音与意义,求同存异,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希望能为新疆方言区本字考证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2.研究意义

中国古代语言学传统研究项目之一既是为今语寻求古语之源或为古语罗列

今语之证 。自古以来训诂学家就利用方言词进行训诂。方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包含着丰富内容供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研究。一些曾


梅祖麟.《方言本字研究的两种方法》[J].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安忠义.《陇右方言词语疏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经存在但逐渐在历史中消亡的东西,往往能够以方言作为载体保存下来。考求本

字为我们展示了每一个词的历史,其中有不少生动有趣的实例,能够丰富我们对

语音演变事实的认知,对本地区方言词汇史的认识也会随之深化。

其次考证新疆方言区的本字能够给方言词提供书写规范,方便于人们进行文

字信息交流。大量方言俗字的存在会造成同形字或异体字乱用,若不加以考据规

范化,可能会造成社会用字的混乱,减弱文字的交际功用。

第三,考本字并不是单纯为了保障书写标准和尺度,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方

言语音和古代语音的演变关系,追寻方言词的来历,实际上是现代汉语词汇和古

汉语词汇的比较研究,真正的目的在于重现被人遗忘的方言口语词的本来面貌。

第四,方言本字考求也是语音变化的素材。通常说明语音如何变化,为什么

变化,都需要在现实的语言状况中寻找规律。而方言本字的考证特别是有特殊音

变规律导致的本字不明现象则有可能为我们了解语音变化提供思路。

第五,以期促进方言研究现状。并且有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汉语

方言史及其历史演变。

新疆地处边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生活、风俗、饮食尤其是语言里展

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洋说:“追溯语言的过去,钻研语言的现状,

对进一步研究新疆历史,增强民族团结,都具备重要意义。”

(二)研究概况

1.传统考证方法

方言作为古语之源、今语之证,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从

汉代起,就有训诂学家开始利用方言词进行训诂。人们很难弄懂上古文献中的内

容,因此各种注疏出现。如郑玄《三礼注》,何休《公羊注》等。其中当如郑玄

之注广为流传,他最大限度还原了上古汉语原义,使后人清晰的认识到当时通语

与方言间的差异,挖掘汉语不同变体在各个时代的主要特点。魏晋之后,郭璞《方

言注》将晋代语言与汉代方言进行比较,部分词语古今义已发生明显变化。他的

《尔雅注》、颜师古《汉书注》、陆德明《经典释文》也都是在利用方言进行训

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诂。应用传统考证方法写作而成,堪称在历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汉之后的语文学,方言口语被视为粗鄙之语,自不足论。以各个朝代的强势

方言为正,歧视其他方言。清末这种观念才得以改善,学者认识到方言属于具有

重要地位。吴文英《吴下方言考》,用吴下街谈里谚证宋元之前的古语。杭世骏

《续方言》,欲补《方言》之遗漏,总计考证约 540 条。章太炎作《新方言》,

搜集方言俗语八百多条,考求了潮州、梅州客话中部分词语。他说:“古语可以

证今言,而今言亦可通古语。”后有黄侃《薪春语》,黄侃道:“大抵今日方言,

无不可征于小学六书者,次则《三仓》、《急就》、《通俗文》、《玉篇》、《广

韵》、《集韵》、《一切经音义》必有其文。”由此可见,传统方言研究主要运

用传统小学知识对方言古语进行考证,还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阮元《经

籍纂诂》、 王念孙《广雅疏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皆用方言释古语。

近代考求方言词语的巨著有章太炎《新方言》《岭外三州语》,黄侃《薪春

语》,杨树达先生作《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蒋礼鸿《嘉兴方言征

故》,王祖佑的《浠水所存<方言>词考》,丁惟汾《俚语证古》,姜亮夫作《昭

通方言疏证》等,大多考证精当。

除此外,还有专门考释方言词的专著如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嘉瑞

《金元戏曲方言考》等。

2.传统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在传统考证方法写作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方言调查,使其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近代发表时间较早且有影响力当属丁声树的《“碚”字音读答问》。上世纪

九十年代《方言》杂志发表几十篇质量较高的方言本字考证文章,如 1979 年施文

涛《宁波方言本字考》,1979 年白宛如《北京方言本字考》,1980 年李荣《吴

语本字举例》,高玉振《深县方言本字考》,黄典诚《闽语人字的本字》, 1983

年颜森《新干方言本字考》,1984 年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考》, 1988 年俞光

中《嘉兴方言本字考》,1989 年夏剑钦《浏阳南乡方言本字考》,1992 年李荣

《福州话‘下雨’的本字》,1997 年李荣《考本字甘苦》,1997 年陈亚川《“氵

普”字的方言本字考》等。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从方言词汇音义出发,在古籍
3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中寻找书写形式,进行考究。除《方言》杂志外,也有其他期刊刊登考本字文章,

但当属《方言》更为权威,准确可信,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

本字考经验和考证方法。

但由于篇幅受限,《方言》考出的本字数量有限,且部分文章考证过程过于

简略,有些只列出了考证的结果,缺失了重要的语音演变规律分析。

近年来,西北地区以陕西、甘肃境内方言点的本字考证研究为代表,发表了

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1988 年张子刚《陕北方言本字考》,2003 年王雷《陕

北方言本字续再考》,2004 年张晓梅、张子刚《陕北方言本字新考》,陕北方

言一考再考,说明西北方言的本字考证工作尚有待挖掘。

2004 年邢向东主编的《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中收录了刘勋宁的《陕

西民俗与方言本字》,将考本字与当地民风民俗相结合考证了四个本字,引据文

献和本地方言口语中的实例,非常细致的讲解本字推测的全过程。这些都说明方

言里的单音词调查尤为重要,调查应与民俗详细考察结合起来。都给后人提供了

很好的研究经验。

2007 年孙立新著述的《西安方言研究》中,专列第七章第一节“西安方言

本字考”,系统的整理归类。不过列举不详尽,并未写出考证过程,仅有字音、

字义、举例。2013 年发表《陕西方言本字集考》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2014 年在《陕西方言语音与本字有关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三个方面。第一,用

音训方法探究陕西方言本字。第二,陕西方言的语流音变与本字。第三,从口语

读音看陕西方言本字。 这给西北方言的本字考证难题提供了部分的可靠解决方

法。还有部分陕甘地区的本字考证小文可以为新疆方言本字考证提供思路和启

发。

新疆方言北疆以兰银官话为代表,南疆以中原官话南疆片为代表。北疆以甘

肃河西话为基础,南疆以陕西关中话为基础。在传承的基础上又继续创新,产生

了接近甘肃和陕西音的新方言,这都需要借鉴、吸取西北地区特别是陕甘地区方

① 孙立新.陕西方言语音与本字有关的几个问题[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4.

4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言本字考证研究成果的精华,在前人的脚步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结合自身

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董印其在《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现状之分析》中写道“词汇的历史比较研究,

可通过考本字的方法,即个体的研究,寻找这一方言词的古代源头,历代的用例,

考察其语音形式和语义语用的变异。 ”因此我们应该在比较的同时,注意从中

挖掘方言词中的传承词、变异词、创新词和借词,以便从历史的角度描写词汇系

统。

综上所述,前人对于方言本字考证方面的相关研究均有显著的成果,为今人

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然而,在有关新疆方言的本字考证方面却鲜有提及。

新疆不仅拥有甘肃河西话为基础方言,并且新疆汉民数量比青海宁夏两省的总和

还要多,是一块不可忽视的汉语方言片区。有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疆汉

语方言词典》中的本字考证,使人认识古代语音与如今方言间存在的演化关系,

以期促成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发展。并且有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汉语

方言史及其历史演变。本文将努力做到汲取各家之所长,弥补缺失,使得阐述明

晰考究准确。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文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思想,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调查和写作。首先

需要在调查、学习以确认新疆方言音系的基础上,依据声韵调配合表在《新疆汉

语方言词典》中筛选出不确定字形的字与词汇。有些字词虽然音相符合,但是所

用之字的本义与方言并不相符,那么就要将其摘录出作为备考词。

如:书中记“拦”为“把肉的水分炒干,多放盐,以便储存”之义。“拦”

是“攔”的简化字,《玉篇》解释为“遮拦也”。本义为阻挡,不让通过。又作

借词表示方式和方向,相当于“对着”、“当”。如:拦腰砍断。这些意义均与

方言义不符,因此考虑本字另有它字。

遵循此方法,先在该书中挑出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词,其次是非常用的字词。

①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现状之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1(1).
5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初步锁定出字词近二百个。接下来进行二次筛选。这个过程中去掉一些无法考证

的词缀“出出、唧唧、拉兮、”以及部分借词,如“糊儿燉”、“索拉什”(同

索什干)。剩下一百余个字词进行逐个考证。

其次,将方言口语词比对《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古今音演变规律,初步找出

其古代音韵地位,而后利用韵书(《广韵》或《集韵》),找出可供考证的一组

本字。最后,按照反切考查其古今音演变规律,并与韵书中的词语释义大致符合,

然后通过工具书查找该字文献出处。如此一来,古代与方言的音义相合,即可确

认为本字。

如“地薸儿”,词典解释为草莓。“薸”字《广韵》符霄切,平声宵韵並母

字。《爾雅•釋草》:“萍,蓱。”郭璞注:“水中浮萍,江東謂之薸。”“浮

萍”与方言含义“草莓”不符。因此需要另行考证:在《广韵》中找同为宵部的

字,并且草莓是植物,有可能带草字偏旁。锁定为“藨”字,《广韵》普袍切,

平声豪韵滂母。宵部。果名,莓的一种。音与义都相符。之后再找文献例证,《尔

雅·释草》:“藨,麃(biāo)。”郭璞注:“麃即莓也。今江东呼为麃莓。子

似覆盆而大,赤,酢(酸味)甜可啖。”《本草纲目·草部》:“一种蔓小于蓬

蘽,一枝三叶,叶面青,背淡白而微有毛,开小白花,四月实熟,其色红如樱桃

者,即《尔雅》所谓藨者也。”因此本字当如“藨”。

往往方言词并不是都按语音规律变化的,还有很多例外情况。这就需要通过

方言间的语音比较寻找本字。在不同方言区会有相似的语言现象,这个地方可能

已经消失的字在其他方言区中仍然存在。考求本字可以借助不同方言区间的差别

来考证。

在考证过程中用到的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说文解字》、《类

篇》、《玉篇》等。文献用例则是通过《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康

熙字典》等工具书的提示翻阅原籍,以及电脑软件“国学大师”的文献库搜索功

能。个别字无文献依据,纯以方言作证。

主要利用文献检索法、历时比较法进行研究。本字研究需要建立在可靠的方

言研究基础之上,因此需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检索过程中对比和甄

6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别,尽量选择可靠的方言材料,并且本字研究工作量大,需要有持之以恒耐心。

本文考证格式按所考之字本字形式、《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的书写形式、

南北疆读音、含义、方言用例、利用字韵书以及文献考证六个方面进行撰写。

7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一、新疆汉语方言现状

(一)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

现代许多年轻人排斥讲新疆方言,称其为土话,讲起来也土的掉渣。但其细

究起来,新疆汉语方言可谓文雅至极。许多古代古典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新疆至

今仍然在用的词汇。《琵琶记》中的“差池”,《西游记》中的“言喘”,《红

楼梦》中的“颇烦”、“恶水”等。老幼妇孺张口即出,使用频率极高。广泛运

用古语词的现象也反映出新疆汉语方言受中原文化影响深远。

新疆汉语方言最早形成大约在三百多年前,但汉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汉代 。

汉族是最早世居在新疆的民族之一,在公元前 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时,为西域带

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将中原地区的语言随之带入。二次出使西域后中央政府

与西域建立起了密切关系,开通丝绸之路,正式友好往来。公元前 105 年,乌孙

迎娶汉公主为妻,后被尊为右夫人。自此汉民族便在此落地生根,正式揭开定居

西域的历史篇章。

公元前 60 年,设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之后便

开辟九个屯田区,不断从中原地区迁来汉人文武官员进行屯垦、驻军,以及前来

和亲的公主及其侍从等一行人陆续迁入,中原的语言由此在西域传播开来。南北

朝时期,曾有前后二百多年为高昌国。生活的大多是原中原或河西一带的汉人,

使用的到底是中原还是河西语言已无从考证。唐代中央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建

设了 11 个垦区,屯垦汉居者达到五万。官府积极与少数民族交流,各个国家的

学者商人都涌入长安,汉语成为官方的语言和文字,推动了汉语的使用和发展。

自此至清前期,可以肯定西域在广泛使用汉语。但因朝代更迭,硝烟四起,失去

了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不可能形成新疆汉语方言。

自清乾隆统一新疆至解放初,三次大规模的移民真正意义上推进新疆汉语方

言最终形成。

① 董印其,郭玮.新疆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概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2).

8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一次移民浪潮是在 1716-1772 年间,大批清政府的文武官员、士兵携家带

口陆续迁入哈密、鄯善、巴里坤、木垒、奇台等地,关内汉人和回民被招募入疆

屯田,以保证给新疆的驻扎官兵提供粮食,确保物质基础。乾隆二十六年九十月

间招募赴疆的首批甘肃人家,此后甘肃移民络绎不绝,陕甘男女老少数千人前来

安置就农。以首府为中心东西延伸,以昌吉至木垒沿线为屯区重点。除此外,新

疆也接受来自全国各地遣犯进行农业生产。其中包含河南、安徽、山东、广东、

广西、浙江、四川等地,来源复杂,为新疆汉语方言形成提供了特殊成分。总体

来说,陕西、甘肃地区的移民多集中分布于北疆、东疆地区,由此可见兰银官话

北疆片正是在陕西和甘肃方音基础上形成的。

1873 年白彦虎率领来自陕甘地区的回民逃亡至哈密投靠阿古伯,流窜于新

疆南北之间。乌鲁木齐成为其重要聚点,如今首府回民来自陕甘地区,可能为其

一行人的后代,原居住在北疆的一部分回民被其裹胁至南疆。除此外,还有陇右、

西宁地区的逃荒者多分布在北疆乌鲁木齐、东疆鄯善、南疆库车、焉耆等地。第

二次移民浪潮随后掀起,1884 年新疆省正式建立后,政府为重建边疆取消了各

省人民入疆的限制,各项优厚的边疆地区政策吸引了大批内地的汉人回民自行流

迁入疆屯田、做工、经商,再次形成移民浪潮。此时汉民大多定居北疆东疆,陕

甘回民多定居南疆,这为南疆方言区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三次移民浪潮是解放以后(二十世纪 40-60 年代),为了响应党的号召,

许多汉族进入远道而来务农屯垦戍边,许多大学生支援边疆建设,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成立也带来大批移民。六十年代时期更多的来自上海、山东、四川等地的知

青前来支援边疆,有些后来回到了原籍,有些则自愿选择留在新疆生活。这些移

民他们大部分定居在奎屯、石河子等新城市,汉族人口激增的同时,在新疆形成

了部分新的汉族居住区,天南海北的人和五湖四海的方言在这里汇聚融合,最终

形成北京官话的方言片区。

这三次移民造就了新疆三大方言区,按照学者的分类,可以划分为兰银官话

北疆片、中原官话南疆片、北京官话片。兰银官话北疆片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周

边的 22 个县市,北疆地区的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玛纳斯、呼图壁、昌吉

9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市、阜康、吉木萨尔、奇台、木垒、精河、博乐市、阿勒泰市、青河、塔城市、

