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us êtes sur la page 1sur 9

 2003 年 4 月           山西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Apr.

,2003
第 26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Vol . 26  No. 2

【文学评论研究】

宋诗的特点新探
邓  程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 100866)

关键词 : 宋诗特色 ; 成就 ; 山水田园诗 ; 禅宗


摘  要 :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严羽概括的宋诗特点当成定论 , 从议论 、
才学 、
文字等方面去界
定宋诗 。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宋诗真正的特色是和它的成就密不可分的 ,宋诗的成就恰恰在于其
山水田园诗 ,这也正是宋诗最大的特色 。宋诗特色的形成与宋代的时代思想相关 。
中图分类号 :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935 ( 2003) 02 - 0047 - 09

奇外无奇更出奇 ,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


  一  评价的历史
苏黄尽 ,沧海横流却是谁 。
从宋代末期 ,就已经开始对宋诗的评价 。
首先请看一看南宋末期同时代的两位名人的说法 : 古雅难将子美亲 ,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
唐文人皆能诗 , 柳尤高 , 韩尚非本色 。迨本期 涪翁拜 ,未作江西社里人 。
则文人多 ,诗人少 。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 , 集各有 池塘春草谢家真 ,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
诗 ,诗各自为体 , 或尚理致 , 或负材力 , 或逞辨博 。 陈正字 ,可怜无补费精神 。
[4 ]

少者千篇 ,多至万首 。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 , 以上诗论拈出苏 、


黄、陈三人考察其诗 ,恰是严羽所谓以
[1 ]
也非诗也 。 “才学 、
文字 、
议论”
为诗者 。
近代诗人乃作奇特解会 , 遂以文字为诗 , 以议 近诗以盛唐为尚 ,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 。
[5 ]

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是为诗 ,夫岂不工 ,终非古 唐人主情 ,去三百篇近 ; 宋人诗主理 ,去三百篇


[6 ]
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 , 有所欠焉 。且其作 却远矣 。
多务使事 , 不问兴致 , 用字必有来历 , 押韵必有出 宋诗似文 , 与唐人较远 ; 元诗似词 , 与唐人较
[7 ]
处 ,读之终篇 ,不知着到何在 。其末流甚者 ,叫噪怒 近。
张 ,殊乖忠厚之风 ,殆以骂詈为诗 。诗而至此 ,可谓 唐人作诗 ,自述己意 ,不必求人知之 ,亦不必人
一厄也 。 [2 ]
人说好 。宋人皆欲人人知我意 , 明人必欲人人说
[8 ]
以上特别之处并不在于他们对宋诗的深恶痛绝的态度 , 好 ,故不相入 。
而在于他们所概括的宋诗的三个特点 。尤其是严羽的概括 : 以上都是贬宋诗者 。毋庸多说 , 都是立足于严羽之说
“以文字为诗 ,以议论为诗 , 以才学为诗”尤为醒目 。而此后 的。
七百年间 ,凡论及宋诗者 ,无论誉或毁 ,居然都是围绕这三点 至于褒奖宋诗的 ,刘克庄有“宋诗岂为不愧于唐 ,盖过之
展开 ,这使人颇感惊异而且有趣 。 者。
”[9 ] 方岳有诗“前宋文章配两周 , 盛时诗律亦无俦 。今人
下面请继续看下去 : ”[10 ]
未识昆仑派 ,却笑黄河是浊流 。
山谷之诗 ,有奇而无妙 ,有斩绝而无横放 ,铺张 另外 ,叶燮说 :
学问以为富 ,点化陈腐以为新 ,而浑然天成 ,如肺腑 从来论诗者 ,大约伸唐而黜宋 ,有谓“唐人以诗
[3 ]
中流出者 ,不足也 。 为诗 ,主性情 ,于三百篇为近 ; 宋人以文为诗 , 主议