裕民、额敏、沙湾、乌苏。东疆地区的哈密市、巴里坤、伊吾。中原官话南疆片

分布于南疆地区四十四个县市,包括库尔勒市、和硕、和静、若羌、焉耆、轮台、

尉犁、且末、新和、沙雅、乌什、阿克苏市、拜城、库车、温宿、阿克陶、阿图

什、疏勒、疏附、巴楚、莎车、泽普、伽师、英吉沙、叶城、喀什市、和田市、

和田县、墨玉、皮山、洛浦、策勒、民丰、于田,东疆地区包括三个县市吐鲁番

市、托克逊、鄯善,北疆地区七个县市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察布查尔、昭苏、

巩留、特克斯。北京官话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哈巴河、

吉木乃、福海、富蕴,塔城地区的托里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温

泉,南疆地区的博湖。

除了汉族使用外,在新疆很多少数民族也在使用母语外的新疆汉语方言。与

普通话相比既具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些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语音

上的差异尤为明显,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地方特征。

(二)新疆汉语方言音系划分

1.声母

南北疆地区在声母系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声母最少的为 22 个:如新和、

托克逊、木垒等地,一般大多数为 25 个(包括零声母)。

p p‘ m f v

t t‘ n l

ʦ ʦ‘ s

ʈʂ ʈʂ‘ ʂ ʐ

ʨ ʨ‘ ȵ ɕ

k k‘ ŋ x

新疆汉语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有较大差别,主要为以下几点:

(1)新疆汉语方言比普通话多三个浊声母。

10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唇齿浊擦音 v、舌根浊鼻音ȵ、舌面浊鼻音ŋ。南北疆各县市的声母数量也是

主要取决于这三个浊声母的有无。

(2)零声母字比普通话多

普通话中四呼皆有零声母字,虽然实际发音中零声母字开头带有一定摩擦,

但不明显,在新疆汉方言中,普通话中的一部分零声母字被读成了有辅音声母,

前配有声母 n 或ŋ,如开口呼零声母“a、o、ɣ、ai、ei、au、ou、ən、aŋ、eŋ”,

但各地有别。还有前面加 v(唇齿浊擦音)声母的,如“饿”字。合口呼零声母

“u、ua、uo、uai、uei、uan、uen、uaŋ、ueŋ、uŋ”将音节开头的音读作唇齿

浊擦音 v,如“我、屋、忘、外、娃”等。部分齐齿呼零声母字,如“眼、咬、

硬”等,在新疆汉语方言中前面都加了舌面浊鼻音ȵ。

(3)新疆汉语方言平舌音较多,翘舌音少。

普通话声母ʈʂ、ʈʂ‘、ʂ里的一部分字到了新疆方言中就变为ʦ、ʦ‘、s 了,

这些字是由知组的假摄、梗摄开口二等字和庄组的开口二等字、章组的止摄三等

字,止、流、臻摄开口三等字构成的。韵母 a、ai 与声母ʈʂ、ʈʂ‘、ʂ相拼时,新

疆方言声母一律会变为平舌音ʦ、ʦ‘、s,如差[ʦa]、晒[sai]。而韵母 au、ou、

an、ən、əŋ、ʅ与ʈʂ、ʈʂ‘、ʂ相拼时,新疆方言声母有的会变为平舌音ʦ、ʦ‘、

s,如抄[ʦ‘au]、产[ʦ‘an]、生[səŋ],有的依然读作翘舌音如少[ʂau]、石[ʂʅ]

等。

(4)舌尖中音 t、t‘分别为舌面音 tɕ、tɕ‘。

主要发生在能和 t、t‘相拼的齐齿呼韵母音节中,如底[ti]、电[tian]、丢

[tiou]读音对应改变为积[tɕi]、见[tɕian]、揪[tɕiou],天[tian]改变为千[tɕ

‘ian],从而造成混同现象,这种习现象多见于回民话,这反映了古代端透定与

见溪群相对应的规律。

(5)舌面音 tɕ、tɕ‘、ɕ与齐齿呼相拼读为舌根音 k、k‘、x 的开口呼。

如街读作[kai]、腔读作[k‘aŋ]、鞋读作[xai]等。

2.韵母

由于汉回用语的差异,新疆汉语方言的韵母也稍有差别,下表为新疆汉语方
1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言韵母,一般为 32 个(不算变体),括号内标注回民读音。

ɿ/ʅ i u y

ər

a ia ua

ə(ɣ) uə(uɣ)

Iɛ yɛ(yɣ)

ai(ɛ) uai(uɛ)

ei uei

au(ɔ) iau(iɔ)

ou iou

an(æ) ian(iæ) uan(uæ) yan(yæ)

aŋ iaŋ uaŋ

əŋ uəŋ

iŋ uŋ yŋ

新疆汉语方言韵母在汉民和回民话中的区别不大,与普通话还的区别主要表

现在韵腹元音音色上:

比普通话少了 o、ən、in、uən、yn、ɛ六个韵母。

(1)新疆汉语方言高元音韵腹后鼻韵尾-n、-ŋ混同,不区分前后鼻音。只有后

鼻音韵尾əŋ、iŋ、uŋ、yŋ,将普通话中的对立韵尾和并不作区分。新疆三个方

言片区大部分韵母都有这个特点,不分群[ʈɕ‘yn]和穷[ʈɕ‘yŋ],不分音[in]和

英[iŋ],不分根[kən]和耕[kəŋ]等。

(2)普通话“o”韵母的字在新疆汉语方言中读成了“ɣ”韵母。如“馍”、“波”、

“破”等。

(3)普通话“ai、o、ɣ”作韵母的部分入声字在新疆汉语方言中变为“ei”韵

母。例如百[pei]、麦[mei]、摘[tsei]、色[sei]、客[k‘ei]等。

(4)在乌鲁木齐、鄯善、哈密等地 n、l 声母后有 uei 韵母而无 ei 韵母。如“内”

“累”“雷”“泪”“类”等。

1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5)复韵母的舌位动程不足。常常将复元音韵母读为单元音韵母。如在新疆回

民话中把 ai、au 韵母读为ɛ、ɔ。如“拜”“包”“乖”“笑”等。

3.声调

新疆汉语方言的调值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有三个调类的,调值不同。兰银官

话北疆片区有阴平 44、阳平 51、去声 213 三种调值。平分阴阳,但上声并入了

阳平。具有这种声调类型的县市有奇台、昌吉、米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

乌苏等地。中原官话南疆片区有平声 213 不分阴阳,加上上声 51、去声 44 一共

三个调值。具有这种声调类型的县市有托克逊、库尔勒、库车、尉犁、伊宁市等

地(伊宁位于北疆)。也有四个调类的,如克拉玛依、奎屯、石河子、博湖、布

尔津等地,与普通话调类基本相同,即阴平 55、阳平 35、上声 214、去声 51。

(三)汉语方言本字无考情况介绍

语言可谓文化的载体,文化留下印记在语言中。新疆地处边疆,毗邻多国,

民族种类丰富,加上三次移民浪潮迁入操着天南海北的方言,语言环境可谓十分

复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疆自古地处世界三大语系交汇处,各民族语言势

必相互交融影响,兼收并蓄呈现多元化特征。

部分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出现了本字无考的情况,以少数民族语言借词偏多,

如维语借词“皮牙子(洋葱)、孜然(烤肉调料)、白卡儿(徒劳,白白地)、

海麦斯(全部)、牌档子(利益,油水)等。俄语借词“列巴(面包)、苏波汤

(菜汤)、“布拉吉(连衣裙)、萨玛瓦尔(茶饮)”等。蒙语借词“戈壁(沙

石缺水的荒滩)、达坂”等。

除借词外还有一类无考词来源成分复杂,无法考证出其本字。特此将《新疆

汉语方言词典》中的无考词在此列出,希望对其他语言学者有提示和所帮助。

借字 今音 意义及用例

呋呋囔囔 fu44funɑŋ44nɑŋ 形容鼻子不通气:说开话

咧~底,别人

听不清。快把鼻子擤一下
13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去。

歪 vai44 ①[动]斥责,顶撞:一进门

就把我~给一

顿。

②[形]厉害:那个丫头~底

很。

③[形]能力强:干活~底很。

䠀土 t‘ɑŋ51 t‘u51 [名]土路路面上的虚土:那

条路上~深底很,走开路噗

哧噗嗤底,像踩到散装洋灰

上咧一样。

听嘡麻司 t‘iŋ44 t‘ɑŋ ma44 sɿ [形]形容动作迅速的样子:

几个人~底一会就干完

了。

稍薄儿 xyə pɚ 稍微:你~往那边挪一下,

位置太小了。

零干 liŋ214 kan [形]用在形容词、动词后表

程度达到极限:错~|

好~|烂~

鴴鶘儿 xəŋ214xuər51 [名]猫头鹰。

14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二、本字考示例

编排体例和说明

1、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选取 73 个存疑词进行本字考证,额外增

加了 20 个字典未收录的常用方言口语词附在第三节,共考证 93 个词。部分考证

借鉴于前人考释,部分由笔者自己考证得出。

2、每个词条先列出本字、读音、释义,然后举方言例句,列出其在《说文

解字》、《广韵》、《集韵》等字书中的音韵地位和释义,最后利用文献证明其

出处。

3、考证字条目的排列依据声母进行归类,按声母的发音部位前后的顺序排

列。

4、方括号[]中记录方言音,分別為北疆音和南疆音。北疆音在前,南疆音

在后。

5、破折号“——”前为建议用字,后为原书的记字。

6、释义后的举例中遇到本条目用“~”代替。

7、部分无法考证出结果的词汇皆列在第二章第三节汉语方言本字无考情况

介绍中。

8、部分条目不够精确,有待继续考证。前标注存疑。

[p]

51 214
【冹】——【拔】 [pa ] [pa ]

動詞,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在《西安方言词典》和《兰州方言词典》中都记为“拔”。但在《银川方言

词典》中被记为“冹”,义冰凉;放在凉水里浸泡。安忠义的《陇右方言词语疏

证》中也采用“冹”字。

《说文解字》 :“冹,一之日㓖冹。從仌,犮聲。”《類篇》分勿切,寒
15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也。诗一之日㓖冹。又方伐切,寒冰也。一曰风寒。《山晖禅师语录》 :“冹

夜雪纷拿正好薶炭以消冬寒封户而避。”该字今读 fa,古无轻唇音,《广韵》

入声月韵帮母,方伐切。因此读为 ba。方言保留重唇音,读若拔,引申为把东

西放入凉水中冷却。“拔”字本并没有寒凉之意。

元明时期“冹”作“拔”,为冷却之义。《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回:“使

凉水拔肉菜的厨子。”第八十二回:“这天热,旺官儿,你也到前头厅上脱了衣

裳,吃碗冰拔白酒,凉快会子,可合你狄大爷同走。”

以上说明“拔”为借用,“冹”才是本字。《银川方言词典》的用字显然更

为恰当,因此当选用。

《辞源》中有用“湃”来代表“用冰或凉水镇物使冷”。不过“湃”人们都

念作“拔”,至今北京话中仍然使用着,而在上海方言中读为 pa。《红楼梦》

第三十一回:“才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湃在那水晶缸里呢。”《金瓶梅》第二

十七回:
“把这梅汤放在冰内湃着你吃”、
“有梅汤提一壶来放在这冰盘诶湃着”、

“盒子上一碗水湃的果子”,三次用到“湃”字。
213 44
【彆】——【别】[piE ][ piɛ ]

①形容词,执拗:跟那人莫办法打交道,~底厉害。②动词,坳:道理都给你讲

通咧。还不赶快干活去,~撒呢?③动词,撬:要是丢掉咧,那个铁棒子把锁子~

开。④动词,用工具撬物时,用力过猛,使工具折断:铁锹把子~断咧。

“别”可以用来表示③④义“撬”,但表示①②“执拗”义时应用“彆”字。

“彆”在《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释义为“蹦;溅;裂开”,应该将“执拗”之

义加入。

彆,《广韵》必袂切,去声帮母祭韵。《说文解字》:“彆,弓戾也。”段

注:“弓戾者,谓弓很戾不调。”亦谓朝相反方向弯曲。汉郑玄笺:“弭,弓反

末彆者。”陆德明释文:“彆,《埤蒼》云:弓末反戾也。”其後來引申为不顺

从,执拗的含义。

《水浒传》第三五回:“要換座頭,便是趙官家,老爺也彆鳥不換。”

由于本字较复杂,如今强调不顺,执拗的含义时,借用“别”来表示,也通

16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憋”,《兰州方言词典》中记为“憋”。
214 44 44 214
【半时天】——【半世天】[pan ʂʅt'iɛn ] [pan ʂʅ44t'iɛn ]

名词,好半天:~咧,还莫来。

可以和“半天”换用,都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或者很长的一段时期,“你

看你忙咧~,啥事情也莫忙成”。因此用“时”代表时间更为合适。
44 214 214
(存疑)【膀肩儿】——【傍竭儿】[paŋ ʨiɛr44][paŋ ʨiɛr ]

副词,程度适当,差不多:吃个~就行咧么,还往死里撑呢吗?|他底字写底还~,

让抄去。

《银川方言词典》和《兰州方言词典》都记为“帮肩”;《西安方言词典》

记为“帮间”,皆义为差不多;基本相当。但在丁旭先生的《西安回族方言》中

记为“膀肩”,释义为“人体人头最高,小孩子相比较达到大人肩膀处,就算是

长大了,可以了。” 歇后语:“胛骨抹青泥——膀肩。”这也是歇后语保留下

来的对这一词语很恰当的注释。因此考虑“膀肩”更为合适。

另有一种考虑是,“半肩”处于“高一肩”和“低一肩”之间,代表“差不

多”。在关中话中,“半”发“bāng”音,如“半(bāng)个馍”、“半 bāng

边脸”。
44 214
【摽】——【帮】[pɑŋ ][pɑŋ ]

动词,给木器断裂或要断裂的部分加辅助物,使其牢固:桌腿子快断咧,找上块

儿木头~上。

《广韵》:摽,符少切,上声小韵并母。又匹妙切,宵部。《汉语大字典》:

“摽,捆绑物体,使之相连结。如:桌子腿活动了,用铁丝摽住吧;把口袋摽在

车架子上。”

“帮”的含义更偏“依傍,靠拢”,如《古今小说·臨安里錢婆留發跡》:

“只見兩船幫進,顧三郎悄悄問道:‘那話兒歇在那裹?’”《醒世恆言·吳衙

內鄰舟赴約》:“爹爹,何不教水手移去,幫在這只船上,倒也安穩。”
44 44 214 214
【蹦蹦叉】——【嘣嘣叉】[pəŋ pəŋ ʦ'a][pəŋ pəŋ ʦ'a]


丁旭.西安回族方言[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17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游戏前双方同时变换脚的位置来决定哪一方先开始的一种方式。脚的变换形