收稿日期 :2003 - 01 - 02
作者简介 : 邓  程 (1968 - ) ,男 ,湖南涟源人 ,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
47
论 ,于三百篇为远 。
”何言之谬也 。唐人诗有议论 应该是直接说道理 , 或者说用非形象的 、
抽象的语言表达作
者 ,杜甫是也 。杜五言古 ,议论尤多 。长篇如《赴奉 者的思想 , 而把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则不应归于此类 。可以
先县咏怀》《
、北征》及《八哀》等作 , 何首无议论 , 而 说 ,这种创作方法古已有之 。在东晋即已有玄言诗 。如支遁
以议论归宋人 , 何欤 ? 彼先不知何者是议论 , 何者 的《咏怀诗》
即是玄言诗 。在他的第二首《咏怀诗》中有这样
为非议论 ,而妄分时代耶 ? 且三百篇中 , 二雅为议 直接说理的句子 “
: 廓矣千载事 , 消液归空无 。无矣复何伤 ,
论者 ,正自不少 。彼先不知三百篇 , 安能知后人之 万殊归一途 。道会归冥想 , 罔象掇玄珠 。
”至于孙绰 、
许询更
诗也 。如言宋人以文为诗 , 则李白乐府长短句 , 何 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到了唐代 , 正如叶燮所言 , 杜甫诗中
尝非文 ? 杜甫前后《出塞》及《潼关吏》等篇 ,其中岂 议论甚多 。杜甫《前出塞九首》
之六 “
: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
无似文之句 ? 为此言者 , 不但未见宋诗 , 并未见唐 王”,句句议论 。在《北征》《
、赴奉先县咏怀》中都有议论 。杜
[10 ]
诗。 甫还有许多政治诗 , 如同奏折 。他的《戏为六绝句》也是议
岂唐诗中无宋 ,宋诗中无唐耶 ?[11 ] 论 。至于韩愈 , 议论更多 。他的《调张籍》也是评论李杜诗
宋人之诗 , 变化于唐 , 而出其所自得 , 皮毛尽 的 。所以可以肯定 ,以议论为诗并非宋代特产 。如果一定要
[12 ]
落 ,精神犹存 。 找个什么区别的话 ,只能说宋代此种风气更为普遍罢了 。在
诗莫 盛 于 三 元 。上 元 ———开 元 ; 中 元 ———元 宋代以议论为诗起于梅尧臣 、
欧阳修 、
苏轼诸人 , 北宋初期 ,
[13 ]
和 ; 下元 ———元 也 。 有所谓白体 、
晚唐体 、
西昆体 , 议论即使有 , 也未成风气 。到
以上可算拥护宋诗者 。可以看出 , 凡稍具体分析者 , 无 了梅 、
欧诸人 , 提倡学杜甫 , 结合当时诗文革新运动 , 继承韩
不涉严羽的观点 。 愈的“文以明道”,议论才成为风气 。欧阳修 “
: 开口揽时事 ,
另外 ,有持论较平衡的 。近代钱钟书 、
缪钺都是如此 。 议论多煌煌”《
( 镇阳读书》) 是这一时期议论诗的主要特色 。
钱钟书说 : 此时议论多为谈时事与政治 、
经济 、
军事关系较为密切 。如
唐诗 、
宋诗 , 亦非仅朝代之别 , 乃体格性分之 梅尧臣的《寄永兴招讨夏太尉》、
苏舜钦《串夷》、
欧阳修的《答
殊 。天下有两种人 ,斯分两种诗 。唐诗多以丰神情 朱 捕蝗诗》等 。至王安石 、
苏轼阶段 , 理学影响开始深入 。
韵擅长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 [14 ]
说哲理而不是说时事的多了 , 到黄庭坚 , 大量禅宗的语言开
曰唐曰宋 ,特举大概而言 ,为称谓之便 ,非曰唐 始进入诗歌 ,令人厌恶 。如王安石的《定林》、
苏轼的《题西林
诗必出唐人 ,宋诗必出宋人也 。故唐之少陵 、
昌黎 、 壁》、
黄庭坚的《陈留市隐》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
《题胡逸
香山 、
东野 ,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宋之柯山 、
白石 、
九 老致虚庵》
等等 。至于二程 、
朱熹等理学家的诗 ,就更不用说
[14 ]
僧、
四灵 ,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 了 。需要说明的是 , 南宋朱熹的某些诗是个例外 。到了南
缪钺说 : 宋 ,以议论为诗的倾向相对而言大为减少 。像陈与义 、
陆游 、
故论宋诗者 , 不得不以江西派为主流 , 而以黄 杨万里 、
范成大 、
永嘉四灵 、
江湖派 ,都不以议论为诗名世 。
庭坚为宗匠矣 …唐诗以韵胜 , 故浑雅 , 而贵蕴藉空 至于以才学为诗 , 如果结合刘克庄的评论 , 就会了解其
[15 ]
灵 ; 宋诗以意胜 ,故精能 ,而贵深析透辟 。 真正的含义为负才力 、
逞辨博 , 也就是今人所说炫耀学问 。
其中 ,钱钟书的观点显然受到叶燮与吴雷发的启发 , 缪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需引黄庭坚自己的话来说明 :
钺与之类似 。 古之能为文章者 , 真能陶冶万物 , 虽取古人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叶燮与钱钟书的不同之处 。叶燮实 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点 ,点铁成金也 。
[16 ]

际上否定了严羽的观点 。他并不认为以“文字 、
议论 、
才学” 总的说来 ,以才学为诗 , 可称为好用典故 , 言必有据 , 所
为诗是宋诗的“特点”———他认为唐诗中也有这样的诗 。但 谓无一字无来历 。这样说来 ,以才学为诗 ,更是源远流长 。
是 ,到底什么是宋诗的特点 ? 他没有说 。钱钟书则利用叶燮 如果说自有诗以来即有用典 ,未免言过其实 。其实古人
的论述 ,对严羽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 即严羽概括的宋诗的特 称用典为用事 ,更能切实体现典的本质 。在《诗经》里 , 代替
点是对的 。不仅是对的 ,而且还要扩充到唐诗中去 ———甚至 用典的手段是比兴和叙事 。
《楚辞》里显然已有了典故 , 如
于扩充到一切诗 、
一切人中去 。也就是说 , 在对宋诗特点的 “从彭咸之所居”。在汉乐府中 ,叙事又成了主要的手段 。从
认识上 ,钱钟书从叶燮那儿又回到了严羽的观点 。 古诗十九首以后 , 用典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从三曹 、
建安
因此 ,我们绕过目前影响最大的钱钟书的观点 , 试从叶 七子 、
竹林七贤到东晋 ,无不如此 。南朝宫体诗兴起 ,也不排
燮处出发 ,以叶燮的观点为起点 ,考察一下宋诗 ,看一看宋诗 斥用典 。唐朝正如黄庭坚所说 ,杜甫 ,几乎字字有来历 ,也并
这个“庐山真面目”
到底如何 ? 不妨碍他成为一代诗史 。朝愈的诗 , 也是以学问为诗 , 读懂
他的诗便需要大功底 。李商隐更号称“獭祭鱼”。因此说 ,宋
  二  对严羽观点的反思
诗以学问为诗 ,如果成立的话 ,也只能说风气更为严重而已 。
我们已经知道 , 对宋诗的评价取决于对宋诗特点的把 在宋代 ,梅尧臣 、
欧阳修用典之风尚不为炽 , 到了王 、
苏、黄,
握 。下面我们就具体考察一下严羽所概括的宋诗三大特点 。 尤其是黄庭坚 ,才以“无一字无来历”为圭臬 , 达到顶峰 。南
首先让我们界定一下以议论为诗 、
以才学为诗 、
以文字 宋又发生一转折以后 ,学问为诗之风大减 。
为诗这三个概念 。所谓以议论为诗 , 即在诗中说道理 , 显然 最后看一看以文字为诗 。以文字为诗是什么意思 ,严羽
48
的本意是否指的是以险僻的文字入诗这种方法 , 不得而知 。 体的流派 ,也没有特定的年代起止 , 它几乎影响了每一个宋
不过叶燮以及后来大多数的理解都是所谓宋诗的散文化倾 代诗人 。由于每一位诗人的经历思想都非常复杂 ,因此强迫
向 ,即以文为诗 。黄庭坚本人也有“诗文各有体 , 韩以文为 把某位诗人划归某一派 , 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勉强的 。因此 ,
[17 ]
诗 ,杜以诗为文”
之说法 。 刘克庄所谓“文之有韵者”, 也是 载道派的定义 ,不是对人而是对诗 。一位诗人可能既写山水
同样的意思 。 诗 ,也写农民的疾苦 ,也写江西派风格的诗 ,那么我们就把他
以散文为诗的倾向 ,同样源远流长 。
《诗经・国风》就有 。 的一部分诗划出来归入载道派的系统 。因此载道派的诗 ,指
汉乐府有些纯粹是散文 。在沈约以后 , 才有严格的诗律 , 唐 的是带有儒家思想色彩的诗 ,包括描写时事 ,关注民生 ,有家
代才有格律严谨的近体诗 。近体诗讲究顿挫 , 对于音节和 国之思的诗歌 。
谐 ,增大诗歌容量 ,都大有好处 。以文为诗 ,尤其在格律严谨 山水田园诗派 ,在宋代也未曾正式存在过 。但和载道派
的近体诗里加入一些散文化的句式 ,只能说是一种变体 。所 不同 ,山水田园诗毕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杨万里和范成大身
谓宋诗的散文化倾向当指此 。同样 ,杜甫是近体诗散文化的 上 。与载道派相同的是 ,我们把每个诗人的山水田园诗归纳
鼻祖 。如《喜雨》
中“春旱天地昏 ,日色赤如血”这样的句子在 起来 ,划入山水田园诗的系统 。我们将按时代先后逐一分析
杜甫集中是不少见的 。韩愈自然又是以文为诗的能手 ,他的 这三个系统的诗歌 。
《石鼓歌》
是其代表 。 先看载道派 :
在宋代 ,以文为诗仍然以苏 、
黄为代表 。苏轼的律诗《和 北宋初期 , 诗派并存着白体 、
晚唐体 、
西昆体 。我们知
子由渑池怀旧》
前四句如此 “
: 人生到处知何似 , 应是飞鸿踏 道 ,晚唐体以贾岛 、
姚合为楷模 , 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主 , 都
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 鸿飞哪复计东西”等于两句话 。黄 和载道派无关 。只有以王禹 为首的白体 , 独开有宋风气 。
庭坚大量的诗都是如此 , 他把杜甫偶尔为之的经常化了 , 在 王禹 宣扬文道的合一 ,推崇韩愈 ,他的诗也体现了这一点 。
他的诗集里 ,难得找出一首完整的唐代意义的近体诗 。这是 他的《对雪示嘉 》《
、十月二十日作》《
、感流亡》,模仿白居易
黄庭坚诗令人厌烦的另一个原因 。黄庭坚诗中如《题竹石牧 的新乐府 ,语言平易 ,也类似杜甫的《三吏》《
、三别》。总的说
牛》《
、子瞻诗句妙一世 ……》《
、听宋宗儒摘阮歌》等等 , 比比 来 ,成就并不太高 。
皆是 。
[18 ]
北宋中叶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运动取得成功 。而欧阳修
以上我们分析了沿袭七百年的对宋诗概括的三大特点 , 本身诗不如文 。在诗中 , 他写过《食糟民》一类的诗 , 用类似
结果发现了两个问题 : 白话的语言揭露官吏与农民的差别 。苏舜钦揭露社会黑暗
首先 ,这三个特点都不是宋诗所特有 。甚至不比前代更 比较大胆 ,体现在《城南感怀呈永叔》《
、猎狐篇》中 ,他还写过
为突出多少 。比方以才学为诗 ,唐代杜甫 、
韩愈 、
李商隐足以 《庆州败》、
《己卯冬大寒有感》、
《吴越大旱》等 , 描写宋夏战
盖过宋代任何一人 。以议论为诗 , 以文字为诗 , 也只是北宋 争 ,抨击上层 , 儒家色彩很浓 。梅尧臣也写了大量的反映现
中晚期才蔚然成风 , 尤其是苏 、
黄两人 , 至于宋代那么多诗 实的诗 ,如《汝坟贫女》《
、田家语》《
、陶者》《
、故原战》《
、送王
人 ,那么长的年代 ,因此很难用这两点来概括 。 介甫知比陵》
等 。王安石作为一名政治家 ,更是要求“务为有
其次 ,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以文字为诗 、
以才学为诗 、
以议 补于世”。他写过《河北民》《
、兼并》《
、省兵》《
、感事》等诗 ,从
论为诗给宋诗带来了什么 ? 集三者为一体的黄庭坚的诗成 政治 、
军事 、
经济各个方面描写宋代国势的衰弱 。
绩如何 ? 应该说黄庭坚诗歌的成绩是不大的 , 除极少数人 还有苏轼 , 他 也 写 过 一 些 反 映 民 生 的 诗 。有《山 村 五
外 ,这几乎已成公论 。对此我们论及黄庭坚诗歌的时候还要 绝》《
、吴中田妇叹》《
、寄刘孝叔》《
、许州西湖》《
、李氏园》《
、荔
详细论述 。 枝叹》“但这类政治讽刺诗在数量与质量上都不足以代表他
,
从这两个方面看来 , 以严羽三点来概括宋诗是不公平 的诗歌的基本面貌和成就 。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大量抒写
的 。我们应当而且可以发现宋诗真正的特色是什么 。 个人情怀和自然景物的作品里”。
[19 ]