式有双脚并立、前后叉开和左右叉开三种。决定时双方同时出脚,以“并立”胜

“前后叉”,“前后叉”胜“左右叉”,“左右叉”胜“并立”裁定。

《汉语大字典》:“蹦,双脚并拢跳。”刘白羽《勇敢的人》:“突然草囤

那边跳出一个人,连蹦带跳跑过来拉着我。”左齐《反攻晋西北纪实·活跃在同

蒲线上》: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鬼子懵头转向……有的蹦下汽车挟枪就跑。”

又泛指跳动。
44 214
【 】——【绷】[pəŋ ][pəŋ ]

动词,两手将绳、弦布等拉开、拉紧:你把线~紧,我来绕。

《集韵·耕韵》悲萌切:“ ,弹也。”《集韵·庚韵》披庚切:“ ,音磅,

張弦也”,也与绷通。 也作“絣”,其本义为振墨绳。

《越谚》卷下:“絣,同绷,以疏布蒙物曰绷。”《墨子》:葛以绷之。‘绷

鼓’、‘绷琴’从此。引申为双手用力拉开物体陆文夫《有人敲门》第三章:“里

面有人蹬着铜叫炉在绣花,母女两个伏在绷架上。”《何典》第四回:“雌鬼绷

开两条软腿,只管低着头看。”

因此,通“绷”,《西安方言词典》、《银川方言词典》、《兰州方言词典》

均记为“绷”。其本字写为“ ”。
51 214
【白化】——【白花】[pei xua][pei xua]

名词,白醭儿。醋或酱油及他物因腐败或受潮后表面所生的白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下酿以杷搅之,绵幕瓮口,三日便发,

发时数搅,不搅则生白醭。”章炳麟《五无论》:“微菌溼生,则有青衣、白醱

之属。欲去之者,惟得起洁浄心,不得起损害心。”

加词缀“化”,可以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美化”“绿化”等。

所以,醋或酱油产生白色霉菌的现象应该称为“白化”。
213 213 51 214 214 214
【不拾闲】——【不失闲】[p'u ʂʅ ɕiɛn ][p'u ʂʅ ɕiɛn ]

闲不下来,闲不住:人都退休咧,也不好好在家里养底,一天还~,跑动跑西底。

《说文解字》:“拾,掇也。从手合聲。”《广韵》:是執切,入声常母。

18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收拾。又掇也,斂也。

“拾闲”义为获取闲暇,前加否定前缀“不”,“不拾闲”义为闲不住。与

原意相符。

“失闲”义为失去闲暇,前加否定前缀“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不失

闲”义为拥有闲暇,这与原意不符。

[p‘]

51 52
【劈拉】——【蹁】[p'ia ] [p'ia ]

动词,走路或站立的时候,脚向两边分开:你那个稍息底式子部队,应该是右脚

不动,左脚~出去。|尿尿的时候要把腿~开,不要尿到裤子上了。

在西北方言中经常用这个字说把腿分开为[p'ia51] ,实际上就是“劈拉”

的合音字。《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七回:“没眼色的淡嘴贼私窠子!你劈拉着腿

去坐崖头挣不的钱么?”第七十八回:“把个小司花打的鼻青眼肿,嚷到相主事

跟前,追论前事,二罪并举,三十个板子,把腿打的劈拉着待了好几日。”
44 214
【】——【扒】[p'a ][p'a ]

形容词,①肉煮得烂:肉都嫩底~~儿底。②形容纸、布的质量太差,不结实:

这个布摸起~底呢呣,才穿给咧一次,就鼻子一样底咧。

《汉语大字典》释“”为方言,食物熟透柔软;烂糊。如:萝卜煮了;

肉炖的的,老人吃去(qī)好。也可以解释为柔软无力,软弱。如:全身发

;脚手软。在西北的方言中形容人软弱无力也称“软脚沓手”。“沓”字应

当为“”字的音讹,原词为“软脚手”。另外形容累到极点也称为“累了”。”

除了形容人,还可以形容物品如纸张、布料软和,不结实。《春潮急》二:“其

外还有现金,她拿来缝了件棉袄,我伸手仔细摸过,是广布做的,和和,里

里外外一色新。”

在四川方言中,谓软骨病的人为“子”。《蜀籁》:“子走路跟我爬。”

《跻春台》卷四《错姻缘》:“他子到十七八岁,如七八岁样,起坐行动要人拉

抱,及其呆蠢……请张德长送期,德长方知是个子。”川渝地区谓怕老婆的人

19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为“(汃)耳朵”,就是软耳朵,多指容易听信老婆的话,亦指怕老婆的人。

如:他们小日子过得顺当,主要原因是他诚心诚意的当个耳朵。也作“汃”。

《字汇补》:“汃,普八切,(方言)烂熟、疲软。”《蜀语》:“汃即汃

烂,义与跋( )同。”“凡肉之烂者,地之湿者,果之熟者,粮食之不干者,

人之弱者,物不刚者,皆曰 。”《集韵》:“ ,蒲拨切,入声,腐气。

本指食物腐烂,引申为物之软烂。徐德庵先生《蜀语札记》云:“案本字当作 。

《说文》:‘烂也。’通假靡为之。 ,从靡得声,靡又从麻得声。古在戈部,

变入之韵则读靡为切,此雅言也。变入麻韵,复转入滂母,则读入普巴切,即今

四川语所作音也。”今日的“”本字当为“ ”。
51 214
【搫】——【盘】[p'an ][p'an ]

动词,砌(炉子、锅台、炕):这个炉子不好烧,请个匠人重~一下。

安忠义《陇右方言词语疏证》中考为“搫”字。《唐韵》搫,薄官切,《集

韵》《韵会》蒲官切,音盘。《蒲松龄集·日用俗字》泥瓦章第十二:“墁墙泥

版撗三遍,搫炕瓦刀压几回。匠人若有良心在,百年坚固不差池。”

虽然文献有所记录,但古代字书中不见搫炕之义,可能为方言借字,西北方

言、山东方言也有此义。
44 214
【奅】——【泡】[p'ɔ ][p'ɑu ]

①动词,胀大,变得松软:被窝一晒,棉絮就~起来咧。|这个人是不是得咧肾

炎咧,咋脸都~咧?②形容词,虚而松软:这是个盐碱地,土~底呢,汽车开不

过去。

《说文解字》:“奅,大也。从大卯聲。匹貌切。”段玉裁注:“此謂虛張

之大。”

《广韵》:“奅,起釀。亦大也。匹皃切。去声滂母效韵。”

《集韵》:“披教切,奅,起釀也,亦大也。”

蒋礼鸿在《义府续貂·奅》写道:“起酿者,以谷物酿酒类,亦必胀大,今

以酵母发面即如此。”

《史记建元以来候者年表》:“南奅候公孙贺。”司马贞索隐:“张揖:‘奅,

20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空也。’《纂文》云:‘奅,虚大也。’也有作“南窌候”的《漢書·衛青霍去

病傳》:“騎將軍賀從大將軍獲王,封賀為南窌候”,颜师古注:“窌、奅二字

同耳,音普教反。”
51 51 53 214
【谝传子】——【谝椽子】[pʻiɛn tʂʻuan ʦɿ][pʻiɛn tʂʻuan ʦɿ]

①闲聊,类似于北京话“侃大山”或是四川方言“摆龙门阵”:还在这~底呢,

饭都烧糊咧。②不能兑现的:~事情,根本弄不成。谝椽客除了指代喜欢聊天的

人,还可以指说话不负责的人。

《西安方言词典》和《银川方言词典》均记为“谝闲传”,义为没有中心话

题的胡聊天。“谝”《广韵》符攓切,巧,佞言也。本义为花言巧语。借鉴其他

几部西北方言词典可见“椽”不是本字,椽字从“木”指代盖房所用的木头。《正

字通》:“音传。屋衡上设小木载瓦也。”“谝闲传”的多是能说会道,口齿伶

俐之人,因此也称其为谝传客。聊天内容广泛,张家长李家短的,都可以“谝”。

那么一传十,十传百,坊间传闻口口相传,在历史中流转。因此“传”为本字。

[m]

51 214
(存疑)【木讷】——【模囊】[mu naŋ][mu naŋ]

形容词,①形容做事慢慢腾腾,行动迟缓,不利索:他做事~的很。②麻烦:这

是个~事情,要好好解决。

猜测一:铺儾

《聊斋俚曲集》第一回:“他虽然是个男子,我却还嫌他胡铺囊。”《聊斋

俚曲集》第三回:“这一回添一个铺囊的更甚,闭了门气不喘总像是无人。” 铺

囊形容软弱无能,磨蹭迟缓。

铺,平声滂母模韵。木,入声明母屋韵。磨,平声明母戈韵。新疆方言将“铺”

音转读如“磨、木”,通常说“磨囊、木囊”来形容人行动迟缓、磨磨蹭蹭。

儾为囊的本字,《广韵》:“奴浪切,去宕泥。儾,緩也。”《集韵》:“儾,

寬緩也。”明《飞丸计》:“看我面上,再儾它一儾。”儾引申为软弱意,《三

国志平话》卷中:“夫人烦恼,高声骂:‘周瑜儾软!’”

2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猜测二:木讷

《说文解字》:“訥,言難也。从言从内。”段注:“與訒(rèn)義同。

與㕯(nè)音義皆同。《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苞曰:訥,遟鈍也。”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木讷者,必不能巧言。”

《梼杌萃编》第十三回:“跟手又上来一个木木讷讷穿素的小官,约有十四

五岁,却有个家人跟着,大约是位少爷。”《型世言》 第三十回:“他在那边

木木讷讷,有问则答,无问则止,竟不乞恩讨赏。”

《广韵》入声泥母没韵,木讷音变为模囊。
51 213 52
【麻食子】——【麻什子】[ma ʂʅ ʦɿ][ma ʂʅ ʦɿ]

名词,一种面食,西北风味小吃。

根据《陇右方言词语疏证》记录,宁夏同心称为“麻食子”,甘肃兰州称为

“搓鱼儿”,临夏称为“秃秃麻食”,西宁称为“麻食儿”,西北外的地区也称

为“猫耳朵”。“麻食子”最早产生于元代回回食品“秃秃麻食”,也称为“秃

秃麻失”、“秃秃么思”、“秃秃茶食”、“脱脱麻食”等。都是突厥语(tutmaq)

的不同音译,译为“别饿着”。 这是一种 14 世纪突厥人中普遍食用的面条……

当今阿拉伯世界的烹饪书籍中也都有其名。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 “秃秃麻食,系手撇面。补中益气。白面(六

斤、作秃秃麻食)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上件,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

匀,下蒜酪、香菜末。”这与今日所食用的麻食子做法基本相同。元代杨显之《酷

寒亭》中描写回回人家是“吃的是大蒜、臭韭,水答饼,秃秃茶食”。《老乞大》

卷下描写脱脱麻食又是“汉儿茶饭”:“咱们做汉儿茶饭着。头一道团撺汤,第

二道鲜鱼汤,第三道鸡汤,第四道五软三下锅,第五道乾安酒,第六道灌肺、蒸

饼、脱脱麻食,第七道粉汤、馒头打散。”可见麻食子在元代颇为流行。时至今

日,西北地区仍然保留吃麻食子的传统,名称也从未改变。


马兴仁.回回食品秃秃麻食[J].《回族研究》,1995,(2).
② 保罗·D·布尔勒,陈一鸣译.13—14 世纪蒙古宫廷饮食方式的变化[J].《蒙古学信息》
1995,(1).
2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f]

44 51 214 52
【泛碱】——【翻碱】[fan ʨiɛn ][fan ʨiɛn ]

动词,地层中被水分溶解的盐分,因毛细管作用而上升到土壤的表层,严重时形

成一层白色的结晶。(天然石材结晶相对较粗,存在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细管)

《说文解字》:“泛,孚梵切,浮也。从水乏聲”。“泛”有透出,呈现出

之义,碱应该是从地面“泛”出的,而不是地下“翻动”出的。

[v]

213 44
【逭】——【弯】[van ][van ]

动词,绕开,避开。不从正面过,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过去:前面底桥断掉咧,过

不去,从庄子那边~过去。

《银川方言词典》与《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一样记为“弯”,由弯曲义引申

为绕弯。弯字本义为拉开弓,如盘马弯弓。引申为使弯曲,如弯腰。又指(行路)

转方向,如“经过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兰州方言词典》记为“蔓”,路迂回而远,如:蔓了个大圈子才走过来。

“蔓”音万,《广韵》无贩切,去愿明。本义为瓜蔓,植物的枝茎。后来引申为

延伸、蔓延滋长。“蔓”与本义不符。

《陇右方言词语疏证》记为“逭”,《说文解字》:“胡玩切。逃也。从辵,

官聲。”《古经解钩沉·尔雅·释言》:“行相避逃谓之逭,亦行不相逢也。”

《方言》:“逭,周也。”《广雅·释诂四》:“逭,转也。”《尚书·大甲中》:

“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䠉。”段玉裁注:“䠉本又作逭。鄭注。逭逃

也。”《新唐书·张说传》:“(武)后逭暑三阳宫,汔秋未还。”宋苏轼《上

神宗皇帝书》:“人主失人心则亡,此必然之理,不可逭之灾也。”在古韵中,

胡玩切,去声换韵匣母。在新疆汉语方言中,匣纽转入影纽,读 wàn。

由此可见,“弯”“逭”都有绕开的意思,弯强调的是调转方向;逭强调的

是避开。

23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44 214
【䠚】——【挖】[va ][va ]

动词,用力地踏地。

《新疆汉语方言》该词条为“马在奔驰时前退并齐向后环屈着用力蹬地。”

包括下一个词条“挖蹦子”也应该用“䠚”,像马在奔驰时用力跑的样子:他~

跑底呢,也莫得个第一。

《广韵》烏㕦切,去禡影。䠚,䠚蹃,踏地用力。《集韵》:“䠚蹃,距地

用力也。”《改併四声篇海·足部》:“䠚,䠚蹃,踏地用力貌。”

[ts]

213 44
【栈】——【站】[ʦan ][ʦan ]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站的第二条释义“短暂停留”,本字应当为“栈”字,

“站”为借音。

动词,短暂停留,住宿:我这回到北京区才~咧三天,哪儿都莫去成。|你到丫

头家去咋一天都么~就回来咧?