由于北宋后期 ,主要是江西诗派 。因此载道派的诗歌减


  三  宋诗的真精神 “
: 在于山水之间也”
少了 。陈师道写过一些学习杜甫的诗 , 如他的《别三子》, 但
如果我们以新的眼光考察一下 , 我们就会发现 , 实际上 与民生疾苦关系不大 。因此可以略而不计北宋后期 。
整个宋代诗歌贯穿着三条红线 : 文以明道的载道派 , 学习杜 根据窥一斑而见全豹的道理 ,下面就引用一些北宋载道
甫、
白居易关注时事 、
兼济苍生的精神 ,以儒家的文学观为指 派的诗 :
导 ; 注重形式的江西派 , 也标榜学杜 , 但注重学习杜甫“语不 汝坟贫家女 , 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 , 孤独
惊人死不休”的对诗歌语言的雕刻 , 很难说有确定的内涵 。 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 , 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 ,
山水田园诗派 ,受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影响 , 但更多的受禅宗 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 ,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
的影响 ,内容上以描山摹水 、
描写田园生活为特征 。 归 ,问讯犹疑强 。果然寒雨中 , 僵死壤河上 。弱质
在以上三大派别中 ,只有江西诗派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流 无以托 , 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 , 虽存何所当 。
派存在过 ,以黄庭坚 、
陈师道为首 。这个不用多说 。至于所 拊膺呼苍天 ,生死将奈何 。
谓载道派 ,则指自王禹 提供文以明道 , 欧阳修开创的诗文 ( 梅尧臣《汝坟贫女》)
革新继之而形成的笼罩两宋诗坛的一种风气 。它并没有具 河北民 , 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 ,
49
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 ,州县仍催给河 以黄庭坚的诗为典型 , 先看以才学为诗 , 随便选一首既
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 ,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 是:
天地昏 ,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 , 斗粟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
数钱无兵戎 。 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 治病
( 王安石《河北民》) 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
家世为边户 , 年年常备胡 。儿童习鞍马 , 妇女 《
( 寄黄几复》)
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 , 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 , 这是一首名诗 。
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 ,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 第一句用《左传・僖公四年》楚子问齐桓公 “
: 君处北海 ,
斗 ,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 , 庙堂为远图 。身居 寡人处南海”
之典 。
界河上 ,不敢界河渔 。 第二句用《汉书・苏武传》鸿雁传书之典 。又见于杜甫
( 欧阳修《边民》) 《天末怀李白》“
: 凉风起天末 , 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 , 江
今年粳稻熟苦迟 ,遮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 湖秋水多 。

雨如泻 ,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 , 忍见 第三句用杜甫《春日怀李白》
“何时一樽酒 , 重与细 论
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 , 天晴获稻随车归 。 文”。第四句用李商隐《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
汗流肩 载入市 ,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 夜雨涨秋池 。

炊 ,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 , 西北万里 第五句用《史记・
司马相如传》
“家徒有四壁立”
之典 。
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 ,不如却作河伯妇 。 第六句用《左传・
定公十三年》
记载 “
: 三折肱知为良医”。
( 苏轼《吴中田妇叹》) 又《国语・
晋语》
有“上医医国 ,其次救人”
之语 。
这是北宋载道诗之一斑 。很明显没有自己的特色 。主 最后一联用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六 “
: 不见年年辽海上 ,
要学杜甫 、
白居易 ,在杜甫 、
白居易中 ,又以白居易影响较大 。 文章何处哭秋风”。又郦道元《水经注》“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杜甫作品中沉郁顿挫的风格换之以白居易浅近的诗风 ,可见 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宋人作这一类诗主要由于责任感 ,不像杜甫用自己的心血 正如钱钟书说 “
: 看来读书多的人对黄庭坚的诗都疑神
来写诗 。说北宋载道派成就不高是不为过的 。 疑鬼 ,只堤防极平常的字句里埋伏着的古典 ,草木皆兵 ,你张
南宋陈与义与陆游的诗是载道派诗歌的高峰 。陆游学 ”[20 ]
我望 。
杜的成就比陈与义更大 。当然陆游还受岑参 、
李白的影响 , 再看以文字为诗 :
但杜甫的影响是主要的 。因此同时的杨万里《跋陆务观剑南 酒浇胸次不能平 ,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
诗稿》
说他“尽拾灵均怨句新”。宋末林景熙《王修竹诗集序》 雷不惊 ,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 , 松煤
说他 “
: 意在寤寐不忘中原 , 与杜鹃心事相同”。下面举两首 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 ,亦恐形全便飞去 。
陆游的诗 : 《
(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更听 此诗中 ,刻意炼字 “
: 吐”、
“偃”、
“落”、
“饱”、
“屈”,用得都
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很生硬 ,毫无韵味 。另外“敌人开户玩处女”《
( 送范得孺知庆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州》) 中的“玩”
字虽用《孙子》
典 ,亦恶俗不堪 。“胡琴抱明月 ,
早岁哪知世事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 宝瑟阵归鸿 。
”《( 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 中的“抱”与“阵”虽
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 稍好 ,终伤自然 。
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 再看以文为诗 :

( 书愤》) 管城子无食肉相 ,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
由于陆游的诗已成为常识 , 故此引用不多 。可以看出 , 不经世 ,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 , 犹能
学杜甫的痕迹很明显 。 上车闻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 ,梦随秋雁到东湖 。
南宋后期 ,江湖派诗人戴复古 、
刘克庄等都有一些关心 《
( 戏呈孔毅父》)
时事的诗篇 ,他们的诗成就不及陈与义与陆游 , 只可谓时代 这诗第一联的结构与欧阳修的《戏答元珍》的第一联一
之实录 。 样 ,是一种散文的节奏 。
《戏答元珍》首句十分有名 。本来七
综括宋代载道派诗歌 ,可以认为南宋比北宋强 。南宋又 言律诗是这样的节奏 :
以陆游成就最大 。然而尽管如此 ,陆游的诗也未能越出杜甫 # #/ # #/ # # #
藩篱 , 这已成为公论 。与唐诗相比 , 宋诗在这一方面并没有 七言分为二 、
二、三 ,三顿 ,但这里从意义上来说却是 :
形成自己的特色 ,也没有超过唐诗 。至于理学家及诗人们写 春风/ 疑不到/ 天涯
的理学诗 ,其价值之低已成公论 ,更不在话下了 。 二月/ 山城/ 未见花
下面我们再看一看江西派 。江西派最能体现严羽所谓 当然实际读的时候仍然按固定的节奏 , 但正因为这样 ,
的三大特点 。江西派忽略诗歌本身特点 , 抓住细枝末节 , 其 就形成一种节奏的错位 ,有散文的意味 。这也是以文为诗的
失败是必然的 。 含义之一 。
50
而黄庭坚整首诗如散文般流畅 , 意象也稀疏 , 是较为典 风吹来 , 带着稻花的香味 。这时你抬头一看 , 则看到了满目
型的以文为诗 。另外如《赠惠洪》
“韵胜不减秦少觌 , 气爽绝 的稻花 。本来诗写到这里已经够了 ,但梅翁还要在后面加上
类徐师川 ; 不肯低头拾卿相 , 又能落笔生云烟 。
”正所谓流水 一句 “
: 前陂日已晚 ,聒聒竟鸣蛙 。
”未免有蛇足之嫌 。这也说
对者 。又如“谁谓石渠刘校尉 , 来依绛帐马荆州 。
”《( 次韵马 明宋诗一个缺点 : 细致有余 ,含蓄不足 。
荆州》) 等等 ,数不胜数 。 尽管如此 ,这已是典型的宋诗 。在这首诗里 , 写实色彩
最后看一看以议论为诗 。下面请看 : 很浓 , 诗人主观形象也并不鲜明 , 描写很细致 。整个诗的情
藏书万卷可教子 ,遗金满 常作灾 。能与贫人 绪是冲淡 、
平和的 。这组诗虽然只有 4 首 , 却在宋诗史上有
共年谷 ,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 , 水作 特殊的地位 。这是梅尧臣 30 岁时的作品 ,时官河南县主簿 。
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 ,更将何物污灵台 。 在《田家》
下面原有注“四时”,说明这组诗分咏春 、
夏、秋、
冬,

( 题胡逸老至虚庵》) 很显然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直接受到这组诗的影响 。
显然 ,黄庭坚以议论为诗在宋代较为特别的是他说的多 我们再看一看王安石晚期定居江宁的作品 , 即所谓的
是禅理 。就跟东晋玄言诗多为玄学一样的 。然第三联是名 “半山体”:
句 ,与议论无关 。这也算是黄庭坚以议论为诗有所改进的地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
方 。黄庭坚的禅理诗 ,大致如此 。 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
但是江西派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西昆体可称江西派的 《
( 江上》)
前驱 。南宋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曾经学习江西派 ,而最后摆脱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
了江西派 。这说明宋人本身也认识到江西派的谬误 。至于 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
晚清的同光体又举起江西派的旗帜 , 而号之为“宋诗运动”, 《
( 北山》)
可谓贻笑大方 。 野水纵横漱屋除 ,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
最后有必要指出一点 ,宋诗最大之特色当寓于山水田园 吹香草 ,山北山南路欲无 。
诗之中 。 《
( 悟真院》)
大致说来 ,山水田园诗派从王禹  、
欧阳修 、
王安石 、
苏 值得注意的是 , 就是这些诗 , 给杨万里以巨大的影响 。
轼到陈与义 、
杨万里 、
范成大 、
四灵 、
江湖派都代有名作 。这 如果说梅尧臣 、
欧阳修的写景诗还试图表达一种什么言外之
里只想分析一下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在何方 , 以唐代山 意的话 ,那么王安石的小诗《悟真院》《
、江上》则使人感觉他
水田园诗为参照系我们能看出什么 。 纯粹想把眼前的景物记下来而已 ,顶多是对这些景物有某种
有许多论者都注意到了宋诗在山水田园诗上内容更细 自然的喜悦罢了 。而杨万里的许多小诗也正是如此 。这是
腻了 ,技巧更加精微 。如刘分攵的《雨后池上》: 王安石与杨万里的写景诗在宋诗里的独特处 ,它们也体现了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 宋诗的独特 。
垂杨柳 ,更作荷心万点声 。 再看苏轼 。苏轼的诗有写得很好的 ,不过几乎全部是一
这样就把雨后一阵风起 , 把沾在杨柳叶上的雨滴吹下 些精彩的小诗 ,细致生动 ,富有诗情 。
来 ,滴在荷叶上的情态都描写出来了 。阅读后只觉得清风扑 这集中体现在一些写景抒情的诗里 :
面 ,如临其境 。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
下面我们以梅尧臣 、
杨万里 、
范成大为例 ,说明宋代山水 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田园诗的特色 。 《
( 惠崇春江晚景》)
[21 ]
刘克庄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 倦客悉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
他的被人视为平淡的诗 , 写景状物很精微 , 虽然在他自 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
己的心目中不及载道诗 ,而其实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 。 《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之一)
所谓山水田园诗 ,自陶渊明 、
谢 开创以来 ,在唐代形成 《惠崇春江晚景》
不愧为名篇 。
“春江水暖鸭先知”,细致
山水田园诗派 , 以王维 、
孟浩然为代表 。请看梅尧臣的这样 生动 ,无与伦比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寂寞藏于诗意之
的诗 : 中 ,几令人不觉 。美好的景色 ,令人沉迷 。
荒村人自乐 , 颇足故人心 。朝饭露葵熟 , 夜舂 再看杨万里 。杨万里在《江湖集》里 , 已经有了成熟的
云谷深 。 “诚斋体”
诗:
采山持野斧 , 射鸟入深林 。谁见秋成事 , 愁蝉 夜热依然午热间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
复怨砧 。 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

( 田家之三》) 《
( 夏夜追凉》)
“白水照茅屋 ,清风生稻花 。
”使人想起陶渊明的名句“平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
畴交远风 ,良苗亦怀新”。《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亩》) 但有自 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己的特 点 。“白 水 照 茅 屋”, 多 么 亮 丽 的 景 色 ! “清 风 生 稻 《
( 小池》)
花”,写的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 , 当你从稻花边走过 , 一阵 《夏夜追凉》
尽管有禅意 ,但仍写感觉 。
《小池》则纯粹描
51
写景物 ,而包含喜悦之情 。 园诗的典范 。
下面我们看一看《荆溪集》
以后的诗 :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
一水双崖千万萦 ,有天无地只心惊 。无人打杀 帝力于我何有哉 。
杜鹃子 ,雨外飞来头上声 。 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是这种情趣的延伸 。在陶渊明的田

(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选一) 园诗中 “我”
, 和外界是分别对待的 , 而最终落足点则是我与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 外界的融合 。看一看陶渊明的田园诗 :
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 一去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十年 。羁鸟爱旧林 ,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
晚日暄温稍霁威 ,晚风豪横大相欺 。做寒做冷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
何相怒 ,来早一霜谁不知 。 檐 ,桃李罗堂前 。  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狗吠
晚风不许鉴清漪 ,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 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户亭无尘杂 , 虚室有余闲 。
遮落日 ,西窗红到月来时 。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

( 晚风二首》) 《
( 归园田居》
选一)
秧畴夹岸隔深溪 ,东水何缘到得西 ? 溪面只消 而唐代王维 、
储光羲的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横一枧 ,水从空里过如飞 。 传统 。如 :
晴明风日雨乾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 斜光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 倚仗
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 候荆扉 。雉 麦苗秀 ,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

( 桑茶坑道中八首》
选二)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
才近中秋月已清 ,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 ( 王维《渭川田家》)
今宵月 ,元不粘天独自行 。 种桑百余树 , 种黍三十亩 。衣食既有余 , 时时