栈,名词,储存货物或供旅客住宿的房屋,如货~|客~|~房等。在方言中

用作动词,义为住宿。《说文解字》:“棧,士限切,棚也。竹木之車曰棧。从

木戔聲。”《广韵》士限切,上產崇。棧,閣也。《广雅》:“栈,阁也。”王

念孙《疏证》:“‘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棚亦阁也。”本义为用竹木编成粗

糙的车子,车厢像栅栏,多用作役车。《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有栈之车,

行彼周道。”毛传:“栈车,役车也。”孔颖达疏:“此谓从军供役之辇车耳,

有栈是车状,非士所乘之栈名也。”《周礼·春官》宗伯第三:“服车五乘:孤

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

后来又引申指用竹木编的极其简陋的储存货物或留宿旅客的房子,在四川方

言中在旅店住宿也叫“栈”,《跻春台》卷二《北川栈》:“初来那们行市,估

住我都要栈,好说无钱吗?”也作同音字“站”。“那杨客人住在你店,忽得痢

症,店主不让站,你留他同房,垫钱请医。”卷三《贾先生》:“还魂又在何处

站?”蔡敦勇先生《跻春台》整理本均改“站”为“住”。如今新疆汉语方言称

24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短暂、临时的住宿也为“站”,如:亲戚来了就多站两天。其本字当为“栈”。

213 44
【奓】——【挓】[ʦa ][ʦa ]]

奓与挓读音相同,意义相近,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挓”字较“奓”更为

通用,但其本身有细微差别,奓产生更早,更符合本义。《西安方言词典》记为

“奓”,义为往上翘、举起。《银川方言词典》也记为“奓”,义为举起,张开。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给出三个释义:动词,①举(手、脚):同意底~手,

不同意底就算咧|脚~底高高底,坐到那达抽烟呢。②空(手):你去别人家做客,

好意思~上手去呢么?|你~上手天天都干撒的呢?③竖起耳朵。他~上耳朵认真听

广播里的每一句话。

奓从大从多,用“大多”会张大之意。为“奢”的籀文本字,隶变后写作“奓”。

《广韵》:“奓,张也。陟加切。”《玉篇》:“奓,竹家切,下大。”《说文

解字》:“奢,张也,从大,者声。奓,籀文。”可见奓本义为张大。《庄子·知

北游》:“神农隐几阖户昼瞑,婀荷甘日中奓户而入”。陆德明释文:“奓音奢,

司马云:‘开也。’”引申为竖起,立起来,逐渐演变出张大,特指下面大。如

今方言中可以说“头发奓着”或“衣服的下摆向外奓”。清贪婪道人《彭公案》:

“发根一奓,身上直冒冷汗。”明代陆容《菽园日记》卷十:“马尾裙始于朝鲜

国……大抵服者下体虚奓,取观美耳。”《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引王嘉《拾遗

记·然丘》:“其国使者,皆拳头奓鼻。衣云霞之布,如今霞布也。《红楼梦》

第四十一回:“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扎当为奓的借音字,奓为

其本字。

“挓”为后起之字,《集韵·麻韵》:“陟加切,平麻知。挓,挓挲,开貌。”

用作“挓挲”,本义为手指、头发、树枝等张开的样子。方言中常用作“挓挲”:

挓挲开手就是一巴掌。|树枝挓挲着|吓得他头发都挓挲起来了。如今可以单用

“挓”表示张开的样子。
51 214
【□】——【乍舍】[ʦ’ua ][ʦua ]

干啥,做什么,干什么:你这是~去呢?|管人家~呢,连个人都莫管好。

25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ʦua]为“做啥”的合音。

[ts‘]

51 213 52 44
【衩衩裤】——【叉叉裤】[ʦ'a ʦ'ak'u ][ʦ'a s'ak'u ]

名词,开裆裤:给娃娃把~穿给。

《广韵》楚懈切,去卦初。衩,衣衩。《玉篇·衣部》:“衩,衣衩。”可

见衩为衣服旁边开口的地方,常说衩口、开衩。唐李商隐《无题》:“十岁去踏

青,芙蓉作裙衩。”宋史达祖《三姝媚》:“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衩也有袒衣,露体的便衣之义。《集韵》:“衩,《廣雅》䘯袺衽謂之褸衩,一

曰檀衣。”《篇海类编·衣物类》:“衩,衣袒也。”唐王建《宫词》:“每到

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

开档裤是下档部分开衩,应该为衩衩裤。衩字当为衩衩裤的本字。
44 214
【搊】——【 】[ʦ‘əu ][ʦ‘əu ]

动词,从重物的一端用力使它翻倒或从下面向上托起,举起:不要~底太高咧,

小心跌下来绊下。

《银川方言词典》记为“搊”,义为手托着向上。《西安方言词典》也记为

“搊”,义为从一端或一侧用力,使往上升。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选用的 字,它是“搊”的类推简化字。但电脑

输入法并未录入,不通用,人们往往借用其他谐音字来代替。《集韵》:“初尤

切,《博雅》:‘搊,拘也,俗作 ,非是。’”其本字当如“搊”。《广韵》

楚鸠切,平尤初。《玉篇》:“搊,楚尤切。手搊也。”是一种向上推,提起的

动作。《五灯会元》卷第十八:“上堂,至座前,师搊一僧上法座,僧慞惶欲走。”

《金瓶梅》第二十六回:
“看见他坐在冷地下哭泣,令玉箫:
‘你搊他炕上去罢。’”

第三十三回:“连忙搊住他一只胳膊,不曾跌下来。”《西游记传》第三十一回:

“行者一见,忙搊师父下马。”《集韵·上声·有韵》:“搊,侧九切,扶也。”

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方言》:“扶曰搊。”搊与扶可以连用,如《金瓶

梅词话》第二十八回:“昨日我和爹搊扶着娘进来,秋菊抱娘的铺盖来。”《醒

26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世姻缘传》第四回:“搊扶起来,坐在净桶上面,夹尿夹血下了有四五升。”
44 51 214
【龇牙】——【呲牙】[ʦ‘ɿ ia ][ʦ‘ɿ ia]

张开嘴露出牙齿:瞧你就会傻傻的~笑。

《西安方言词典》记为“龇”,露牙。

龇,《说文解字》:“仕街切,齒相齗也。一曰開口見齒之皃。从齒,柴省

聲。讀若柴。”《广韵》側移切,平支莊。齜,開口見齒。《唐钟馗平鬼传》第

十五回:“小尖腚鬼看罢气得把尖牙一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一

个个龇牙裂嘴,掩鼻攒眉,谁也不肯给他装那袋烟。”《济公全传》 第一百二

十一回:“这人过来一瞧和尚,和尚龇牙冲他一乐。”

声符“柴”本来属于崇母支韵,转从母支韵。新疆方言全浊声母清化读送气

音,故为读为 cī。也作“呲”。《金瓶梅》第二十二回:“那个敢望着他呲牙

笑一笑儿,吊个嘴儿?”《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二十六:“扬起袖子,呲牙咧

嘴都说不能放他。”《聊斋俚曲集》 第七回:“古丢丢死还不觉,呲着牙喜的

是什么?”也作“雌”。《醒世姻缘传》 第六十二回:“你无般不识的雌着牙好

与人顽,人也合你顽顽。”《闺艳秦声》 :“丫头旁里雌着牙,不由咱一阵红

了脸。”

新疆谓张口见齿谓龇,可以组成“龇牙、龇牙露齿、龇嘴”等词语。

【绽】——【掺】[ʦ‘an213]

①编织物开线:毛衣袖头底线都~掉了,也莫说织上.②拆散(编织物):把这件

毛衣~掉洗一下,重新打一个样子。

《西安方言词典》记为“绽”,义为缠绕的绳线脱离原来缠绕的位置,与①相符,

还有使缠绕的绳线脱离原缠绕的位置,与②相符。考虑本字为“绽”。

绽,《广韵》丈苋切,去裥澄。《广韵·裥韵》:“袒,衣缝解,绽,袒同。”

《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郑玄注:“绽犹解也。”可见绽

本义为衣缝裂开,与袒同。

今新疆读送气声母。绽另有读音为动词缝补之义,见第三节。
51 44 214 214
【迟不楞登】——【垐不楞登】[ʦ‘ɿ p‘u ləŋ təŋ][ʦ‘ɿ pu ləŋ təŋ]

27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形容词,呆滞的样子:这个娃娃~的,喊不动弹。

迟,《说文解字》:“直尼切,徐行也。从辵犀聲。《詩》曰:行道遲遲。”

西北地区普遍读“迟”为 cí,”迟”有迟钝、迟缓之义,所以写作“迟”

比较合适。

垐,《说文解字》:“疾資切,以土增大道上。从土次聲。古文垐从土、卽。

《虞書》曰:‘龍,朕堲讒說殄行’。堲,疾惡也。”和词义无关,因此用“迟”

更为合适。

213 213 44 44
(存疑)【岔铺】——【诧铺】[ʦ‘a p‘u ][ʦ‘a p‘u ]

动词,择席,换个地方就睡不安稳:我这个人~呢,一出差就休息不好,睡不着

觉。

《西安方言词典》记为“岔铺”,义为换地方就睡不安稳,北京话叫“择席”。

岔字后起,从分、山。会意字,会由主山脉分出的支脉之意。《通雅·谚原》:

“岔,山岐曰岔。”用于抽象含义引申为错开之意,也指代(声音)失常。岔铺

指睡觉的地方与原地错开,无法习惯,睡眠情况失常。

“诧”在《兰州方言词典》义为怯生,即“诧生”。指受惊吓,小孩子诧生,

或者受诧。不是“岔生”。“诧”字《说文》无,《集韵·祃韵》:“诧,夸也。”

本义为夸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虚过诧乌有先生。”引申指言过其

实,欺骗。《广韵》丑亞切,去禡透,詫,誑也。《晋书·司马修之传》:“甘

言诧方伯,袭之以轻兵。”“诧”也指告诉,《庄子·达生》:“有孙休者,踵

门而诧子扁庆子(人名)。”后来主要用以表示惊异,宋杨万里《过乌沙望大塘

石峰》:“山神自贺应自诧,古来此地无车马。”这其中无论哪个含义都不适合

解释“诧铺”。

[s]

51 51 52 52
【嗓喉眼儿】——【嗓户眼儿】[sɑŋ xu iɛr ][sɑŋ xu iɛr ]

名词,嗓子眼儿:一个瓜子皮卡到~上咧。

28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户”是“喉”的音变。

44 214
【唆(嗾)】——【苏】[su ][su ]

动词①闪:~了一个跟头。②哄骗:把他~底白跑咧一趟。

唆为嗾的俗字,《广韵》蘇禾切,平戈心。唆,㗻唆,小兒相應。《正字通》:

“唆,又俗云使唆。古无唆字,通用嗾。”义为怂恿,嗾使。《水浒传》 第二

十一回:“唆使阎婆上厅,只管来告。”

《说文解字》:“嗾,穌奏切。使犬聲。从口族聲。《春秋傳》曰:公嗾夫

獒。”段注:“方言曰: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郭(璞)

音騷。“哨”與“嗾”一聲之轉。《公羊》疏云:今呼犬謂之屬。”泛指使唤,

后来引申为教唆。如《史记·汉书·廿二史劄记》卷三:“龟兹贵人姑翼,嗾其

王杀赖丹。”《魏书》列传第五十一:“尔如狗耳,为人所嗾。”

“苏”为“唆”或“嗾”的音变。

44 44 214 214
【索索子】——【琐琐子】[suɣ suɣ ʦɿ][suɣ suɣ ʦɿ]

名词,指物体细碎成一缕一缕的样子:布~|肉~|面~

《广韵》苏果切,上果心,歌部。《说文解字》:“琐,玉聲。”段注:“謂

玉之小聲也。《周易》:旅瑣瑣。鄭君,陸績皆曰:瑣瑣,小也。”琐为玉件相

击发出细碎声音,多叠用作“琐琐”。其为声音细碎,不同于物体细碎的样子。

索,《说文解字》:“蘇各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甲骨文象两手搓细

绳,本义为搓绳索。绳索是条状的,引申为像绳索的东西,如发辫,长条状物。

布索索子、面条索索子、肉索索子换种说法也可以是:布条、面条、肉条,因此,

“索”比“琐”更为合适。

[t]

213 213 44
【倜傥】——【的当】[ti 13 taŋ ][ti taχ]

形容词,洒脱,不拘束:那个媳妇子~底很,办个事情有板有眼底。

29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银川方言词典》写作“底当”,《乌鲁木齐方言词典》记为“倜傥”。不

管是“底当”还是“倜傥”,他们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恰当、稳妥、可

靠。

元曲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第一折:“(府尹云)张鼎,我听得你替俺官府

每办事的当,又各处攒造文书,一年光景,好生驱驰。与你一个月假限,休来衙

门里画卯。”《六十种曲·水浒记》第七出:“例有生辰纲赉送京师。以祝遐龄。

只是连年被劫。今岁必须一个的当的干办。押纲进京。庶可无虞。”郑光祖《倩

女离魂》第三折:“我做伴当实是强,公差干事多的当。一日走了三百里,第二

日刚刚捱下炕。自家张千的便是。状元爷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213 51 44 214
【地藨】——【地薸儿】[ti p'iɔr ][ti p'iɔr ]

名词,草莓:又到了吃~的季节了|走!我们上山采~去!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用作“薸”字,《广韵》薸,符霄切,平宵並。《方言》

云:“江東謂浮萍爲薸。”校釋《方言》無“薸”字。引用蓋來自《爾雅》。《爾

雅•釋草》:“萍,蓱。”郭璞注:“水中浮萍,江東謂之薸。”“薸”与原义

“草莓”不符。

藨,《广韵》普袍切,平声豪韵滂母。宵部。果名,莓的一种。《正字通》

彼妖切,音标。尔雅:藨,麃。郭注:即莓也。

《尔雅·释草》:“藨,麃(biāo)。”郭璞注:“麃即莓也。今江东呼为

麃莓。子似覆盆而大,赤,酢(酸味)甜可啖。”

《本草纲目·草部》:“一种蔓小于蓬蘽,一枝三叶,叶面青,背淡白而微

有毛,开小白花,四月实熟,其色红如樱桃者,即《尔雅》所谓藨者也。”

因此本字当如“藨”。

51 52
【董】——【 】[tuŋ ][tũᵑ ]

动词,①搞(使环境脏、乱):房子里头让娃娃~底乱七八糟。②惹事情:这回

把乱子~下咧,闹不好得进篱笆子咧。

30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西南官话。指把东西放入液体中,迅速拿出来:把衣服在水头~一下。

意义不符合。

《近代汉语词典》中对“董”解释为“豫语:作践,糟蹋。”《汉语方言大

词典》:“董,糟蹋,挥霍。”《歧路灯》第二十六回:“后书房原叫戏子们董

坏了。”第二十七回:“若叫你们胡董起来,才弄的不成事哩。”

《新方言·释言》:“《说文》:‘东,动。’‘动,作业。’”钱宫詹谓

古读动如董。董的本字考虑为“东”。自西安以至四川皆谓自作不曰东乱子,亦

曰东祸。他处则言撞祸,撞从东声也。” 《康熙字典》:“《周禮·春官》:

‘辨九 ,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东动同声为训

读在东董属端纽东韵,东属定纽东韵,二者同韵,声纽虽不同清浊,但可以相通。

在新疆汉语方言里,董常与“麻烦、祸害”等名词连用。
51 51 52 214
【打竳竳】——【打能能】[ta nəŋ nəŋ][ta nəᵑ nəᵑ]

逗引小孩在短时间内能站立住。《新疆汉语方言词典》解释为小孩在学站立

时,大人嘴里说“能能能……”,鼓励孩子多站一会,把小孩这样学站立叫“打

能能”。《银川方言词典》也记为打能能。二人台《打连城》:“圪柳把弯,黄

瓜灯;娃娃灯,打能能。”也可以说“能能”了,去掉“打”字。《元曲释词》:

“能能,婴儿试立状,常与打字连用,称打能能,第二个能轻声音。今北语仍如

此。或称作能个儿,北平口语读阴平。鲁东人称此为蹅蹅,浙江人呼为亭亭。”

本字考虑为“竳”。《集韵》:“都腾切,音登。竳竳,立貌。”又小儿学

步貌。清《东台县志·方言》:“小儿学步曰竳竳。”打字无意义,表示行为动

作的前缀。由于打与竳声母相同,连读导致异化,“竳”的声母由[t]变为同发

音部位的舌尖中音[n]。
213 51 44 214
【肚母脐子】——【肚姆脐子】[t‘u mutɕ‘i ʦɿ][[tu mutɕ‘i ʦɿ]

名词,肚脐眼。脐为腹部正中脐带脱落结疤后的凹陷。怀孕时,婴儿肚脐与

母亲肚脐相连,因此称母脐,也叫肚母脐。脐带作为母婴相连的唯一纽带,婴儿


安忠义.陇右方言词语疏证[M]:人民出版社,2011.

3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需要通过脐带从母亲体内获取营养。《思辨录辑要》:“人在母腹初受胎时,止

是两肾。两肾中间一点空处,此受气之初连于母脐,受母呼吸。”《本草纲目(金

陵本)》土部:“横生逆产……用灶土搽母脐。”《济阴纲目》卷之十临产门:

“以牛粪炒令大热,入醋半盏,以青布包裹,于母脐上下熨之,立下。 ” 《道

德真经集义(明危大有)》:“脐蒂与母脐蒂相连……脱蒂而生。”可见原本母

脐是专指母亲的肚脐,后来泛指肚脐。
51 52
【歹】[tai ][tæi ]

形容词,①好:她跳舞跳的~底很。

②也可以重叠表示美美地、狠狠地等意义:昨天~~底给咧一顿。

副词,③很,非常:吐鲁番的葡萄~甜。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徐复先生发表《歹字源出藏文说》、《歹字形声义及其制

作年代》论文,论文,李思纯先生发表《说歹》论文,对歹字来历及意义作了详

细考证。歹字盛行于宋末元明,以迄于今。它的传播方向有北及南。歹字形出于

藏文,而语根由于蒙古。歹字主要是“好之反”的含义。

歹本义为“坏”,但在新疆汉语方言里当“好”讲,为训诂学中的反训。如

跳舞跳的歹的很(跳舞跳的好极了)。也可以当副词“很、非常”,这是由歹的

本义引申而来的,如歹甜。

[t‘]

51 214
【䂿】——【踏】 [t‘a ][t‘a ]

動詞,在較小的類似臼的器物中搗:~蒜|~辣子|~孜然。你去把大蒜拿去~

一~。

张安生在《同心回民方言语词考释》中记为“䂿”,孙立新在《宝鸡方言本

字考》也记为“䂿”,可见西北方言多见,称捣蒜为䂿蒜。

《說文解字》:“䂿,舂已復擣之曰䂿。從石,沓聲。”

《广韵》入聲合韻定母,一等開口呼,徒合切。


谢栋元.从“歹”字说起——关于借词的一些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12).

3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正字通·石部》:“今俗設臼以腳踏碓舂米曰䂿。”

“踏”字《玉篇》釋為“足著地”,用在此處實屬不合適。

51 214
【头䭭子】|【头首子】[t‘əu ʂəu ʦɿ][t‘əu ʂəu ʦɿ]

名词,生的第一个孩子。

《西宁方言词典》记为“头寿儿”,妇女生第一胎贺为头寿儿。《银川方言

词典》记为“头身子”,义为头胎。《西安方言词典》记为“头首儿”。张安生

在《同心回民方言语词考释》中考证为“头䭭子”。

䭭,《玉篇》:“舒酉切。人初產子”。《集韵》:“产而不副谓之䭭,或

曰人初产子。”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三:“人初生产子,俗言首子,亦使用此

䭭字。”《越谚》卷下:“䭭,首。群孩争雄长及初产男儿,皆曰头䭭。”清翟

灏《通俗编·杂字》:“䭭,按:俗谓长子曰头首儿,或嫌其语之複。不知古别

有‘䭭’字也。”《正字通》:“按初产当借首字,会初意,不必别作䭭。”《方

言》卷十二:“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可见,首和䭭

都可以指代所生的第一个孩子。

[n]

213 44
【痨】——【闹】[nɔ ][nɑu ]

动词,毒:小心把药吃错了~死。|油虫太多咧,撒下些六六粉~一下。

参考邓靖声在《西宁方言词例释》中记为“痨”,中毒。本词可能为古代外

来语。

《说文解字》:“痨,郎到切,鮮謂藥毒曰癆。从疒勞聲。”《揚子·方言》:

“凡飲藥傅藥而毒,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癆。”《蜀语》:“以毒药药人曰痨。”

“痨”原本为方言词,后来逐渐通用。《长沙方言续考》引用曹孟其云:“今长

沙以药毒鱼毒鼠曰痨鱼、痨鼠。杨树达按语其药则曰痨药。”西北地区 n、l 不

分,“痨”舌位前移而变为“闹”,新疆地区也称毒死为闹死。

① 邓靖声.《西宁方言词例释》[J].中国文学,1981(5).

33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l]

51 214
【剺】——【犁】[li ][li ]

动词,用刀划:把擀好底面~开。|刀子把手~咧个口子。

《广韵》里之切,平声之韵来母。《说文解字·刀部》:“剺,剝也;劃也。”

段玉裁注:“方言,劙解也。劙與剺雙聲義近。”《方言》卷十三:“劙,解也。”

其他方言词典如《银川方言词典》中作“劙”也是正确的。

《尸子》卷下:“弓人剺筋,則知牛長少。”《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杀

刺史薛雄,仍逼知在令巡磁、相二州,讽其大将割耳剺面,请承嗣为帅,知在不

能诘。”《五燈會元》卷第一:“言讫,即于座上,以指爪剺面,如红莲开出,

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

“犁”是用犁铧耕地,用在此处不妥。

213 213 44
【绺绺儿】——【溜溜儿】[liəu liəur ][liəu liəur]

量词,条:撕上一~布条子,给我把手包一下。

绺,《集韵》力九切,音柳。《广韵》上有來,幽部。十絲爲綹。《方言据》

卷下:“凡小而小皆曰绺,丝缕也。”“绺”本义指丝线,引申指系物的带子。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绺”作为

量词,泛指一束,常用于丝、发、线、须等线状物,如一绺头发或丝线。如《清

稗類鈔·祠廟類》:“夜半,乘子弟熟睡,斷其髮數綹。”。《郑板桥集》诗词

卷:“青秧绺绺,埂岸上撒麻种豆。”《白鹿原 陈忠实》第十九章:“白孝文

几次看过被狗们咬得白光光的人的腿骨,被撕得条条绺绺的烂衫烂裤,不由得一

阵痉挛。”

51 214
(存疑)【劳刀】——波斯语 lovde[lɔ tɔ][lɑu tau]

形容词,厉害,能干:不要看这个娃娃年龄不大,嘴~底很呢。|那是个~女人,

你可要小心应付。该词在波斯语原意为诙谐,滑稽。在新疆汉语方言仍然保留此

意,多形容小孩子调皮捣蛋。后来逐渐发展出厉害,能干之义。
34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注:也考虑本字是“老道”,老成,老练之义。《红楼梦》第七八回:“黛

玉笑道:‘你瞧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

娇儿。’”《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是才得二十岁的孩子,怎得能像安老爷

那样老道。”
213 51 44 214
【夜彪虎】——【䴕蝙蝠】[liɛ piE xur ] [liɛ piɛ xur ]

名词,蝙蝠:~视力差,晚上飞都是靠超声波导航的。|都一点了,再不睡

觉小心~来把你抓走。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用“䴕”是指啄木鸟。《广韵》:鴷,啄木。《爾雅·釋

鳥》:“鴷,斲(zhuó)木。”李善注引郭璞曰:“口如錐,長數寸,常斲樹食

蟲,因名云。”可能蝙蝠也有暗食梁木的习性,与啄木鸟相似,谐音记法。

但在关中方言称蝙蝠为“夜彪虎”,也有“夜飙浒”、“夜飘忽”的音转。

蝙蝠昼伏夜出,飘忽不定,记法均与夜晚有关,故以“夜”为其名。蝙蝠一向喜

欢夜间出没,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毛茸茸的身躯和黑色

的外表颇为恐怖,它与老虎一样都带给人恐惧之感。《古今韵会举要·尤韵》:

“彪,小虎。”因此,夜彪虎义为夜间飞行的小虎。元稹《有鸟》二十章:有鸟

有鸟众蝙蝠,长伴佳人占华屋。妖鼠多年羽翮生,不辨雌雄无本族。穿墉伺隙善

潜身,昼伏宵飞恶明烛。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啮栋梁成蠹木。关中民间盛传蝙蝠

是偷喝民醋而变得的,乃不祥之物,因避讳蝙蝠之称,人们逐渐以“夜彪虎”代

称,有些老人甚至都未听说过“蝙蝠”这个官名。
51 214
【爁】——【拦】[lan ][lan ]

动词,把肉的水分炒干,多放盐,以便储存:把剩下底肉~上,搁下慢慢吃。

爁,《玉篇》:“力蹔切。火焱行。”《集韵》:“火焚也。”《吴中方言

考》卷七:“爁,滥也。火光滥及他出,因以延烧也。吴中谓火光所及因以烧灼

为爁。”引申为烤炙义,用猛火快炒。《飲膳正要》:“羊後脚一箇去筋膜切碎,

右件,用浄鍋内乾爁熟,令盖封閉不透氣,後用淨布絞紐取汁。”《竹嶼山房雜

部》卷三:“雞全體先在熱油中爁黄色,以酒醋水鹽花椒慢烹汁竭為度。”

35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tʂ]

51 51 214 214
【招祸】——【招活】[tʂɔ xuɣ ][tʂɑu xuɣ ]

动词,招来不幸:刚出咧一身汗,不敢站到风地里,要~呢|开车不遵守交通规

则,能不~吗?

招,有招致,引来之义。多指不好的食物,招祸就是招灾致祸,遇到不幸的事。

《清忠谱》第九折:“就逮未语先知,表明周非不知招祸,而是为了正义

早置生死于度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为为人慈善,以致招祸,累

了我儿。”

[tʂ‘]

213 214
【绌】——【搐】(搐褡子、搐荷包儿)[tʂ‘u ][tʂu ]

动词,在方言中有缝制的意思,也有因缝制衣服时,因线抽的过紧而使得衣服缝

合处抽缩在一起,显得不平整,收缩、皱起来的意思:~鼻驴子|纸揉~了|~荷

包儿|十个撒裁缝,做下的衣服不光不合身,袖口自都~咧~咧。

《新疆漢語方言詞典》中採用的“搐”字,義為肌肉及筋抽縮,牽動。用在

此處有誤。

《說文解字》:“絀,絳也。從糸,出聲。”段玉裁注:“此絀之本義廢而

不行矣。”

《廣韻》:縫也。竹律切,入聲術韻知母。《玉篇·糸部》:絀,紩也。《集

韻·術韻》:“絀,縫謂之絀。”

《史記·趙世家》:“黑齒雕題”,卻冠秫絀,大吳之國也。”“秫絀”謂

婦女針線縫工的粗劣。裴骃集解引徐廣曰:“《戰國策》作‘秫縫’(用長針縫

紉,謂針線粗拙。),絀亦縫紩之別名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秫者,

綦鍼(同針)也。此蓋言其女功鍼縷之麤(同粗)拙也。”在西北方言中,“絀”

普遍指針線不齊,粗率的縫合,與古意相同。

36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ʂ]

44 214
【收㩆】——【收就】[ʂəu ʨiəu][ʂəu ʨiəu]

動詞,收斂:那麼大底人咧,人前說話也不~些|他現在~多咧。

㩆,《集韻》去聲宥韻精母,即就切,攬也。《類篇》即就切,攬也。

“收“、“㩆”含義一樣,為並列式複合詞,比“收就”更符合方言詞義。
51 214
(存疑)【苕】——【傻子】[ʂɔ ʦɿ][ʂɑu ʦɿ]

名词,①患白痴病的人:跟个~有啥说头呢?②指没有头脑的人:那个~一样底人,

能给你办成个事情吗?

北方人所称“地瓜”、“红薯”,有些地方也称“红苕”。《本草纲目》卷

二十七提到“甘薯,蒸煮食之,味同薯蓣。”“薯蓣,江、闽人单呼为薯,音若

殊及韶。”清光绪六年《鄂垣竹枝词》,有自注“俗呼山薯为韶,人之蠢笨者即

称为韶家伙。”可见“韶”与“薯”在江、闽为同音字。因为“韶”不像个植物

名称,逐渐改用“苕”。苕的外形决定了它的贬义色彩,实心、浑厚,给人感觉

愚笨糊涂。西北人说人蠢笨也说“苕松”、“苕货”。

[ʐ]

51 214
【 】——【粘】[ʐan ][ʐan ]

形容词,反复地说话,纠缠不清:这个人~的很,啥事情找他做都弄不成。

,《说文解字》:“多语也,乐浪有 邯县,汝阎切。”《广韵》:“汝鹽切,

平鹽日,多言。”《字林》:“言多不盡。”《经籍籑诂》:“本作䛁,䛁言多

不盡。”今新疆汉语方言中谓话多、反复纠缠不清者为“ 子”、“ 个没

完”。

[ʨ]

213 44
【㾭】——【蹴】[tɕiəu ][tɕiəu ]

動詞,聚縮(成一團):凍底~到一塊兒咧|這個蘋果干的~到一塊咧。

37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廣韻》去聲宥韻莊母,三等開口呼,側救切,縮小。

王念孫疏證:“今俗語猶謂物不伸曰㾭矣。”

唐段成式《酉陽雑俎·鱗介篇》:“蚌當累聲則㾭。”

“蹴”《說文解字》釋為躡也,就聲。子六切,又七宿切。含有踐踏之義,與方

言義不符,㾭無論是音義都更為合適。
213 44 44
【甑糕】——【浸糕】[ʨiƞ kɔ ][ʨiᵑ kɑu]

名词,用糯米蒸成的糕。蒸时表面铺撒一层干果和青红丝之类,吃时浇上糖稀即

可。

甑,《集韻》:“慈陵切,音繒。炊器。”《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

《说文解字注》:“厚半寸。脣寸。七穿。按甑所以炊烝米爲飯者。其底七穿。

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於上。”可见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

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后来坊间保留下铁甑,而用它蒸

制的粘糕也别有风味。称谓“甑糕”。“甑”在关中方音中为尖音字,读作 zìng,

讹作 jìng。

[ʨ‘]

213 44
【趄】——【笡】[ʨ‘iᴇ ][ʨ‘iɛ ]

动词,斜置:把脸盆子~一下。高度逐渐降低的地面,斜坡。

孙立新在《宝鸡方言本字考》中记为“趄”,身体倾斜的样子,如“趄趄睡”。

倾斜为“趄”晚起之义,其本义为行不进的样子,《说文解字》:“趄,七

余切趑趄也。从走且聲。”也表示偏斜、倾斜、斜靠等含义。《陈州粜米》:“休

要量满了,把斛放趄着,打些鸡窝儿与他。”王季思注此处趄前期为倾斜之义。

《篇海类编》:趄,身斜也。《广韵》:“遷謝切,去麻清。金元作笡俗字。”

可见笡为趄的俗字,趄当为本字。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我佯呆,我佯呆,一向志诚,不道他心趄。”

《金瓶梅》 第三十三回:“楼梯子趄,我只当咱家里楼上来,滑了脚。早是攀

住栏杆,不然怎了!”