(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会亲友 。夏来菰米饭 , 秋至菊花酒 。孺人喜逢迎 ,
以上选了六首诗 。 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 ,团团荫榆柳 。酩酊乘夜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选一中 “有天无地”
, 真是绝妙 。惊 归 ,凉风吹户牖 。
心动魄 ,头晕目眩 。 ( 储光羲《田家杂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代为名作 ,广为传诵 。一种开阔 但我们可以看出 , 王维 、
储光羲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田
明丽的景象 。 园诗是有区别的 。王 、
储对隐居的体会不如陶渊明来得真
《晚风二首》
之一颇具童心 。
《晚风》之二“平野无山遮落 切、
深沉 。王维 、
储光羲的田园诗中 , 描写增多了 , 主观情绪
日 ,西窗红到月来时”。写得多么明朗 ,多么美丽 。 在淡化 。
《桑茶坑道中八首》
选二正是写实的风格 。纯粹白描 ,也 唐代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建 。中唐张籍 、
王建以乐府并
没有什么深意 。 称 。王建有一首著名的田园诗《雨过山村》: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写出一个清冷幽深的意境 ,但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
又不显得孤独凄凉 ,与唐诗中类似的题材差别很大 。 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
最后一首颇富情趣 。 可谓已开宋调 。但仍有区别 ,其意味深长 ,余音袅袅 ,仍宋诗
从以上简略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杨万里的诗歌最大的特 不可比拟 。
点是以宁静的心境 , 精细的描写 , 写出明亮美丽的意境来 。 前面已经说过 ,梅尧臣的《田园四时》开了范成大田园诗
从以上选的都是七言绝句也可以看出 ,杨万里与王安石的关 的先河 。这时 , 梅尧臣的田园诗虽也写田家之乐 , 但一方面
系之深 。 吸收写田家苦的另一系统的写法 ,另一方面则是自我形象的
最后我们看一看范成大的田园诗 。 淡化乃至消失 ,并且写景更趋客观化 。
至于田园诗 ,源远流长 。
《诗经》
的《七月》可谓第一首田 这也是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但范成大的田园诗与梅
园诗 。这是从内容而言 。因为《七月》是描写农耕生活的 ,而 尧臣不同的是 ,范成大的诗艺术成就更高 , 即便描写田家苦
且整整写了一年的生活 ,可谓“四季田园诗”。 的诗 ,放在写田家乐的诗里 ,也是非常和谐 ,不像梅尧臣诗中
话虽这么说 ,但我们所说的田园诗却不是这个样子 。尽 那么生硬 。
管谁也没有硬性规定 《诗经》
, 中的《七月》却属于另一个系 范成大的田园诗以其晚年定居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
统 。像王建《田家行》
之类属于这个系统 。宋代开始这类诗 兴》
为主 。下面以《四时田园杂兴》为例 , 看一看久负盛名的
更多了 ,我们把它归入载道诗系统 ,以民生疾苦为关注点 ,兼 范成大田园诗 :
济苍生的儒家思想为思想情怀 ,是此类诗的最大特点 。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
真正形成田园诗这个概念的是陶渊明的田园诗 。这类 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
诗与前面相反 , 是写田家乐的 , 而不是写田家苦 。如果一定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
要找渊源的话 ,传说作于尧时代的《击壤歌》倒不失为一首田 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
52
舍下烧钱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归 。青枝满地 其实略而言之 ,可认为宋诗在炼字 、
炼句上下了大工夫 ,因此
花狼藉 ,知是儿孙斗草来 。 在景物描写能写出更细微的动静 。

( 春日杂兴》) 除此 ,宋代山水田园诗与唐代山水田园诗不同的是 , 宋
湖莲旧荡藕新翻 ,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 诗较为客观 ,较为写实 ,因而风格上较为冲淡 、
平和 。这和宋
风浪紧 ,更从外水种芦根 。 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禅宗有关 , 也和宋代整个社会风气有
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 关 。同样是山水田园诗 , 陶渊明显得超脱 , 带有一种回归自
犬吠窦 ,知有行商来买茶 。 然的喜悦 ; 王维的诗显得孤冷 ,带有一种难与外人道的寂寞 ;
海雨江风浪作堆 ,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 孟浩然的诗则有一种温情脉脉 ,也不乏得道高人的超然 。而
河豚上 ,楝子开花石首来 。 宋代的山水田园诗则一反常态 , 着眼于抓拍细部 , 追摹转瞬

( 晚春杂兴》) 即逝的景象 , 而很少追求言外之意 、
象外之象 。杨万里的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 大多如此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而诗人的
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 形象我们只看到一个影子 ,淡淡的一个影子 。主观意识大大
二麦俱秋斗百钱 ,田家唤作小丰年 。饼炉饮甑 的淡化了 。而范成大的田园诗也只是摄取一个一个生动的
无饥色 ,接到西风稻熟天 。 景象 ,诗人随外界之喜而喜 , 随外界之悲而悲 。叶燮《原诗》

( 夏日杂兴》) 一段话很好 :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 自汉魏至晚唐 ,诗虽递变 ,即递留不尽之意 ,既
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 晚唐犹存馀地 。读罢掩卷 , 犹令人属思久之 。自

( 秋日杂兴》) 梅、
苏尽变昆体 ,独倡生新 ,必辞尽于言 ,言尽于意 ,
松节燃膏当烛笼 ,凝烟如墨暗房栊 。晚来拭尽 发挥铺写 ,曲折层累以赴之 ,竭尽乃止 。才人伎俩 ,
南窗纸 ,便觉斜阳一倍红 。 腾踔六合之内 ,纵其所如 , 无不可者 。然含蓄氵亭泓
[22 ]