38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新疆汉语方言里还说“趄坡子”,义为高度逐渐降低的地面,斜坡。

[ȵ]

51 44 214 214
【牛槅头】——【牛轭头】[ȵiəu kɣ t‘əu][ȵiəu kɣ t‘əu]

名词,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套具。

《西宁方言词典》记为“牛格子”,何茂湉在《方言词典本字问题献议》中

提出有误,其本字应为“牛槅子”。

槅,《广韵》入声梗摄麥韵见母,古核切。《说文解字·木部》:“槅,大

車枙也。从木鬲聲。”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槅,古覈切。大車枙也。枙

當作軶。車部曰:‘軶,轅前也。’”軶古同轭,大車之軶曰槅,因此槅当作轭,

牛槅即牛轭。

《释名》:“槅,扼也。所以扼牛頸也。”这便从语音的角度解释语源。

[ɕ]

213 51 44 52
【泻火】——【谢火】[ɕiᴇ xuɣ ][ɕiɛ xuɣ ]

动词,去火:夏天拿菊花泡茶喝,~。

参考《银川方言词典》记为“泻火”,义为败火,去火,用药物等治疗某些

炎症。

泻,《玉篇》:“思野切。傾也。又相夜切。”一曰瀉水也,其本义为水急

速的流,如一泻千里。后引申为排泄,如上吐下泻。《釋名》:“揚豫以東,以

吐爲瀉。又泄也。”《揚子方言》:“泄,瀉,爲注下之症。”

泻火为中医清热的一种治疗方法。《医方集解》 除痰之剂:“人参、茯苓、

甘草、补心益脾而泻火。”《情梦柝》 第十二回:“我今且抱你泻泻火,偿了

骂我的罪过。”
51 214
【餳(饧)】——【行】[ɕiŋ ][ɕiᵑ ]

动词,和好面团后,放置一段时间,使得面内部变得更柔软,做出的面食筋道有

嚼劲:等面~好咧就能下面了。
39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参考《西安方言词典》记为“餳”,义为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广韵》徐盈切。《说文解字》:“飴和饊也”。《揚子·方言》餳,謂之

餹。《釋文》:“餳,洋也。煮米消爛,洋洋然也。”本义为用麦芽熬成的饴糖。

引申为糖块、面剂子等其变软。
44 44 214 214
【諠讙】——【喧荒】[ɕyɛn xuɑŋ ][ɕyɛn xuɑᵑ ]

动词,聊天:莫事儿房子~来|坐下,我们~上一会~再走。

諠,《廣韻》:“諠,諠譁。亦作喧、讙。”《正字通》:“諠,與吅咺讙

嚾并通。”

讙,《说文解字》:“譁也。”《广韵》:“呼官切,平桓曉。讙,讙諠。”

可见諠和讙两字相通,都有喧哗,议论之义。 同义连用。

[k]

213 44 213 51 214 214 44 52


【隔三间五】——【隔三见五】[kɣ san ʨiɛn vu ][kɣ san ʨiɛn vu ]

①指隔一天或几乎每天:他~底跑上看电影子去底呢。②隔好几天:他达达在医

院住院底呢,当儿子的还~底才来一回。

“隔”与“间”为互文,都含有“间隔”之义。
51 52
(存疑)【估/箍】——【鼓】[ku ][ku ]

动词,强扭。一般指小孩对父母:他~底他爸爸到商店里头给买个玩具去呢。有

纠缠,强迫之义。常常与“着”、“住”连用。

在方言中,“估”有逼迫、强迫的含义。艾芜《猪》:“那就请你量闰大伯

做做好事。硬要估住他赔。”又如:估打成招;估逼(催逼;强逼)。《金瓶梅》第

七十一回:“何公倒好,就估着要,学生无不做成。”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

释》:“估着,心中涌起某种欲念。就要急着去办。”所释非是。“估着要”是

强制、执意要。《金瓶梅》第七十五回:“你昨日怎的他在屋里坐好好的,你恰

似强汗世界一般,硬着来大叫他前边去,是怎么说?”硬着来和估着要句式相同,

估与强硬意义相当。《蜀籁》卷一:“估买估卖。”义为强买强卖。清唱本《跻

春台·节寿坊》:“怎奈五旬无子,娶一妾三年不孕,估住丈夫嫁了。卷一《冬

40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瓜女》:“任随你告衰都不肯,估住我嫁妻要还清。”《跻春台》卷三:“饶得

你糊焦焦声声叹惜,估住你要吃他好不惨凄。”《后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这

孩子越闹越不成了,你要估住黄老爷叫你什么?”《死水微澜·李劼人》 第三

部第二章:“她只说云集栈的东西吃厌了,要掉个地方;你们大老表就估住我作

东道,招呼到你这里,说你们的酒认真,王老七的卤菜好。”

内蒙方言中记作“箍”。《广韵》古胡切,平模見。《集韻》又作笟,箍以

篾束物,出《異字苑》。内蒙爬山调:“山野草地路难行,人不箍人事箍人。”

“箍”在汉语大词典里有两个含义:①用竹篾或金属条束紧,用带子之类勒住。

有从外面把对象紧紧勒住的意思,含有强迫义。②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有“围

束、约束”义,可以引申出使人为难。例如:这下可把人给箍住了。
51 52
【乖张】——【拐张】[k‘uai tʂɑŋ][kuæi tʂɑᵑ]

形容词,形容人凡事总爱想到下流地方去,爱说下流话,心术不正:这个人一等

~,啥话一到他那儿就听不成咧。也单说“拐”的很。

《广韵》:“乖,睽也。離也。戾也。背也。古懷切。”本义为违背,不协

调,引申为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乖僻,乖张。

乖张:指性情执拗;怪僻,不讲情理。意思与例句相符。《红楼梦》 第三

回:“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隋代宫闱史》 第十九回:“欲待

劝谏又恐宋主乖张的戾气发作,惹得自己头上,便忍了下来。”《三家巷》之一:

“你弟弟为人虽然乖张,这趟你是该走的。”
213 44 214
【各人】——【个人】[kɣ ʐəŋ][kɣ ʐə ]

代词,①自己:房子里都是~家人,别做假。②独自:大家都不去,他就~走掉咧。

③表示自己一个人的意思,常与“自己”连用:这个娃娃~自己玩去咧,跑的没

影子了。

这是反身代词,指代自己。

《二刻拍案惊奇》卷之四:“客官,各人自扫门前雪,不要闲管罢了!”《三

刻拍案惊奇》 第二回:“自古私己的常是齐整,公众的便易塌损,各人自管了

各人得分的房屋,当中的用则有人用,修却没人修。”《喻世明言》 第十卷:

4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看官们或是有弟兄没兄弟,都不关在下之事,各人自去摸着心头,学好做人便

了。”《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兴儿道:‘他母亲和他妹子。昨儿他妹子各人

抹了脖子了。’”
51 52
【垢圿】——【垢痂】[kəu ʨia][kəu ʨia]

名词,人身上的污垢:进山一月咧没洗澡,满身~。

参考孙立新《宝鸡方言本字考》记为“圿”,音夹,宝鸡一带把污垢称为垢

圿。

这个两个字都表示污垢,同义连文。《说文解字》:“垢,浊也。古厚切。”

《广韵》:“垢,尘垢,古厚切。”《玉篇》:“圿,古八切,垢圿也。”《广

雅》:“圿,垢也。”《蜀语》:“尘垢曰垢圿,垢圿音苟甲。”

在古汉语中早有书证,如《山海经·西山经》:“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郭璞注:“洗澡可以爽体,去垢圿。”明代李实《蜀语》:“尘垢曰垢圿。垢圿

音苟甲。”又如《新修增补大藏经》:“一者头发长,二者爪长,三者衣裳垢圿。”

44 214
【硌隐】——【膈应】[kɣ iŋ][kɣ ᶤ]

动词,①使人不舒服,厌恶:我见不得长虫,那个东西太~人咧。②因感到不吉

利而心中不安:一大早老哇跑到门上来叫,让人心里头~咧一天。

北京话说“硌应”。“硌隐”为同义连文。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三一七

首:“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注:“隐,伤痛

也。”项楚在《王梵志诗释词》中提出:
“不可隐我脚的‘隐’犹如北京话的‘硌’。”

《北京土话》:“硌,音个,坐卧处不平曰‘硌得慌’。”隐也有凸起含义。《类

说》卷十六载《落牙诗》:“隐落公公一个牙,为报妻儿莫惆怅,舌存足以养浑

家。”隐落牙即为硌掉牙。《唐诗纪事》卷六十:“从其父程过三亭渡,为小石

隐足,痛以呼父。”隐足也谓硌足。

综上,硌与隐为同义连文,都有令人不舒服,受到伤害的含义。
44 214 52
【尻尖】——【勾剪】[kəu ʨiɛn][kəu ʨiɛn ]

名词,绷直脚背踢的方式:踢给了一~。

4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该词与动词“踢”连用,通常被踢在臀中间的部位,臀尖,臀在方言中称“尻”,

因此为“尻尖”。“尻”在方言中为臀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尻今俗云

溝子是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山西平阳、莆、绛之间谓臀曰尻

子,四川亦谓臀围尻子,音稍侈如钩。”

清《花影隔帘录》:“只见香兰光光的耸起尻尖,双膝倒竖。”

[k‘]

44 214
【怄】——【抠】[k‘əu ][k‘əu ]

形容词,吝啬:那个人是个老财迷了,~底很。可以组词为“抠搜”,义为吝啬,

也可以作动词,苛扣:不要~各人,光顾上省钱咧。

《玉篇》:“口侯切。悋也,惜也。”《集韵》:“乌候切,平候影。悋也。”

“抠”字《说文解字》释为“繑也。一曰摳衣升堂。从手區聲。”《玉篇》:“苦

溝切。挈衣。《曲禮》曰:兩手摳衣去齊尺。”《广韵》抠,褰裳。本义提起,

提挈。其本意与吝啬之义不符,其本字当如“怄”,后来通常记为“抠”。
44 214
【眍】[k‘əu ][k‘əu ]

形容词,眼睛深陷的样子:她生了一场大病,眼睛都~进去了。

《广韵》:“乌候切,平候影。眍,深目也。”义为眼珠深陷。《集韵》:

“瞘,《埤倉》:目深皃。”《今古奇观》第二卷:“萧雅一脸麻子,眼眍齿露,

好似飞天夜叉模样。”《狐狸缘全传》第四回:“两个眼往裹眍,木儿耳相配着

前廊后厦的奔娄。”后不限于形容眼部,也可形容面部凹陷,如《水浒全传》第

十五回:“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或是鼻部,如《全元曲·宜秋

山赵礼让肥》:“眼嵌鼻眍挠着脸脑。”
213 44
【炕】——【渴】[k‘ɑŋ ][k‘ɑᵑ ]

动词,渴:~底很|把人~底|把牛都快~死咧。

《说文解字》:“炕,干也。”段玉裁注:“谓以火干之也。”炕,本义为

烤干、烘烤。《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毛传:“炕火

43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曰炙。”孔颖达疏:“炕,举也。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新疆汉语方

言也常说“炕馍馍”、“炕饼”。

烤干可以引申为干燥、干渴。《玉篇》:“口盎切。乾極也。”《韵会》:

“愆阳曰炕旱。”由此引申为人口渴为“炕”。《中国民间故事选·天牛郎配织

女》:“老牛啊!你水有咧,草有咧,不饿不炕了。”此处“炕”也可能为渴的

音转。

44 44 214 214
【闶阆子】——【壳啷子】[k‘ɣ lɑŋ ʦɿ][k‘ɣ lɑᵑ ʦɿ]

名词,外面是完整的壳儿,里面是空的:人都瘦成个~咧,还一天拼命干底呢|

鞋~里头哪来底钱?

《说文解字》:“闶,闶阆,高门也。从门,亢声。”本义为门高的样子,

引申高大之貌,泛指高大空阔。在方言中特指建筑物内空廓的部分,也叫闶阆子。

如:《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上:“闶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

“壳娄”和“壳啷”都是“闶阆”的音变。

[x]

51 214
【寒碜】——【寒缠】[xan tʂ‘an][xan tʂ‘an]

形容词,丢脸,不体面,难看。例:两口子打扮底那么漂亮,把娃娃做底像个要

饭底一样,也不嫌~。

参考《银川方言词典》记为“寒碜”。碜,《广韵》:“初朕切,上寑初。

磣,食有沙磣。”《集韻》:“楚錦切,并参上聲。物雜沙也。”本义为食物里

夹杂着沙子。引申为丑,难看,如寒碜、磕碜。“缠”是“碜”的音变。

《大刀记》开篇二:“梁宝成赌气骂了一声:‘呸!不嫌寒碜的臊货。’”

《艳阳天》第六五章:“她立刻想起那天晚上……跟她说的那件寒碜的事儿。”

44 51 214 214 214


【黑灯模糊】——【黑灯麻胡】[xei təŋ ma xu][xei təᵑ ma xu]

44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黑灯瞎火:这么晚咧,~底还去看啥电影子去呢,就定定儿在房子蹲下吧。

“麻胡”疑是“模糊”的音变。

[a]

213 51 213 51 214 214 214 214


【哎来拜来】[ai lai pai lai ][æi læi pæi læi ]

这样那样。源于波斯语,不坚定,摇摆不定,翻来覆去,多指立场不稳:不敢信

那个人说的话,那是个~。|一天~底,哪儿那么多事情撒。

注:《耳目德汉译精华》中有“哎雷哎来”,释为漱口时水在喉咙来回翻滚的声

音,在新疆方言中侧指那些墙头草任务来回变化,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言行。

[i]

51 214
【言喘】——【言传】[iɛn 44 tʂuan][iɛn tʂuan52]

动词,吭声:行咧,这个事情我们再不~咧。|今天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咋一

声都不~?