( 冬日杂兴》) 之意 ,亦少衰矣 。
以上选十首诗 。 这正是宋诗的真正成功之处 。
第一首 ,土膏欲动 ,谓春已解冻 ,花草开放 ,野外绿秀 ,一
  四  宋诗特色形成的原因初探
片生机 。
第二首 ,大麦小麦和山一样清绿 ,低处田垅未耕 ,桃杏满 尽管我们在前面对江西诗派颇多诋毁 ,但也不能不看到
村开放 “踏歌椎鼓过清明”
, ,一片多么欢乐的景象 。 这样一个事实 ,即使在江西诗派销声匿迹 , 山水田园诗派占
第三首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也以一个侧面反映了春天 主流的南宋 ,诸多诗人大部分都曾学过江西派 , 模仿过江西
的景象 ,春天气息扑面而来 。 派 ,如陈与义 、
杨万里 、
范成大诸人 。当然后来都摆脱了江西
第四首写水乡田事 。
“小小荷钱没涨痕”,写荷叶被水淹 派的藩篱 ,但并不能说他们与江西派毫无关系 。
没了 。 南宋山水田园诗派摆脱了江西派以议论为诗 、
以才学为
第五首写民居悠闲生活 。 诗的恶劣作风 ,却继承了江西派以文字为诗的特点 , 从而使
第六首写晚春的欣喜心情 。
“时新鱼菜逐春回”,鱼菜都 得南宋的山水田园诗平易浅近 ,贴近生活 。这点我们从前面
多了 ,河豚也上来了 。 所引的诗里不难看出 ,因此毋庸多说 。
第七首写农村景象 ,真是五颜六色 ,繁花似锦 。 以文为诗在北宋的山水田园诗也有体现 。在王禹  、

第八首写丰收 。“接到西风稻熟天”, 真是一片安逸情 阳修身上已露端倪 。像王安石晚年的半山体 ,也有很多散文
怀。 化的句式 。
第九首写秋收了 , 家家在打稻 。在丰收的喜悦心情中 , 因此可以说 ,宋代以文为诗的风气是形成山水田园诗特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多么明快的景象 。我 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使宋诗语言浅易 , 更易于描摹景物 。
们仿佛远远地听到了笑声 。 所谓宋诗清新可喜就是这个意思 。
第十首 ,后二句写得生动 。
“晚来拭净南窗纸 ,便觉斜阳 我们知道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另一个特点是较为客观写
一倍红 。
”这种红色特别鲜明 ,流露出诗人的热爱 。斜阳红得 实的态度 。这一特色的形成只能归之于宋诗的外部原因 。
那么美 ,为这种美 ,可以抛弃一切的荣华富贵 。 它与占宋代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有关 ,主要与禅宗的思想有
总而言之 ,范成大的田园诗有忧 , 更多的是喜 。忧与喜 关。
完全融合在一体 ,就跟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一样 , 尽管有困 自唐代兴起禅宗以后 , 禅宗的影响渐渐扩大 , 后来超过
难 ,始终是和谐 、
乐观的 。西方存在主义自“上帝死了”以后 , 天台宗与华严宗 , 独尊海内 。禅宗中分顿 、
渐二宗 。南宗讲
四处寻找家园 ,范成大晚年也在寻找家园 ,他找到了石湖 ,并 “顿悟”, 而独南宗盛行 。北宋时已有五宗七家之说 。南宋
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受传授给子孙万代 。 后 ,惟临济 、
曹洞两家盛行 。禅宗主要盛行中唐 、
两宋 , 而尤
缪钺在《论宋诗》一文里对宋诗技巧之进步有较多的论 以两宋为盛 。
述 。在其文里分为用事 、
对偶 、
句法 、
用韵 、
声调分而论之 。 关于禅宗的书很多 , 归根到底都是“顿悟成佛”。既然
53
悟 ,则不立文字 , 也不要修持手段 , 如行善事 、
刺血写经等 。 没有必要 。作为一种渗透进宋代文人灵魂深处的宗教 ,我们
也因为悟 ,则平常心也备佛性 ,否则一悟哪能成佛 ? 完全可以想象它当时的盛况 。可以这么说 ,宋代没有一个文
那么什么叫“悟”
呢 ? 又因为叫“悟”,所以我们不知道什 人不习禅 。略举几例 :
么叫“悟”。禅宗说了一个故事 , 据说佛祖在灵山说法 , 曾拈 欧阳修致仕后“日与沙门游 ,因号‘六一居士’,名其文曰
花示众 , 听者都不明其中奥妙 , 只有迦叶尊者微微一笑 。这 《居士集》”。
[23 ]

一笑表示他悟了 。当然我们仍不知道 。后世的高僧学者为 苏轼《次韵参廖寄少游》“


: 故应文字不离禅 。

了解释这个问题 , 往往引用庄子的名言 ———
“得意忘言”, 殊 《五灯会元》: 晦堂大师临死时 “命门人黄太史庭坚主后
,
不知这里面有个小小的误会 。 事。
”[24 ]
庄子的名言“得意忘言”,却与禅宗不一样 。他并非绝对 而南宋陈与义 、
杨万里 、
范成大诸人 ,莫不与禅宗结下因
排斥文字 ,他认为言仍然是通往意的一条途径 ,只不过“言不 缘 ,就不一一列举了 。
尽意”
罢了 。就跟捕鱼的工具 ———
“筌”一样 , 没“筌”怎么捕 正因为禅宗对宋诗的影响 ,才形成了这样一个与唐诗有
鱼 ? 当然也要注意“得鱼忘筌”。而禅宗则彻底否定了文字 。 异的山水田园诗系统 。由于禅宗是佛教的一支 ,最高境界是
所以才有所谓看话禅 、
默照禅 、
棒喝禅 、
一指禅等等 。如果万 绝对的寂静 ,因此形成宋诗的冲淡平和 。对山水田园诗影响
不得已用文字语言 , 则尽量打乱正常的语言逻辑 , 把语言与 的具体表现则是排除议论和用典 , 以文为诗 , 形成宋代山水
棒喝等同 。正是这点小小的区别 ,便形成了宋诗与唐诗的大 田园诗平淡 、
写实 、
精细的风格 。李泽厚说 “
: 禅悟所达到最
不同的特色 。 高境界的愉悦也是一种似乎包括愉悦本身在内都消失溶化
严羽的《沧浪诗话》
最能说明其中奥妙 。 了的那种异常淡远的心境 。
”[25 ]
夫诗有别才 , 非关书也 ; 诗有别趣 , 非关理也 。
  五  唐宋诗的比较
而古人未尝不读书 ,不穷理 ,所谓不涉理路 ,不落言
筌者 ,上也 。诗者 ,吟咏性情也 。盛唐诗人 ,惟在兴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评价一下宋诗 。
趣 ,羚羊挂角 , 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 , 透彻玲珑 , 不 鉴于前面所论述的 ,我们知道江西诗派实际上继承与发
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 扬了唐诗中的缺点 , 成就不高 。而载道派又并没有逃了杜
[2 ]
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 甫、
白居易的藩篱 ,尽管期间出了几位有影响的大诗人 ,成就
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 : ( 1) 古人未尝不读书 , 不穷理 , 说 也很高 。而真正成就高 , 富有宋诗特色 , 也就是逃出了唐诗
明读书穷理是必须的 。严羽在此段之前 , 也反复强调学《楚 藩篱的 ,是山水田园诗 。这是宋诗最大的成就 。
辞》《
、古诗十九首》
和盛唐诗作 。 ( 2 ) 最后应该不涉理路 , 不 那么如果总体比较唐宋诗的优劣 , 显然唐诗优于宋诗 。
落言筌 。显然这里的不落言筌指的是不涉“书”“诗有别才
, , 尽管宋代山水田园诗逃出了唐诗的藩篱 , 但与尽善尽美 、