《说文解字》:“喘,疾息也。从口,耑声。”《广韵》上声山摄獮韵昌母,

昌兗切。

《荀子·臣道》:“喘而言,臑而动。”杨倞注:“喘,微言也。”《劝学》:

“端而言。”杨倞注:“端读为喘,喘,微言也。”由此可见“言”与“喘”同

义连文。

《醒世姻缘传》第 92 回:“说那皮狐常是盗人家的钱物,人不敢言喘。”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三藏闻说,不敢言喘,心中暗想道:‘或者悟空打杀

的就是也。’”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

得形诸篇翰以自取戾乎?”贾平凹《秦腔》第三十九章:“夏天义没言喘,抄着

手回家去了。”

如今西北地区普遍仍在使用“言喘”,意为吭声,说话。虽然《西安方言词

典》《兰州方言词典》《银川方言词典》均记为“言传”。但从上述文献记载可

见:大声说话为“言”,小声说话为“喘”。“喘”字更合适。
45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三、其他

《新疆漢語方言詞典》出版于 1990 年,至今已過去近三十年。它為保護和

傳承新疆漢語方言做出了很大貢獻,這是一項具有歷史性的研究成果。在西北地

區其他方言詞典的對照下,發現有部分詞語並未收入詞典,但是實屬新疆漢語方

言詞。因此对其中部分詞條进行本字考证后,收录生活中最常用的 20 项词条予

以補充。

24
【揭】[ʨ‘ie ]

動詞,扛,舉:你能不能把鐵鍬~起來?

《說文解字》:揭,高舉也。去列切,基竭切。

《廣韻》入聲山攝月韻見母,揭,舉也。

《莊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召匮,揭箧,擔囊爾趨。”

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14
【癄】[ʨ‘iau ]

形容词,木頭久置后受潮受光變形:你這個家具~掉了,家裡太潮了嘛。

《廣韻》子肖切,去聲笑韻,縮也,小也。

《玉篇·疒部》:“癄,物縮也。”

《廣雅·釋詁三》:“癄,縮也。”

【匾食】

名词,对饺子的称呼,古称“扁食”。

在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纳发掘的唐代墓葬中发现的最早实物,一起出土的还

有贞观十七年契约。此外,在新疆维吾尔族把饺子叫 benxir,图瓦语为 biŋsi,

保安语为 biansr,蒙古语为 bangsi,显然是“扁食”的音译。

《方言》卷十三:“饼谓之饦,或谓之馄。”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

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半月形状的馄饨就是饺子最早的称谓。从宋代起,

46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半月馄饨又被叫做“角儿”,《东京梦华录》记载为“水晶角儿”,《武林旧事》

“蒸作从食”中有“诸色角儿”。后来称为“匾食”。明代李实《蜀语》:“馄

饨曰匾食,射洪县绝品。”沈榜的《宛署杂记》:“元旦拜年……作匾食。”《明

清俗语辞书集成》记载匾食为“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匾食。”《清平

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麦、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匾”后来通用为“扁”。《聊斋俚曲集·墙头记》第二回:“银匠说是卖

扁食的五二。”《真本金瓶梅》第七十二回:“这供养的扁食和酒,也不要收到

后边去,你每吃了罢。”

饺子这个词出现的较晚,《正字通》:“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

或谓粉角,北人读角为矫,因呼饺饵,为饺儿。”角从入声转为舒声,读如交。

新疆至今仍有地区称饺子为“扁食”。
213
【揙】[piɛn ]

动词,打、揍:把这个欠揍的娃娃~给一顿。|你再闹我就~你了,你别不信。

《说文解字》:“揙,抚也。从手,扁声。”段玉裁注:“搏也。从手。扁

聲。

婢沔切。”《广韵》卑連切,平声仙韵幫母字,揙,揙擊。

《玉篇·手部》:“揙,搏也,击也。”《集韵·先韵》:“揙,擊也。”

北方此字多為平上聲。新疆方言常說:揙給一頓。
51
【滗(潷)】[pi ]

动词,挡住容器中的沉淀物,把液体倒出或挤出来:那副中药熬制好了,你去把

药汤~出来。|洗米的时候要把脏的淘米水~干净,再接干净的水。

《广韵》鄙密切,入声质韵帮母字。潷,去渣。

《集韻》:“潷、滗、 ,《博雅》 也,一曰去滓或從皂。”

《广雅·釋詁二》:“潷, (lù)也”。王念孫疏證:“潷之言逼,謂

逼取其汁也。《玉篇》:‘潷,音筆,笮(zé)去汁也。’《眾經音義》卷五引

《通俗文》云:‘去汁曰潷。’……今俗語猶云潷米湯矣。”

《慧琳音義》卷四十四:“潷飯,亦去飯汁也。”

47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胡文英《吳下方言考》卷八:“泌,滴尽水也。吴中謂缓泻水以存物曰泌(音

秘)。”《越諺》卷下:“留渣取汁也。‘泌药’出自《廣韻》。”《新方言·釋

言》:“古无潷字,医经但作分泌。今人谓去汁曰泌。引申之谓甚清曰泌清。皆

读鄙密。”楊樹達《長沙方言考》:“今長沙正謂去水曰潷。”可见潷也作为“滗、

泌、逼、 ”。

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大水看藥吊子里熬剩半罐兒了,就潷

出來,滿滿一小碗。”

如今在新疆方言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如“滗汤”、“滗药”、“滗茶”等。
213
【秕】[pi ]

形容词,形容谷物不饱满的样子:这个麦子~~的,空掉了。|他饿的肚子~~的。

《说文解字》:“卑履切,不成粟也。从禾比聲。”清段玉裁注:“按不成

粟之字从禾。惡米之字从米。而皆比聲。此其別也。按今俗呼穀之部充者曰‘瘪’,

即‘秕’之俗音俗字。

瘪在《说文》中释为“枯病也”,可见它并非本字,只是秕字的俗字。《新

方言·释植物》:“今谓谷不成者为秕谷,俗作瘪。”

《左传·定公十年》:“夹谷之会,孔丘曰:若其不具用秕稗也。”杜注释

为“秕,谷不成者。”又作“粃”,《玉篇》释其为秕的俗字。

《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二回:“或将一石里边搀上四五升秕谷,或是精糠,

三奶奶,你都那里查帐?若是我在里面,这事那个敢做!”
213
【箅】[pi ]

名词,蒸锅中的竹屉,后指有空隙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如竹箅子、铁箅子、纱

箅子等:蒸完馍馍要把~子端出来。

《广韵》博计切,去声帮母。《说文解字》:“蔽也,所以蔽甑底。”

清段玉裁注:“所㠯蔽甑底。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

漏。《雷公炮炙論》云:‘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煑(zhǔ)昆布,用弊箅。’”

北周庚信《哀江南賦》曰:‘敝箅不能救鹽池之鹹,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

杨树达《长沙方言考》:“今长沙犹谓箅甑底者谓甑箅子,箅读平声。”

48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景岳全书》 卷之六十一:“外用砂鍋入黑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著水,上

用甑箅,箅上放首烏煮而蒸之,以肉爛為度。”甑与箅常常连用。
213
【渳】[miᵉ ]

动词,少量并且很慢地喝:天气闷热要多喝水,稍微~上几口也行。|今天吃饭不

多喝酒,我就~上两口就行了。

《说文解字》:“渳,飲也。从水,弭聲。緜婢切”《广韵》綿婢切,上紙

明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作“飲歃也”,段玉裁注:“浴屍則釁屍口鼻。與

飲歃義相近。”《新方言》:“今人小饮曰渳”。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水部》:

“湘湖间称小饮甫至唇边而止曰渳”。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业四·长沙方

言续考·渳》:“今长沙谓以口饮酒少许为渳,音正如泯。”在新疆汉语方言中,

仍然说渳一口茶或酒,也说泯。
53
【㽹】[fan ]

动词,作呕欲吐:吃得太油腻,胸口儿一个劲儿地往上~的呢。|吃的东西全都~

上来了|口里~酸水。

《广韵》芳万切,去願滂。㽹,吐㽹。校釋“㽹,惡心嘔吐。”《集韵》:

“㽹,心恶病。

《越谚》卷中:“心㽹,恶心欲吐。”《字汇》:“㽹,心恶吐疾也。”

又可作“㤆”,《广韵》㤆,芳万切。与㽹读音相同。《玉篇》:“㤆,恶

心也。”《蜀方言》卷上:“心恶欲吐曰㤆。”。
21
【 】[piau ]

动词,轻捷速行:你去~一趟把文件取回来。|这娃精力大得很,这一会会来回的

~了好几趟了。

《说文解字》:“撫招切。輕行也。从走,票聲。”《广韵》甫遥切,平宵

幫。

《龙龛手鉴·走部》:“ ,行疾貌。”
21
【搲】[va ]

动词,舀,用碗等容器取米、面等物:父亲,他那边又~了些米去了。|用瓢~水。

49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广韵》烏化切,去麻影。

《正字通》:“乌瓜切,音蛙。取也。义与掘剜相近。”

元代《陈州粜米》一折:“我量与你米,打个鸡窝,再搲了些。”

清蒲松龄《日用俗字·饮食》:“大瓢搲来酵子发,下手先扠二百拳。不大不小

攥成剂,丸挵加□(左米右孛)手不粘。”《聊斋俚曲集》 第三回:“才搲了

升麦子碾上,掐了掐,烙了两个黑饼,丢给他说:‘这不是咱过的日子,你可受

用。’”
21
【踒】[vɤ ]

动词,扭伤:他走路不小心把脚腕子给~了一下。|他打别人没打疼,反倒把自己

手腕子给~肿咧。

专指足部骨折。《广韵》烏禾切,平戈影。歌部。《玉篇》:“于卧切,足

跌也。”《说文解字》:“踒,烏過切。足跌也。从足委聲。”

段玉裁注释:“踒,足跌也。跌,當爲胅字之誤也。《肉部》曰:‘胅,骨

差也。’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仓颉篇》卷中:“踒,

挫兄为踒。”《易林·小畜之艮》:“折臂踒足,不能进酒。”唐韩愈《祭马僕

射文》:“佐戎滑台,斥由尹寺;适彼瓯闽,臲卼跋踬;颠而不踒,乃得其地。”

泛指骨折。《集韵》:“踒,折也。”《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七:“子

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踢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

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踢马而拙于任肿膝。”
21
【捼】[vɤ ]

动词,用力使直物变弯曲:把铁丝~一~就变成衣服架子了。

《集韵》乌禾切,平戈影。手萦也。
21
【绽】[tsan ]

动词,缝补,缝纫:把破裤子拿来我给你~补一下。也有衣服脱线解开之义,引

申为裂开:打的他是皮开肉绽。所以这是一个反训词,裂开和缝补都是“绽”。

《广韵》丈苋切,去裥澄。《广韵·裥韵》:“袒,衣缝解,绽,袒同。”

郑玄注《礼记·内则》:“绽犹解也。”可见绽本义为衣缝裂开,与袒同。

50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绽”篆文从糸旦声,隶变之后,楷书写作䋎。《说文解字》:“䋎,丈莧

切。補縫也。”段玉裁注:“補者,完衣也。古者衣縫解曰袒,今俗所謂綻也;

以鍼(zhēn)補之曰䋎。內則云:‘衣裳綻裂,紉鍼請補綴是也。’引申之不必

故衣亦曰縫䋎。古辞《豔歌行》曰:‘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

覽取爲我䋎。’謂故衣誰則補之。新衣誰則縫之。賴有賢主婦見而爲補縫之也。

綻字古亦作䋎。淺人改之。”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绽,本裂缝的意思,

补联裂缝也叫作绽。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中的故衣与新衣为连类偏举。新

衣本不需绽,只是为了陪衬上一句,本身无意义。”

《俗书刊误·日用杂字》:“衣缝解曰绽,音奠,俗音栈。”《正字通》:

“绽,缝补其缝亦曰绽。”由此可证绽是䋎、袒的后起形声字,俗作绽,如今袒、

绽表义有分工,䋎则逐渐废而不用。在新疆地区今日犹然。

唐杜牧《感怀》:“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元遗山集》 卷第三十四:

“右肩挑酒瓢,左肩挑布囊,破处绽补之。”《晋江县志道光本》 卷之七十六

杂志下:“及就席,主人请宽外衣,其衬袄乃旧苍布衫,肩有绽补处。诸靓妆者

皆自失。”
21 21
【鸱鸮子】[ʦ'ɿ ʨiau ʦɿ]

名词,猫头鹰。

鸱鸮,亦作“鸱枭”。鸟名。俗称猫头鹰。常用以比喻贪恶之人。

《广韵》處脂切,平脂昌。鴟一名鳶也。

段注:“今江蘇俗呼鷂鷹。盤旋空中。攫雞子食之。《大雅》云:懿厥哲婦。

爲梟爲鴟。《莊周》云:鴟得腐鼠是也。《爾雅》有鴟鴞、怪鴟、茅鴟。皆與單

言鴟者各物。

《诗·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文选•曹植〈赠

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44
【该】[kai ]

新疆汉语方言称欠钱为“该账”,“该”有欠人钱物之义。

《说文解字》:“该,军中约也。从言亥声。古哀切。”《新方言·释言》:

5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约成则分定,故今人谓分所应为曰该,该犹当也。”《中华大字典》:“犹言

欠也。”“该”字欠人钱物之义最早的用法见于元杂剧和明清白话小说中。《聊

斋俚曲集》 第三回:“王银匠不是人,使我钱借我银,十年我并不曾问。因着

合他常相处,该钱也无个账目存,这一来叫人心不愤。”《西游记》 第八十四:

“请小娘儿来陪唱陪歇,每位该银五钱,连房钱在内。”《金瓶梅》 第八十六

回:“只是我去年腊月,你铺子当了人家两付扣花枕顶,将有一年来,本利该八

钱银子,你寻与我罢。”
44
【腈】[ʨiŋ ]

名词,瘦肉:不要肥肉,买~一点的肉。

《玉篇·肉部》:“子盈切。腈,肉也。”《集韵·清韵》:“咨盈切。肉

之粹者。”《五方元音》:“粹肉无肥。”《正字通》:“俗字旧注音精。腈,

肉。一曰:肉之粹者。按肉粹借用“精”。”今通常记为“精”。

钦定四库全书《遵生八牋》卷十三:“燥子肉麵法。猪肉嫰者,去筋皮骨,

腈肥相半,切作骰子塊。”《格致鏡原》卷二十四:“熟猪腈肉焙乾澆酒醬揉成

臘肉。”
44
【寐】[mi ]

动词,小睡片刻:太困了,我趴桌上~一小会。

通常记作“眯”,眯《说文·目部》:“眯,草入目中也。从目米声。”本

义是尘土、草屑等碎物进入眼中。眼睛眯着难以睁开,口语引申为闭眼小睡,由

闭眼小睡也引申为做噩梦。皆非本义。

“寐”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寐,蜜二切,臥也。从㝱省,未聲。段

注:“臥也。俗所謂睡著也。周南《毛傳》曰:寐,寢也。”《广韵》:“寐寢

也。卧也。息也。彌二切,去至明。”《正字通》:“寐,音密。”《说文系传》:

“从㝱省米声,臣锴曰压(《字苑》:眠内不详也,俗字作魇,梦惊,做噩梦)

也。寐则神游为阴气所压,不得出也。若鬼神,其实非也。……又山海经有食之

不眯,假借眯字为之也。”

因此,今通用之“眯”,其本字当为“寐”。

5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1
【馏】[liəu ]

动词,再次上蒸笼加热。

《说文解字》《玉篇》:“馏,饭气蒸也。”《广韵》:“力救切,去宥來,

餾,餾飯。”《爾雅·釋言》:“饙餾,稔也。註:饙熟曰餾。疏:孫炎曰:烝

之曰饙,均之曰餾。”宋郑樵谓“报蒸曰饙,复蒸曰馏。”清朱骏声《说文通训

定声》:“谓米一蒸为馈,再蒸为馏。”黄侃《蕲春语》:“今北京谓食冷复蒸,

曰馏。”

《全后汉文》卷三十六:“言大饿人得一{杨皿}饭,无所益也。宁相六,不

守熟。案:蒸饭更泥,谓之馏,音与六相似也。”《北山酒经》:“炊,再馏饭

约四更,饭熟即卸在案桌上,簿摊令极冷。”

今日新疆汉语方言中仍然在使用,谓馒头、包子等面食或熟食再上锅蒸热为

“馏一下”。
213
【 趤】[laŋ taŋ]

,《集韻》:“郞宕切,音浪。”趤,《集韵》:“大浪切,音宕。”

《類篇》:“ 趤,逸遊。”义为四处游逛,音与义皆与今合。

《中华大字典》:“今俗犹存此语,字作浪荡。”今通作“浪荡”,明屠隆

《彩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王堂仙回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儿浪荡天涯。”

也引申出贬义色彩含义,如游手好闲:浩然《艳阳天》第九七章:“从小就浪荡

惯了。唉!”还可以指代行为不检点;放荡。杨沫《青春之歌》:“摇晃着身子

吹着口哨,像个浪荡公子。”

53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结语

(一)研究结果

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选出了 73 个存疑词进行本字考证,另外增

加了 20 个字典未收录的常用方言口语词,共考证 93 个词。全面系统地总结出新

疆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本字研究方法以及历史发展脉络。

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了前人对于本字考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笔者所借鉴

使用的具体考证方法。第一节介绍了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以及方言音系的具

体划分。由于出现了部分无考的情况,词汇来源成分复杂,无法考证出其本字。

特此将《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的无考词在此节列出,希望对其他语言学者有所

提示和帮助。

第二节系统归纳收集和整理出新疆汉语方言本字考集,部分考证借鉴于前人

考释,部分由笔者自己考证得出。每个词条先列出本字、读音、释义,然后举方

言例句,列出其在《说文解字》、《广韵》、《集韵》等字书中的音韵地位和释

义,最后利用文献证明其出处。考证字条目的排列依据声母进行归类,按声母的

发音部位前后的顺序排列。部分条目不够精确,有待继续考证,前标注“存疑”。

第三节额外考证了《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未收录的部分方言本字。供各位

学者参考。

这些本字所记录的方言字词都是古语词在现代通语中消亡而在方言中仍然

存活的字词,因此该研究提供了汉语词汇史信息。对每个字的古今语音演变规律

的解说,为汉语语音史提供了古今语音演变的个案材料。为一些方言词找到了持

之有据的书写形式。这对方言研究、汉字研究、语源学研究以及词典编纂等都是

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所考各本字,一方面适用于当代方言,另一面由于文献有证,

也适用于古籍所提示的古代对应历史时期。

(二)研究的困难与展望

当初选择该题时导师曾找我商量更换题目,一是考证有难度,我欠缺经验;

54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二来考证中所必须的音韵、训诂学基础我较为薄弱。事实也正如导师当初所质疑

的,整个考证过程的难度是超出预料的。但我一再坚持,想要争取从兴趣点切入。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回民,身边亲戚日常使用方言交流,特别是六十岁以上的

老人都可以作为发音人来咨询,有得天独厚的方言基础优势。即使考证有偏差,

但在这个过程中,更希望能学会如何利用可挖掘资源做研究,如何能够实现书本

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最大化结合。这期间我申请交换至武汉大学交流学习,辅修了

《音韵学》《训诂学》以及《说文解字》专项课,课程难度很大,付出了很多时

间和精力,利用武大图书和教师资源学习,十分受益。这期间也去上海图书馆、

陕西图书馆查找资料,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

从最初筛选的一百多词中,能够靠我自己考证找出的不到几十个。有些词可

以直接从《广韵》中查找到。例如“地藨”:

释为草莓。一开始对《新疆汉语方言词典》的“地薸儿”的“薸”用字产生

怀疑,郭璞注:“水中浮萍,江東謂之薸。”“浮萍”与“草莓”不符。因此需

要另行考证:在《广韵》中找同为宵部的字,并且草莓是植物,有可能带草字偏

旁。锁定为“藨”字,《广韵》普袍切,平声豪韵滂母。宵部。果名,莓的一种。

音与义都相符。之后再找文献例证,《尔雅·释草》:“藨,麃(biāo)。”郭

璞注:“麃即莓也。今江东呼为麃莓。子似覆盆而大,赤,酢(酸味)甜可啖。”

《本草纲目·草部》:“一种蔓小于蓬蘽,一枝三叶,叶面青,背淡白而微有毛,

开小白花,四月实熟,其色红如樱桃者,即《尔雅》所谓藨者也。”因此本字当

如“藨”。

逐渐越来越难从韵书中发现能对上音义的字词。我发现教材所教的考证方法

几乎过于理想化,没有那么多字词能够直接从韵书中找出。中国地域广阔,不可

能所有的本字都能在收字有限的《广韵》中找到。相应的,以《广韵》为代表的

韵书也会漏收许多读音。多数时候,我会比对很多部方言词典,对照其记法进行

考证,看哪一部词典的用字更为考究。我多参考的为西北五省方言词典如《西安

方言词典》、《兰州方言词典》、《西宁方言词典》、《乌鲁木齐方言词典》、

《银川方言词典》等。例如“冹”:

55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释为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在《西安方言词典》和《兰州方言词典》中

都记为“拔”。但在《银川方言词典》中被记为“冹”,义冰凉;放在凉水里浸

泡。《说文》 :“冹,一之日㓖冹。從仌,犮聲。”《類篇》分勿切,寒也。

诗一之日㓖冹。又方伐切,寒冰也。一曰风寒。《山晖禅师语录》 :“冹夜雪

纷拿正好薶炭以消冬寒封户而避。”该字今读 fa,古无轻唇音,《广韵》入声

月韵帮母,方伐切。因此读为 ba。方言保留重唇音,读若拔,引申为把东西放

入凉水中冷却。“拔”字本并没有寒凉之意。元明时期“冹”作“拔”,为冷却

之义。《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回:“使凉水拔肉菜的厨子。”说明“拔”为借

用,“冹”才是本字。《银川方言词典》的用字显然更为恰当,因此当选用。

还有部分考证是对比借鉴西北方言学者的成果,如邢向东、张洋、孙立新、

莫超、安忠义等学者的专著和论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研究,吸取了他们严谨

的论证结构和丰富的论证过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有本字可考,很有可能它并非来源于汉语。王力先

生对于这种情况也有过专门的论述,“中国民族复杂,以古代为甚,有些语汇是借

用非汉族的,借用的时代有远有近,我们若认为现代方言中的每字都是古字的遗

留,相当于指鹿为马。”因此考虑到这,我翻阅了《汉语波斯语词典》以及《回

回馆杂字研究》。考证了个别词为波斯语,如“劳刀”:波斯语 lovde。形容人

厉害,能干。该词在波斯语原意为诙谐,滑稽。在新疆汉语方言仍然保留此意,

多形容小孩子调皮捣蛋。后来逐渐发展出厉害,能干之义。

有一部分特殊的词属于“存疑”项,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是严格按

照语音规律变化的,例外情况很普遍,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另外的考证方法。很多可

以从古代学者所作的注释中发现方向。这样的考证结果通常存疑,也作出了多种

猜测。如:“模囊”形容做事慢慢腾腾,行动迟缓,不利索。猜测一:铺儾;猜

测二:木讷。又如“帮间”,到底是“帮间”、“膀肩”还是“半肩”?这样的

存疑词有六个。猜测吸纳各家说法,希望能够为今后学者提供借鉴。

许多方言本字在古代文献里是找不到实际用例的,因为一般古代文献所用的

是标准的书面语,不用或很少用方言词。大量的方言词本字只是收录在古代字书

56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或韵书之类的工具书中。又因为各地的方言词汇并未普遍深入调查,考证某一方

言本字的时候往往难以顾及跟其它方言的全面比较。有些词语往往在大量翻阅古

籍文献将要呼之欲出时,苦于找不到文献对应而前功尽弃。有些词语可能此时没

有考证出,在翻阅其他字时,被意外发现。总之考证的过程比想象中更难,但收

获满满。不过笔者学识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谨希望能对新疆汉语方言相关研

究提供力所能及的参考。

57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陈彭年.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合刊影印本[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丁度等.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司马光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周祖谟.尔雅校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7]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7.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1988.

[9]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邢向东.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M].西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刘俐李.回民乌鲁木齐语言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12]张洋.哈密方言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13]王克明.听见古代——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孙立新.西安方言研究[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

[15]牛炜,牛彩芹.巴里坤汉语方言俗语[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1.

[16]莫超.西北方言文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7]杨树达.词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

[18]周磊.新疆汉语方言词典[K].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19]方言本字研究的两种方法[M].中国东南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一辑,1995.

[20]殷寄明.汉语语源义初探[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8.

[21]王力.同源字字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2](明)张自烈撰.正字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23]王力.古汉语字典[K].北京:中华书局,2000.

[24]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K].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25]汉语大词典[K].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58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6]谷衍奎 .汉字源流字典[K]:华夏出版社,2003.

[27](清)阮元撰.经籍籑诂[M]:中华书局,1982.

[28]安忠义.陇右方言词语疏证[M]:人民出版社,2011.

[29]张成材.西宁方言词典[K]: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0]王军虎.西安方言词典[K]: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1]周磊.乌鲁木齐方言词典[K]: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2]李树俨,张安生.银川方言词典[K]: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3]逄锦聚,陶得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期刊类:

[1]施文涛.宁波方言本字考[J].方言,1979,(3)

[2]白宛如.北京方言本字考[J].方言,1979,(3).

[3]李荣.吴语本字举例[J].方言,1980,(2).

[4]黄典诚.闽语人字的本字[J].方言,1980(4).

[5]陈亚川.“谱”字的方言本字考[J].方言,1980,(1).

[6]李荣.论“入”字的音[J].方言,1982,(4).

[7]刘凯鸣.方言俗语与方言俗语词的考本字[J].语文研究,1987,(3).

[8]王海根.本字与借字切莫颠倒[J].语文研究,1987(1).

[9]苏炳社.关中(扶风)方言本字考释举隅[J].宝鸡师院学报,1988,(2).

[10]李如龙.考求方言词本字的音韵论证[J].语言研究,1988,(1).

[11]张子刚,刘育林.陕北方言本字考[J].延安大学学报,1988(3).

[12]范进君.论《词诠》[J].求索,1990,(1).

[13]张安生.同心回族方言语词考释[J].宁夏大学学报,1994,(1).

[14]冯玉涛.试说“旋”的本字[J].中国语文,1995,(2).

[15]张安生.同心(回民)方言语词考释(二)[J].宁夏大学学报,1996,(1).

[16]李荣.考本字甘苦[J].方言,1997,(1).

[17]李荣.考本字甘苦补[J].方言,1997,(2).

59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8] 邓靖声.《西宁方言词例释》[J].中国文学,1981(5).

[19]梅祖麟.方言本字研究的两种方法[J].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0.

[20]钟奇.从“踩”的本字看词语考释的几种方法[J].暨南学报,2000,(1).

[21]王福堂.方言本字考证说略[J].方言,2003,(4).

[22]王雷.陕北方言本字续再考[J].延安大学学报,2003,(2).

[23]马重奇.清代漳升:韵书方言本字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4]张晓梅,张子刚.陕北方言本字新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5]《新疆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刘俐李,收于《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2004.

[26]《陕西民俗与方言本字》刘勋宁,收于《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2004.

[27]向亮.用《说文》中的“读若”求本字浅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5,(3).

[28]雒鹏.甘肃方言本字考例释[J].西北师大学报,2008,(1).

[29]何茂活.方言词典“本字”问题献议——以西北地方方言词典为例[J].咸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4,(1).

[30]孙立新.陕西方言语音与本字有关的几个问题[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4,(00).

[31]鲁海涛.陕西武功方音本字考[J].现代语文,2014,(5)

[32]孙立新.宝鸡方言本字考(一)[J].宝鸡社会科学,2015,(2).

[33]潘悟云.方言考本字觅轨法[J].方言,2015,(4),289-294.

[34]赵艳.甘肃庄浪方言本字及古语词例释[J].语文学刊,2016,(8).

[35]贺树刚.晋中方言本字考 28 例[J].汉字文化,2016,(1).

[36]薛永刚.关中方言用字考二则[J].新西部(理论版),2007,(6).

[37]董印其,郭玮.新疆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概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2)
.

[38]马兴仁.回回食品秃秃麻食[J].《回族研究》,1995,(2).

[39]保罗·D·布尔勒,陈一鸣译.13—14 世纪蒙古宫廷饮食方式的变化[J].《蒙古学信息》

1995,(1).

[40]孙立新.陕西方言语音与本字有关的几个问题[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4.

[41]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现状之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1(1).

60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论文类:

[1]彭旭军.娄底方言本字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彭娟.湘方言本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殷梅.方言俗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0.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1]马悦.“草族”新探——你“长草”了吗?[J].语文学刊,2016(12).

[2]马悦.汉文版《新疆日报》(1951-1960 年)电影宣传解读[J].传播力研究,2017,(7).

61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致谢

这是我来到新疆大学的第七个年头,这里就像是我第二个家。当完成了在校

期间写作的最后一篇论文,长舒一口气。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得以落实,看起来只

有这薄薄的一沓纸,但其中包含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

当初甚至我的导师都怀疑难度是否过大,恐我不能很好的完成。为了打消她

的疑虑和担忧,在找出不少无法书写的方言词的基础上,尝试学习其他学者的方

法,亲自考证,证明我有这个能力完成,随即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写作过程。这期

间我翻阅了大量方言词典以及考证类文献,前往陕西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查找

资料。图书馆不让带食物,为了节省时间便省去了两餐。

在修完所有学分后,申请前往武汉大学文学院学习,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这趟“出

门”学习的机会。在导师引见下有幸结识了王统尚教授和张延成教授,感谢二位

给予的珍贵指导意见,对我而言犹如雪中送炭。

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李圃老师。她平日里工作繁忙,但仍然时刻操心

我的学业和生活,从确定选题到完成论文整个过程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喀纳斯调

研的那个夏天,我看见了她的坚持和执着,她严谨的态度,她的专业水平和魄力,

这将永远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其次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彭嬿老师奠定了我们

的语言学理论基础。陈英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方言调查学习,沈淑花老师教会我们

实验语音学的软件技巧,海峰老师带领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为我打下扎实的专

业知识基础。感谢艾丽菲热、小木、董沛、郭玛静怡这几位同学的陪伴,困难的

路上我们携手前进,彼此支撑,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在学习生涯中照顾和力所能

及的帮助我。终于走到了今天!感谢有你们!

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到!可以肯定,这一定不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篇

作品。脑中不断浮现出研究生入校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痛苦,有风雨,

也有彩虹。研究生三年充实又充满挑战,我战胜了自己的胆怯,战胜了科研中的

难题、战胜了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再次为帮助过我的人深表感谢。

62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63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