非关书也”
的书 ,或称来历 ,或称典故 。 唱三叹 、
意味深长的唐诗相比 , 还是有一定距离 。这种距离
这样 ,我们发现以禅喻诗与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已有 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只能说唐代诗人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
了微妙的差别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是就语言的作用 ,从 界 。更何况宋代与唐代相比 , 边塞诗几乎没有了 , 爱情诗几
哲学的角度去把握的 。魏晋时期的“言”, 包括一切语言 , 它 乎完全不见了 ,陈与义 、
陆游又怎能跟杜甫相提并论呢 ?
指的是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
“言不尽意”, 因此便追求“言 只有宋代的山水田园诗是值得骄傲的 。它们代表了一
外之意”,至于用什么样的“言”来达到这个目标是不管的 。 代诗风 。在唐代 , 是“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么高贵 、
孤独 、

而严羽则明白规定 , 以议论为诗 、
以才学为诗必须驱除 。道 伤 ,在宋代 ,是“乡村四月闲人少”,那么朴实 、
流畅 、
欢快 。
家与禅宗言意观的区别十分像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对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 , 道家反对的是言语 , 而 参考文献 :
禅宗反对的是语言 。 [1 ] 刘克庄 . 竹溪诗序 [ A ] . 陶秋英 . 宋金元文论选 [ C ] . 北京 :
从哲学角度看 ,这与禅宗思想有关 。禅宗对语言比道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1.
更严厉 : 不立文字 。表现在诗论上 ,便同样比道家更严厉 : 不 [2 ] 严羽 . 沧浪诗话・诗辨 [ A ] . 郭绍虞 . 沧浪诗话校释 [ C] . 北
许说理 ,不许用典 。 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前面已经说过 ,严羽的“以文字为诗”,后人理解为“以文 [3 ] 王若虚 . 滹南诗话 [ A ] . 卷二 . 丁福保辑 . 历代诗话续编
为诗”。但严羽本人则并不反对“以文为诗”。相反 “以文为
, [ C]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8.
诗”
是禅宗影响诗歌的必然结果 ———尽量使语言简易 , 以便 [4 ] 元好问 . 论诗三十首 [A ] . 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 [ C] ( 一
单刀直入 。 卷本)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
至于严羽是南宋末期人 , 但他的观点既然代表禅宗 , 那 [5 ] 何景明 . 与李空同论诗书 [ A ] . 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
么与其说是严羽的观点 ,不如说是禅宗的观点 。在文化的影 [ C] . ( 一卷本)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
响下 , 一切都是必然的 。而事实上 , 有宋一代知识分子与禅 [6 ] 杨慎 . 升庵诗话 [ A ] . 升庵诗话笺证 [ M] . 上海 : 上海古籍
宗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 。 出版社 ,1987.
如果把宋代文人与禅宗的关系一一列举 ,显然不可能也 [7 ] 薛雪 . 一瓢诗话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54
[8 ] 吴乔 . 答万季 诗问 [A ] . 清诗话 [ C]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本) [ C]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社 ,1963. 9. [17 ] 陈师道 . 后山诗话 [A ] . 引何文焕辑 . 历代诗话 [ C] . 北京 :
[9 ] 都穆 . 南濠诗话 [ A ] . 丁福保辑 . 历代诗话续编 [ C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1.
中华书局 1983. 8. [18 ] 赵仁  . 宋诗纵横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4.
[10 ] 叶燮 . 原诗・外篇・一七 ○[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中国文学史 [ M] . 北京 : 人
1979. 民文学出版社 ,1979. 586.
[11 ] 吴雷发 . 说诗菅蒯 [M] . [20 ] 钱钟书 . 宋诗选注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12 ] 吴 之 振 . 宋 诗 抄 序 [ A ] . 宋 诗 抄 [ Z]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21 ] 刘克庄 . 后村诗话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1986. [22 ] 叶燮 . 原诗 ・外篇 ・一四 [ M ] . 北京 : 人民文 学 出 版 社 ,
[13 ] 陈衍 . 石遗室诗话 . 卷十四 [M] . 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79.
1998. [23 ]志磐 . 佛祖统纪 . 卷四五 [ Z] . 扬州 : 江苏广际古籍刻印
[14 ] 钱钟书 . 谈艺录・
诗分唐宋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社 ,1992.
[15 ] 缪钺 . 论宋诗 [A ] . 宋诗鉴赏辞典 [ Z]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 [24 ] 普济 . 五灯会元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版社 ,1987. [25 ] 李泽厚 .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禅宗漫述 [M] . 合肥 : 安徽文
[16 ] 黄庭坚 . 答洪驹父书 [A ] . 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 ( 一卷 艺出版社 ,1994.

Ne w Exploration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Poetry

DENG Cheng
( The Publishing House of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of China , Beijing 100866 , China)

Key words :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poetry ; achievement ;idyll ; dhyana


Abstract : People have been taking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poetry ,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Yanyu. The discussion , scholarship and wording were the three aspects for analysis for hundreds years. But this is never
that simple. It will be nothing without mentioning of its achievement however. The achievement of Song poetry was in its
idyllic feature. I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poetry as well .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thought times.
( 责任编辑  魏晓虹)

55

Vous aimerez peut-être aussi